1、
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
《
诗·
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朱熹 集传:“轾,车之覆而前也。轩,车之却而后也。凡车从后视之如轾,从前视之如轩,然后适调也。”
南朝 宋
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唱言穷轩轾,立法无衡石。”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二:“故地球体积之重率,必无轩轾于时;有之则畸重而去日远,畸轻而去日近,其轨道且岁不同矣。”
章炳麟《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轾俯仰,其势足以相御,然而
荀卿 覩其无成。”
唐
韩愈《刘生》诗:“生名 师命 其姓 刘 ,自少轩轾非常俦。”
宋·
朱熹《答刘季章》:“吾道不幸遽失,此人
馀子纷纷,才有毛发利害,便张皇失措,进退无门,亦何足为轩轾耶。”
《
新唐书·杨虞卿传》:“ 宗闵 待之尤厚,就党中为最能唱和者,以口语轩轾事机,故时号党魁。”
郭沫若《历史人物·论曹植》:“譬如 钟嵘 的《
诗品》把他列于上品,把他的哥哥 魏文帝 曹丕 列于中品,把他的父亲
魏武帝 曹操 列于下品,便是最见轩轾的一种见解。”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三:“盖如车制而略小。但独辕着地,如犂托之状。上有望橛,以擐牛挽盘索。上下坡坂,绝无轩轾之患。 汉 马援 弟 少游 ,尝谓乘下泽车,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