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1882~1950)德国哲学家。出生于
俄国里加。先后在马堡、科隆、柏林和格丁根等大学任教。
尼古拉·哈特曼前期研究柏拉图时遵循康德的观点,以后渐趋持否定态度。所作《本体论的新途径》(1942)则完全背离了康德的体系。又认为人类的意识乃至于逻辑概念都受到时空、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所有的思想家无一不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的影响。哲学家的任务则是划清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其他著作有《伦理学》(1926)、《自然哲学》(1950)和《美学》(1953)。
其主要著作有《
伦理学》(1925)等。他的观点是在马尔堡
新康德主义学派的影响下,后来又在
胡塞尔、
舍勒尔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他是现代资产阶级价值学说的代表,是
现象学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认为,价值既不由所评价的对象决定,也不由评价
行为本身决定,它是客观的,不过并不是对象的实在的属性。价值既存在于主观的东西,即人的意识这一方面,也存在于物质的现实事物那一方面。它们属于存在的特殊领域,即处于空间和时间以外的“理想本质”的王国中,因此,它们是绝对的、永恒的和不变的。哈特曼这里继承了
柏拉图唯心主义传统,把价值说成是“现实存在的创造性原则”。
例如,在他看来,
道德价值具有要求现实同
应当有的相一致要求确认和保存那些有价值的东西这样一种意义。但价值本身没有能力在现实中实现自己和改变现存的世界,因为现存世界中的一切,都是按照
因果规律而不是按照应当怎样的逻辑发生的。只有生活在现存世界具有实标活动能力的人才能实现价值的要求。
同时,他跟价值世界和应当实现的东西的必然性的世界有关,因此他拥有意志自由。和所有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有“命运”,有实现有价值的和应当的东西的“使命”,还要克服外在必然性的抵抗。人通过理智的、具有情绪色彩的直观、直觉来认识价值,因为价值的本质“表现出非理性的痕迹”。
哈特曼的
客观唯心主义概念同它固有的
非理性主义因素反映着现代资产阶级特别是其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某些方面。这些资产阶级分子常常陷入矛盾状态,这种矛盾状态一方面要求他们做出符合外界的社会需要、实际好处、政治形势和个人
利益的
举动,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履行自己的、与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的逻辑常常发生矛盾的
道德义务,对这种矛盾的强烈的感受在哈特曼关于两个世界(价值世界和存在世界)的观念和关于人的存在分为真实的现实存在领域和理想的应当实现的东西的必然性领域的观念中得到了反映。哈特曼的思想有时是现代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哲学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