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拼音:zhǎ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形体为战国文字,产生时代不晚于春秋。展的本义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指转卧、转动,一说指舒展。转动义后用“辗”表示。由舒展引申,指铺开、陈列,如展开、展示、展销;又引申为显露,如展现;又指放宽期限,如展宽、展缓。
字源解说
形声字。字形从尸,𧝑(zhàn)省亠为声。𧝑指红色细纱衣服。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展字之从尸,犹从人耳。其本义自谓之偃卧展转也。夕部:‘夗,转卧’,亦即此意。本谓转卧,因引申为凡转之称。经传作辗,乃后起增偏旁字。人卧则四体开张,故展字引申又有舒义、开义。”据上引之说,展字本义有二说,一为转卧,一为舒展。其实二义皆由“尸”形所由生,尸为伸出两脚而坐,自然有舒展之义;尸像人卧之形,自然引申有辗转而卧之义。
展字虽见于《诗经》等西周春秋文献以及战国文献,但西周春秋古文字未见展字。展字形体最早见于战国玺印文(图1)、睡虎地秦墓竹简(图2),已与《
说文解字》篆文(图3)没有什么区别。汉居延简、汉华山庙碑中的展字下衣旁的上边的“㠭”变为“𠀎”形,是㠭的省变,至汉流沙坠简(图4)、汉礼器碑(图5)“㠭”形已变为“”形,与楷书完全相同,但下部衣旁仍作“𧘇”形,仍然可以看出衣旁之省。至楷书作“展”,上部为“”形,下部省去一撇,与“丧”的下部相同。㠭、衣之省形,皆看不出初始形体了。
“展”由“舒展、伸展、放开”义可引申出放宽、延长义。如“展期”,就是延长期限,“展限”义同;“发展”一词,就是增长、扩大的意思。再引申为陈放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各展其物,就是各个都将自己的物品展示、摆放出来。由物的陈放出来的意义,可推衍出语言方面的陈述义。《左传·哀公二十年》:“使陪臣敢展布之。”展布,就是述说、表达。“陈放”是让人看的,于是“展”又有查看、省视的意思,先有了“展”,自然就有了“览”。骆宾王《西京守岁》:“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没有机会看望老亲旧友;《礼记·檀弓》:“反其国不哭,展墓而人。”省视坟墓;而“展望”是展视未来的意思。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八】【尸部】知衍切(zhǎn)
转也。从尸,𧝑省声。
【注释】篆文作㞡,隶变作展。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单言之日展,累言之曰展转。”“展转者,忽屈忽伸,不适之意态也。”
说文解字注
“转也”注:展者,未转而将转也。陆德明云:字林作辗。然则周南作辗转。非古也。《毛传》曰:展,诚也。《方言》曰:展,信也。此因展与眞音近假借。
“从尸”注:展布四体之意。
“𧝑省声”注:知衍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尸部】 展;部外笔画:7
古文:㠭。《
集韵》《
韵会》《正韵》竝(并)知辇切,邅上声。《
说文》:转也。本作㞡,从尸,𧝑省声。隶作展。《尔雅·释言》:展,适也。注:得自申展适意也。一曰诚也。《诗·鄘风》:展如之人兮。《小雅》:展也大成。扬子《方言》:荆吴淮汭之闲,谓信曰展。
又舒也,开也。《仪礼·聘礼》:有司展群币以告。疏:展,陈也。
又《周礼·天官》:展其功绪。注:展,犹录也。
又《书·旅獒》: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注:使益厚其亲也。
又《广韵》:整也,审也,视也。《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注:展,省阅也。
又姓。鲁大夫展禽、展喜。
又叶诸延切,音旃。《诗·鄘风》:瑳兮瑳兮,其之展也。叶下颜媛。注:展与襢通。
又叶章忍切,音轸。张衡《西京赋》:五都货殖,既迁既引。商旅联槅,隐隐展展。
考证:“《书·旅獒》分宝玉于叔伯之国。”谨照原文叔伯改伯叔。“《周礼·春官·大宗伯》大祭祀,展牺牲。”谨照原文《大宗伯》改肆师。
广韵
知演切,上狝端 ‖ 展声元2部(zhǎn)
展,舒也。整也。审也。适也。《说文》作㞡,转也。又姓,鲁孝公之子子展之后。知演切。十。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❶“尸”居上偏左。❷“”两横长短不一,第二横在横中线下侧,右端超出“尸”;㇙在竖中线左方,捺从长横起笔,与第笔短撇相接于右下格,捺脚超出上部。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