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山东大学决定设立“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作为古典学术人才培养的校级基地,命名为“
尼山学堂”。
简介
2012年7月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山东大学发布了关于设立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决定的文件,设立“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作为古典学术人才培养的校级基地,并命名为“
尼山学堂”。
“尼山学堂”由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负责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每年招生规模为20人左右,实行小班授课,主要在山东大学各专业大二学生中选拔。
采用“1+3+3”本硕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不分专业,本科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哲学、文学、历史学三个专业中任选一个专业毕业,学校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
硕士毕业时根据主修方向颁发相应的硕士学位,同时颁发“尼山学堂”荣誉学院证书。
“
尼山学堂”是继“泰山学堂”成立后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其“继绝学、铸新知”的培养理念,可望成为山东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又一亮点。
培养目标
按照古典学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培养一批学科基础宽厚,能够潜心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继承、研究、创新中国古典学术和传统文化,能够“继绝学、铸新知”的拔尖人才。
培养模式
1、采用“1+3+3本硕贯通模式”。“1”为通识教育阶段,“3+3”为三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打通安排。
2、实行小班授课,实施
导师制,设班级导师;研究生阶段实行导师小组制,导师小组应具有跨学科性质。
3、加强与海内外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国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知名汉学家和汉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学生在学期间可以跨校园、跨国境选课、参加专题研讨或培训,实行协同育人和国际化培养。
学生选拔与管理
1.招生规模
招生规模初步定为每年20名左右。
2.学生选拔
(1)选拔范围。“
尼山学堂”主要在全校各专业大二学生中选拔。其他年级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申请参与选拔,录取后由专家小组确定进入“尼山学堂”相应年级学习。学校将适时推出面向港澳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拔考试。学校接受其他国内同水平高校学生报考“尼山学堂”。
(2)选拔方式。通过教师推荐、学生自荐,教授小组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选拔。选拔时着重考察学生已有的古典学术素养、学术兴趣和发展潜力。
3.学生的评价、滚动与推荐免试
(1)综合评价。采取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导师评价、教授
小组评价等
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基础、兴趣和发展。
(2)学生滚动。对于不能适应“
尼山学堂”学习要求,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每学期一警示,两学期一淘汰。淘汰的学生原则上转入原专业或者相近专业学习。
(3)
推荐免试研究生。第四学年上学期进行综合评价,凡符合学校校级
基地班推免条件的“尼山学堂”学生可转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不符合条件的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补修必要课程后按本科毕业。
4.学位管理
“尼山学堂”学生不分专业,本科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哲学、文学、历史学三个专业中任选一个专业毕业,学校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硕士毕业时则根据主修方向,颁发相应的硕士学位。学校同时给“
尼山学堂”毕业生颁发荣誉学院证书。
培养方案
“
尼山学堂”的课程设置以“本硕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的方式安排。以
经史子集等原典研读和专题研讨为主,学生应按规定修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增加必要的英语课程(部分课程采用英语开设并引入国外汉学家授课),兼修西方哲学和西学史等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运行和管理模式
1.由儒学高等研究院负责“
尼山学堂”的教学及学生管理。
2.“尼山学堂”享受校级
基地班待遇。原“文史哲基地班”整体并入“尼山学堂”。
3.“尼山学堂”的教学工作由高等儒学研究院指派一名副院长负责。高等儒学研究院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
教学秘书和学生事务秘书各1人,由校内招聘人员担任。学生的党团发展等事务由高等儒学研究院负责。
4.“尼山学堂”的教师队伍采用专兼职结合方式建设。专职教师主要来自高等儒学研究院,兼职教师来自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以及海内外高等学校和国学研究机构。教师由高等儒学研究院负责聘任和管理。高等儒学研究院负责发放《导师聘书》,并配套相关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
尼山学堂”授课或者担任导师。
课程说明
“
尼山学堂”课程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一年级所修课程学分,计入毕业总学分。一年级未修完之专业课程,不再继续修读。培养方案规定的通识必修课学生未修读的,由学生自行补修。
所有课程划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部分。学生欲从“尼山学堂”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和“荣誉学院证书”,需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89个必修学分和16个选修学分,完成学校规定的通识必修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
“尼山学堂”开设人文高端讲座,学生在本科期间应累计听讲达到18次以上,填写听讲目录,获得2必修学分。
课程讲授内容和方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