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山东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是山东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43人,实验教辅人员14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聘用制人员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95%;实验教辅人员中高级实验师1人。主要学科带头人均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其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此外从国家天文台、美国华盛顿大学阿拉巴马大学、英国Aberystwyth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聘任兼职教授 9人。
培养质量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是山东大学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学科和研究团队曾入选山东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学科高峰计划”特色学科和山东大学攀登团队第一层次。
学院以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既鼓励原始创新的基础研究,也积极推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的应用研究,同时大力倡导学科交叉,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学院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极其重视学生培养工作,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重要奖项,已成为我国空间科学和物理学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科建设
学院在空间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两个专业招收本科生;在理论物理、空间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本科专业中,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空间科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开设“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实行本、硕贯通的特色培养举措;应用物理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研究生专业中,空间物理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在校学生471人,其中本科生437人、硕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10人。
办学设施
学院建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即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另有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PDS实验室等机构,其中天文台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共建,并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设立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站,同时也是山东省“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合作,建有国内首家行星数据系统实验室;在凝聚态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研究方向,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制备和测试平台,可在半导体器件、光子带隙材料、功能薄膜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在太阳能光热与光电、Low-E玻璃和超硬耐磨薄膜研发等方面与多个大型企业建有联合实验室。
办学成果
学院主持承担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40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1项,并参与承担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及科技部973项目1项。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天文台已发现具有临时编号的小行星30余颗,其中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编号15颗。
学院本科生教育以培养优质毕业生为根本任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备较强独立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学院积极与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多方合作,材料物理方向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天体物理方向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共建、空间物理方向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合作、行星科学方向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此外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开展2+2,3+2合作办学项目等。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建立以来,学科从无到有,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科架构,国内外影响力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提高,已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学院热诚欢迎社会各界、专家学者、青年学子来院考察、交流、学习。
学院科研力量雄厚。主持承担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其中杰出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1项,并参与承担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及科技部973项目1项,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天文台已发现具有临时编号的小行星30余颗,其中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编号8颗,2008年12月24日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永久正式编号为207931)已被正式命名为“威海星”。2010年,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被评为山东省“四星级科普教育基地”。
为加强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突出办学特色,该专业自2011年起开设“空间科学特色班”,依托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及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合作关系,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特殊举措,并大幅提高免试推荐研究生比例和鼓励学生赴海外学习交流。
合作交流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立足于面向国家战略需要和社会需求,培养国内一流的本科生。注重与国内外相关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办学,在材料物理方向与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合作;在天体物理方向与国家天文台联合共建;在空间物理方向与中科院空间中心合作;在行星科学方向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此外,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开展2+2,3+2合作办学项目。已先后输送近20名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本科毕业生读研率保持在5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80%以上。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为了培养物理科技创新人才而设立的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核物理、光谱分析、固体理论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的理论基础。毕业生可以在光电子应用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军事科学、新材料研发、医学物理、测试计量方法和仪器开发等领域从事应用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材料模拟及计算、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计算物理、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学、材料制备技术、现代测试技术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本专业是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新设立的专业。旨在面向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了解并掌握现代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定位于为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相关学科培养优秀的研究生生源,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也可到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和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流体力学、基础天文学、天体力学与轨道设计、等离子体物理、空间探测技术、空间物理学导论、行星地质及矿物学、行星遥感及光谱学、空间科学数据处理、计算机语言及程序设计、电路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学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机构设置
1. 院行政办公室:负责学院日常行政事务
2.院团总支与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管理、共青团工作
3.院教务办公室:负责学院本科生、研究生教务管理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03 年经专家论证,正式立项建设。中心依托山大威海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的教育方针,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突出重点和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平台。在中心的建设过程中,集思广义,博采众长,积极开展国际、校际、校企合作交流,2003年与国家天文台、威海市政府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该天文台拥有国内高校口径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06年与华盛顿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共建PDS(行星数据系统)实验室;2007年与威海市光威集团建立联合实验室。五年多来,累计投资近1826万元,进行实验室的建设和环境改造。中心实验室面积28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总数(800元以上)812台(套)。中心由天文实验室(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PDS实验室、普通物理实验室(含9个分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含8个分室)、材料物理实验室(含8个分室)、创新实验室(含3个分室)组成。承担了全校6个学院、19个专业的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开出实验项目128个,年实验人时数达152160。
针对山东大学建设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充分利用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等学科建设平台,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充实到实验教学中来;把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中有重大影响、物理思想突出的高水平成果提炼并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密切跟踪国内外一些知名高校物理实验教学的成功做法,及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新的实验体系包括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创新研究实验三个层次,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平台、物理学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空间科学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天文科普教育平台、创新实验教学平台等五个教学平台。其先进性(新技术新方法新内容)、综合性(理论方法应用)、适用性(社会需求技术难题结合科研)与针对性(学科特点专业特色)都有了明显提高。
实验教学中心各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课程的设置,立足本科教学,致力于打造优质的教学平台和师资队伍,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实验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注重教学和科研的融合、渗透。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对于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中心教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1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11项。获得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及奖励3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的文章120篇,精品课程1门。中心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获国家大学生科技立项2项,校级科技立项25项,挑战杯创业计划14项,发表文章4篇,申请专利4项,获各种奖励16项,成果丰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心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和校企合作,共开展科普活动百余次,活动人数达万余人,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 1个,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相继出台多项措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山东大学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突出“天、海、韩”特色。在学校“十一五”发展的整体框架下,在学校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实验中心坚持“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方针,确立了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在基础物理实验室和近代物理实验室的基础上,突出发展和建设材料物理实验室、空间科学实验室,形成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示范作用强的省内一流实验教学中心。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本科生培养-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0 23:37
目录
概述
师资力量
培养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