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处
山东省南部,政区除新增
峄县以外,沿袭
沂州府、
琅琊道,与
临沂地区基本一致。
建制背景
1932年,
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条例》,规定在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
1936年1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制订《山东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规程》,规定将全省划为12个
行政督察区,设置
专员公署,执管行政督察区政务。专员公署的主官为
专员,并兼专署所在地县长,专署与县政府合署办公。《暂行规程》公布后,省政府在
临沂建立了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历史沿革
建立
1936年2月13日,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沂水成立,张里元任专员,并兼沂水县县长。三专署辖
临沂、
沂水、
郯城、
费县、
莒县、
日照、
蒙阴、
峄县8个县。此时,三专署的办事机构有秘书处、第一科(民政)、第二科(财政)、第三科(公路建设)、第四科(建设)、第五科(教育)、视导室(亦称视察处)、金库、征收处和政警队。
变迁
1936年6月16日,经省政府批准,三专署迁址临沂。
1937年11月,行政院通令各省政府,专员一律免兼县长。
1938年4月下旬,日军侵占临沂,三专署遂撤往山区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临沂及各县城为日伪侵占,共产党在农村创建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三专署只能在其控制区内行使职权,区划变得混乱。
抗战胜利后,
国民政府对区辖县再做调整,
行政院于民国36年核准备案,此时,峄县已划入第十五区。
1947年春,
国民党军队占据临沂城后,国民党三专署一度返驻临沂城。
解体
1948年10月,国民党驻临沂守军弃城南遁,三专署随之解体。
历任专员
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历任专员是:
张里元(1936年2月任职)、
郑小隐(1941年10月任职)、
王洪九(1944年11月任职)。
伪沂州道公署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扶持建立了由日本人充当顾问的各级伪政权,为其侵华战争服务。
1938年3月5日,伪山东省长公署成立,将山东省划为4道,临沂、郯城、费县、莒县、沂水、蒙阴6县属鲁南道,日照县属鲁东道。
1940年6月11日,伪山东省长
唐仰杜将原鲁东、鲁西、鲁南、鲁北4个道区改划为10个道区,建伪道公署,其中于是年7月初成立的伪沂州道辖临沂、郯城、
费县、莒县、沂水、蒙阴、日照7个县。
伪公署办事机构有第一科(民政、教育) 、第二科(财政、建设)、第三科(治安、警务)。伪道公署设道尹1人,秘书1人,科长3人,视察、督学、技正、技士各1人,科员4人,办事员5人。
1943年1月,
伪山东省公署规定:道公署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警务科。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伪沂州道公署遂即垮台。
伪沂州道历任
道尹是:王九思(1940年6月任职)、曹若山(1942年9月任职)、周庆馀(1943年11月任职)、王峰青(1945年1月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