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桂,即钝叶桂,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山桂树皮褐色,树皮及枝、叶有香甜味;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先端圆或渐尖,基部宽楔形,革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光滑而亮;圆锥花序顶生散生呈聚伞花序,花小,黄色;果小,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圆而有细尖,果托浅杯状;花期4月,果期6-7月。
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小至大乔木,高5-25米,胸径达30厘米;树皮青绿色,有香气。枝条常对生,粗壮,小枝圆柱形或钝四棱形,山桂树皮褐色,树皮及枝,初时被微柔毛,后变无毛。芽小,卵珠形,
芽鳞密被绢状毛。叶互生,长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12-30厘米,宽4-9厘米,先端钝、急尖或渐尖,先端圆或渐尖,基部宽楔形,硬革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光滑而亮,两面极无毛,三出脉或离基
三出脉,侧脉自叶基0.5-1.5厘米处生出,斜伸,与中脉直贯叶端,在上面略凹陷或凸起,下面明显凸起,横脉及
细脉在上面不明显,下面稍明显,呈网状,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腹平背凸。圆锥花序顶生散生呈聚伞花序,花小,
圆锥花序生于枝条上部
叶腋内,长13-16厘米,多花密集,多分枝,分枝长约3厘米,总梗长7-11厘米,与各级序轴略被灰色短柔毛。花黄色,长达6毫米;
花梗长4-6毫米,被灰色短柔毛。花被筒短,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6,卵状长圆形,长5毫米,宽2.5毫米,先端锐尖,两面被灰色短柔毛但顶端近无毛。能育
雄蕊9,第一、二轮雄蕊长约3.5毫米,
花药卵圆状长圆形,与花丝近等长,药室内向,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长约3.7毫米,花药较狭长,长圆形,长约1.7毫米,花丝扁平,长达2毫米,近基部有一对具长柄的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明显,长3毫米,箭头状正三角形,具长柄。
子房长圆形,长1.5毫米,花柱细长,长达3毫米,柱头盘状。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3厘米,宽8毫米,鲜时绿色;果托黄带紫红,果小,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圆而有细尖,果托浅杯状,顶端宽达7毫米,具齿裂,齿顶端截平;果梗紫色,略增粗。花期3-4月,果期5-7月。
播种、
压条、嫁接和
扦插法繁殖。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
实生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
压条繁殖,用于繁殖良种。
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
女贞、
小叶女贞、
小蜡、
水蜡、
流苏和
白蜡等树种作
砧木,行
靠接或
切接。
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进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大苗需带土球,种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
病虫害有枯斑病、枯枝病、
桂花叶蜂、
柑橘粉虱、
蚱蝉等。
桂树自古就被确认有药用价值,《
说文解字》解释桂是“百药之长”。《
本草纲目》中引用《本经》的说法,认为桂的药用价值为:“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桂树其花具有“
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润发”等功效。 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用于
牙痛,咳喘
痰多,经闭腹痛。果:
暖胃,平
肝,散寒。用于虚寒
胃痛。根:祛风湿,散寒。用于
风湿筋骨疼痛,
腰痛,
肾虚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