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
辽宁省鞍山市,地处
辽东半岛的北部,东及东南与
凤城市、
东港市毗连,西与
大石桥市、
盖州市为邻,南与
庄河市相接,北及西北与
辽阳县、
海城市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总面积450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岫岩满族自治县总人口49.1万人。截至2025年3月,岫岩满族自治县辖3个街道、18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岫岩满族自治县岫玉大街36号。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岫岩属燕国辽东郡。
秦代,仍属辽东郡(治所襄平,今辽阳市)。
两汉时期,属辽东郡武次县地(治所今凤城县城西南6千米二龙山刘家堡遗址)。
三国时期,属辽东郡(武次县废)。晋代,属平州辽东郡。公元317年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前燕、前秦、后燕时,岫岩西部为平郭县地(治所在今盖县熊岳城),东部为武次县地(前燕时复置)。后燕光始四年(404年),高句丽割据辽东。唐总章元年(668年),唐统一后,设安东都护府,下设督都府和州,岫岩分属建安州督护府(今盖县东北青石关堡)和安市州(今海城南英城子山城)。
岫岩境内建置始于辽代。
辽天显元年(926年)1月,辽代契丹灭渤海国。天显三年(928年)12月,将女真人强行移至辽阳以南,置曷苏馆路(设曷苏馆路女真国大王府,治所在今盖县境),今岫岩境地归其所辖。又将原渤海国设置的东京龙原府所辖的穆州会农县(在今吉林省辉春县干沟子山城)靺鞨人迁至岫岩南隅,置穆州·保和军·会农县(人和地名同迁)隶东京道(治所在今县内东南洋河附近,确切地址待考)。西北部分别为辰、铁二州所辖(铁州在今大石桥东南之汤池,位于岫岩县西北)。天庆五年(1115年),在岫岩境内设大宁镇,属辰州附郭建安县(在今盖县城内西南隅)管辖。(大宁镇地址,文献资料记载,在岫岩城河东,考证认为在今岫岩镇内北部,确切地址待考)。
金代,地方实行路、府、州、县制,又实行女真本族特点的猛安谋克制。收国二年(1116年)5月,金兵占辽东半岛,仍置曷苏馆路(治所后迁今金县境内),辖岫岩境地。明昌四年(1193年),曷苏馆路废。同年升大宁镇为秀岩县,设防守尉镇守,隶属东京路辰州。明昌六年(1195年),辰州易名盖州,秀岩县隶属盖州。太和四年(1204年),废县为镇。大安二年(1210年),岫岩境内置女真族部落联盟组织斡邻阿邻谋克(为百夫官)。贞祐四年(1216年),复升镇为秀岩县。
元初,境内仍为秀岩县,属盖州路管辖。至元六年(1269年),县废并入建安县,隶盖州(路降为州)。至元八年(1271年),建安县废,并入盖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盖州并入辽阳路,秀岩改属辽阳路(治所在今辽阳市)。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境内设沿海巡防百户(官名,元代军制,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千户,为世袭军职)。
明洪武四年(1371年)7月,在东北设置定辽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10月,改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在今辽阳市),置岫岩堡,属盖州卫。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5月,置岫岩抚民通判(相当于府级官员),并在辽东都司驻地范马寺前设岫岩抚民通判行署。于岫岩大洋河流域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置岫岩管粮通判,分管金州、复州、盖州三地粮仓。万历末置守备。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3月,努尔哈赤派兵抚降岫岩城,岫岩城为后金属地。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3月,贝勒济尔哈朗监筑岫岩城。
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定国号清,清廷对地方实行“旗佐制”与“府、厅、州、县制”,两制并行,各不统属。顺治元年(1644年),在岫岩城设城守官,置满洲章京和汉军章京各1人。康熙三年(1664年)6月,置盖平县(今盖县),岫岩境地归其所属。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岫岩城设城守尉(管理九旗行政及旗地征收事务)隶熊岳副都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3月,置岫岩厅,隶奉天府(治所盛京,今沈阳),将熊岳理事通判移驻岫岩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将凤凰城事务统归岫岩理事通判兼管,凤凰城设巡检司。道光六年(1826年)6月,岫岩理事通判改为岫岩风凰城海防通判。光绪二年(1876年)1月,岫岩厅降为州(治所岫岩城),改通判为知州,隶属凤凰厅(治所在凤凰城)。大孤山设巡检司为岫岩州所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1月,划出岫岩西南部置庄河厅,孤山巡检司拨属庄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将军设行省,废除旗民分治,岫岩州属奉天行省东边道(治所设于凤凰城,后迁至安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岫岩县仍属辽东省。1954年8月1日,辽东省与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省会在沈阳),岫岩县属辽宁省。
1956年9月,设安东专区(专员公署驻地安东),岫岩县属安东专区。
1958年11月,安东专区撒销,岫岩县直属辽宁省。翌年1月实行市管县制,岫岩县划归辽宁省安东市(1965年安东市改名丹东市)。
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撒销岫岩县,以原岫岩县管辖区域建立岫岩满族自治县。
1992年1月23日,将原由丹东市管辖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
鞍山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撤销龙潭乡、前营子乡、
石灰窑乡、汤沟乡,设立
龙潭镇、
前营子镇、
石灰窑镇、
汤沟镇。
2002年3月4日,撤销兴隆镇、雅河乡、
岫岩镇,合并设立岫岩镇。
2011年,撤销
牧牛乡、
韭菜沟乡、
大房身乡、
朝阳乡,设立牧牛镇、
药山镇、
大房身镇、朝阳镇。汤沟镇更名清凉山镇。
2012年8月8日,将前营镇的仙人咀、胡家堡、西老爷庙3个行政村划入岫岩镇,并撤销岫岩镇,设立
阜昌街道、大宁街道、兴隆街道、雅河街道、仙人咀街道。
2019年,仙人咀街道并入雅河街道。
2020年,大宁街道合并入阜昌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岫岩满族自治县辖3个街道、18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岫岩满族自治县岫玉大街3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
辽东半岛的北部,东及东南与
凤城市、
东港市毗连,西与
大石桥市、
盖州市为邻,南与
庄河市相接,北及西北与
辽阳县、
海城市接壤。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0°~40°39′,东经122°52′~123°41′。行政区域总面积45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多山,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79.6米。地形以山、丘陵为主,间有小块冲积平原和盆地。低山约占全县总面积的78%以上,主要山脉属长白山山脉,从北向南有帽盔山支脉、药山支脉、一棵树岭支脉、弟兄山支脉、大顶子山支脉、骆驼砬子支脉共6个支脉,各支脉的众多分支遍布全县,有名称的山岭500余座,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也是辽南地区第一高峰。
气候
岫岩满族自治县属北温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820毫米。
水文
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沟谷交错,河流纵横,有500多条溪流交错迂回在大小山岭之间,汇集成13条支流河:偏岭河、哈达河、汤池河、雅河、牤牛河、沟连河、石庙河、青河、古洞河、葛藤峪河、暖泉河、渭水河。这13条支流河又汇成两大干流—东洋河、哨子河,两大干流在哨子河乡汇合后,组成大洋河水系出境流入黄海。境内河流总长882千米,流域面积4466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岫岩满族自治县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17.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7.5万千瓦。地下热水资源3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岫岩满族自治县有耕地79425.44公顷。其中,水田1269.57公顷,占1.6%;水浇地407.10公顷,占0.51%;旱地77748.77公顷,占97.89%。园地1901.37公顷。其中,果园1715.75公顷,占90.24%;其他园地185.62公顷,占9.76%。林地326523.61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98324.66公顷,占91.36%;灌木林地22029.3公顷,占6.75%;其他林地6169.65公顷,占1.89%。草地3679.94公顷。其中,其他草地3679.94公顷,占100%。湿地3071.97公顷。其中内陆滩涂3071.97公顷,占100%。
植物资源
岫岩满族自治县林木蓄积量近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1.3%。森林多为
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树种有35科80属170多种。岫岩有野生杜鹃花、天女木兰等花草植物690多种,野生中草药141种。野生动物中有兽类17种,鸟类40多种。
矿产资源
岫岩满族自治县共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2种,其中菱镁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岗石、硅石量多而质好,享有岫岩“六大宝石”之美誉。菱镁石总储量11亿吨,含镁量47%,储量占世界第二,质量居全国第一。岫岩共开发利用矿种22个。经过地质勘查获得储量的有29种,主要有岫岩玉、菱镁、方解石、磁铁、铅锌、白云石、钾长石、钠长石、硅石等,重点分布在哈大碑、偏岭、大房身、牧牛、三家子、韭菜、汤沟、大营子等18个乡(镇)。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岫岩满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413007人。
截至2022年末,岫岩满族自治县总人口49.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万人。在总人口中,乡村人口34.98万人,城镇人口14.13万人;男性25.3万人,女性2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51.4%和48.6%。0—17岁人口6.72万人,18—34岁人口10.01万人,35—59岁人口19.62万人,60岁以上人口12.7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19千人,其中:男性1.09千人,女性1.09千人,出生率4.46‰;死亡人口3.76千人,死亡率7.65‰;人口自然增长率-3.1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8.2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2.4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增长4.3%。三次产业比重为15.6:21.4:63.0。
财政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4亿元,同比下降6.9%;全口径税收完成7.2亿元,同比下降4.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496元,同比增长5.9%。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
第一产业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2.88万亩,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5.87万亩,比上年增长0.3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万亩,比上年增长1.91%。其中,油料播种面积3.32万亩,比去年增长3.02%;蔬菜播种面积12.66万亩,比上年增长0.01%;瓜果类播种面积0.22万亩,比上年增长11.85%。全年粮食总产量31.8万吨,比上年增长0.4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5.2万吨,同比增长3.27%。其中: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为26.57万吨,比上年增长6.44%。水果产量2.87万吨,比上年增长1.59%。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生猪出栏18.14万头、比上年增长25.93%,年末存栏7.48万头、比上年下降10.26%;牛出栏0.93万头、比上年增长11.13%,年末存栏2.54万头、比上年下降0.01%;羊出栏14.79万只、比上年增长3.3%,年末存栏19.73万只、比上年下降2.17%;家禽当年出栏2879.91万只、比上年增长10.6%,年末存栏777.13万只、比上年下降4.12%。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肉类总产量6.83万吨,比上年增长16.18%。其中,猪肉产量1.79万吨,比上年增长23.47%;牛肉产量0.2万吨,比上年增长13.12%;羊肉产量0.28万吨,比上年增长2.75%;禽肉产量4.53万吨,比上年增长14.45%;其他肉类产量0.03万吨,比上年增长40%。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禽蛋产量3.27万吨,比上年增长0.65%;牛奶产量112.2吨,比上年增长46.95%;蚕茧产量6144.5吨,比上年增长14.9%。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水产品产量10213吨,比上年增长0.02%;水产品养殖面积18555亩,与上年持平。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71.26%;全年荒山造林5000亩,抚育作业面积9600亩,木材采伐量6.98万立方米,坚果产量8775吨。
第二产业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发展速度计算增长8.99%。工业用电量完成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建筑业产值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6.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20.7亿元,同比增长12.5%。
金融
截至2024年末,岫岩满族自治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7亿元,同比下降30.1%。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32.2亿元,同比增长7.3%。
交通运输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新改建各级道路311千米、桥梁54座,盘道岭隧道竣工通车。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共有学校101所。其中,小学76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6所,中心小学21所,村小35所,教学点14所),学生总数19126人;初中26所(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6所),学生总数10860人;高级中学3所,学生总数6591人(一高中2412人、二高中2093人、三高中2086人);职业技术学校1所,学生总数109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总数60人。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教师总人数8211人,其中,在职教师4448人,退休教师3763人;在职教师中,城镇教师1620人,农村教师2828人;高中教师575人,初中教师1360人,小学教师2166人,其他教师347人。
2023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各级各类幼儿园(班)128所,教职工1024人,在园幼儿6598人。其中,公办性质幼儿园(附设班)66所,在园幼儿3476人,占全县在园幼儿的52.68%(达到省市要求);民办幼儿园62所,在园幼儿3122人;普惠性幼儿园102所,普惠率89.2%。全县教育培训机构共计61所,其中城镇教育机构51所,农村教育机构10所。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薄弱学校改造21所,县职教中心迁入新址。岫岩高中体育馆开工建设,理化生实验室投入使用,两名学子考入北大。
科学技术
截至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获评本地培养C类领军人才6人,追溯认定D类高端人才1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1家企业再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殊荣。
文体事业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举办半程马拉松、映山红旅游节等活动,实施黄显声故居修缮工程,龙潭湾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岫岩文旅走进《中国文旅大联欢》《非遗里的中国》等央视节目,全市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在岫成功召开。举办“村BA”篮球赛、四季“村晚”等活动,开展文化惠民展演57场。
医疗卫生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完成第三医院与社区医院改革,县医院重症科和呼吸科、中医院治未病科获评省级重点、特色专科。县医院整体提升改造一期工程竣工投用,影像诊断、检验结果与省内三级以上医院互认,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7%以上。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敬老院维修改造6所、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1027户,发放各类保障资金1.13亿元。
基础设施
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9个、弃管小区改造10个,修复人行步道、破损路面2.7万余平方米。打通城市堵点,实施西宁里、苑家沟等巷道改造,碧玉街、锦丝路、二高北路全线贯通。装道路护栏3000余米,施划停车泊位9485个,更新交通标线3万余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4587平方米。加强露天经营场所管理,开展站前广场早夜市、城南秋菜市场整治。实施供暖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维修供暖管网10.6千米,第二水源配套工程全面推进,县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达标运行。实施东山公园、大洋河景观带除险维修,修复站前广场音乐喷泉,新建休闲广场、口袋公园3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8月,岫岩满族自治县拥有岫岩玉雕、
岫岩皮影戏、
满族剪纸、
满族刺绣、岫岩东北大鼓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此外还有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7项,县级11项。
岫岩玉雕
岫岩玉雕,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地方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岫岩被称为“玉乡”,岫岩玉以其质地细腻纯净、储量多而闻名中外。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岫岩玉雕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岫岩玉雕工艺品主要有素活、人物、花鸟、兽四大类。2006年5月20日,岫岩玉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皮影戏(岫岩皮影戏)
皮影戏(岫岩皮影戏),辽宁省鞍山市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岫岩皮影戏在明清时期传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地区,早期皮影表演为“独影”形式,清代同治年间形成“溜口影”,民国后演变为“翻书影”,后来的岫岩皮影戏仍保留了部分“溜口影”的原始形态。岫岩皮影戏唱腔音乐丰富,有《大慢板》《慢板》《流水》《快流水》《快板》五个板式,演唱时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分出大小两种唱法,各有固定的唱腔板式。岫岩皮影戏唱词按句法结构可分为“三赶七”“硬唱”“七言句子”“五字锦”“十字锦”“答拉嘴”等几种,表演则吸收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法,围绕剧情刻画人物。2008年6月7日,皮影戏(岫岩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岫岩满族剪纸)
剪纸(岫岩满族剪纸),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岫岩满族剪纸艺术是满族劳动群众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而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起始于满族进入岫岩的17世纪初叶,岫岩满族剪纸的特点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表现手法古朴、粗犷、浑厚、洗练,其剪纸工具及材料简便普及,一把剪刀、一张大红纸,就能创造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岫岩满族剪纸的代表作品有《千蝶图》《狮子戏绣球》《戏虎图》等。2008年6月7日,剪纸(岫岩满族剪纸)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
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流行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一带,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悠久历史。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所用材料以缎、纱、粗布为主,制品多为生活实用品,主要包括绣花衣、绣花鞋、绣花帽及荷包、烟袋、腰褡、钱褡、披肩、绑带、枕头顶、桌围、床罩等。岫岩满族民间刺绣技法独特,其中既有扎绣、缎绣、割绣、补绣、包绣、编绣等繁复的绣法,又有套针、抢针、乱针、长针、锁针、花针、扎针、纳针等丰富的针法,各法每每于刺绣实践中交织使用,恍若龙蛇飞动,行云流水,不拘一格,绣品由此而形成或粗犷豪放或严谨细腻的风格特征。2008年6月7日,满族刺绣(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北大鼓(岫岩)
岫岩
东北大鼓至今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书目以长篇为主。它采用四大口、澄清板、流水等板式演唱,丰富了大鼓唱腔,增强了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新中国成立后,岫岩东北大鼓形成了以马德廉、崔广烈、唐国志为核心的三大派别,争妍斗巧,各擅胜场。2006年5月20日,东北大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民风民俗
岫岩满族民间歌舞中最有影响力是萨满跳神之舞,即俗称的岫岩单鼓或太平鼓,整理共发表的满族民歌有300多首,满族民间故事和风物传说有200多个。
风景名胜
截至2024年,岫岩满族自治县有国家3A级景区12家,4A景区2家。
龙潭湾风景区
龙潭湾旅游度假区地处鞍山市岫岩县龙潭镇境内,位于龙潭山中,面积17.8平方千米。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潭山古称“速忽鲁山”(女真语“尖仞”之意),因区内有深水石潭,传说碧潭藏蛟龙而得名。在金代诗人、金中都转运使王寂和清代辽东诗人王德滋的诗作中对此都有明确记载。龙潭湾内分布着药王谷、青龙峡、大龙瀑、望海峰、文笔峰、唐王洞、拦马墙等景观和古遗址。
龙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
龙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境内。始建于2000年,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近万亩。是集文化、艺术、休闲、养生、养老、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业态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并打造出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运动、乡村旅游和风情小镇五大特色品牌。
清凉山风景区
清凉山风景区位于岫岩东北部的汤沟镇,因其山深林密、气候温润凉爽而得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石怪、水清、峰秀、松奇、崖险而闻名于世,历来为佛道两家的清修之地。景区面积约30平方千米,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主要旅游景点有传说中唐代名将薛礼东征时留下的葬马石、藏马谷、箭眼和点将台,还有天然的石湖十八罗汉洞、老君堂的洞中洞、龙象石、石花、石笋、石林、孪生风动石、漂亮的小天使等奇石。辽代古塔、千年古松、长年不解冻的冰洞。共有植物600多种,其中园林木38科78属150多种,400多种中药材;50多种山野菜;有猫头鹰、秃头鹫、棒棰鸟、狐狸、野猪等丰富的珍奇野生动物;山泉中还有珍稀动物娃娃鱼和林虫类龙虾等。
药山风景名胜区
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北部,属东北长白山系千山余脉,为国家AAA级旅游区、辽宁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共分为四大景区。即:青华景区、大寺景区、石花景区和药山大沟景区。据《奉天通志》记载,在清代,药山、与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一起被誉为奉天四大名山。
岫岩满族自治县雨桐玉文化博物馆
岫岩满族自治县雨桐玉文化博物馆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作为辽宁省文物局主推的四家博物馆之一,参加了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推介评选活动。馆藏精品316件,展陈分“玉出东方”“开创先河”“见证文明”“金缕玉衣”“乾隆爱玉”“圣地岫岩”“万里长城”“民族团结”八部分,重点对岫岩玉种类、兴隆洼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汉代金缕玉衣、清代乾隆工玉器和众多当代岫岩玉雕精品进行系统展示展陈。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
中国玉雕会展中心拥有3万平方米的大型玉都广场,可容纳上万人的大型会展活动。内部设有酒店、会议厅、商务中心、写字间、及餐饮、娱乐等多功能设施,是世界最大的珠宝玉器销售和玉文化传播中心。博览中心共有珠宝玉器精品屋1800家,从重达几十吨的玉雕作品到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有传统的工艺品,也有旅游工艺品、养生保健品等各类品种上百种,且玉雕题材内容广泛。
岫岩水巷风景区
岫岩水巷风景区以“江南建筑为形、国学文化为媒、唐风满韵为魂”。水巷有三种形式,一是河街并列的水巷,二是有河无街的水巷,三是两街夹河的水巷。
仙人谷温泉旅游度假区
仙人谷四面环山,山水通灵,以大自然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天然温泉为基点,建设一期温泉旅游度假酒店,酒店集温泉、餐饮、住宿、商务于一体,是高档化、休闲化、人性化、特色化的一流温泉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景区内游泳馆,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专业的游泳教练,引自地下天然温泉水。还有温泉泡池特色项目,分别有玫瑰浴池、中药浴池、红酒浴池、奶浴池、灵芝浴池、薰衣草浴池等。
地方特产
饮食
岫岩满族自治县满族风味美食中的全羊席,八大碗和岫岩六道菜等为岫岩名菜,此外,还有苏叶勃勃、柏椤叶饼、酸汤子、馇子、酸菜、火锅等满族传统食品。
特产
岫岩玉
岫岩玉也被称为蛇纹岩质玉石,是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并采集利用的玉种,被誉为“中华第一玉”,是中国8000年玉文化的第一块奠基石。距今5000年以上的红山文化时期用岫岩玉雕琢的“中华第一玉龙”,是中华民族最早出现的玉龙图腾形象。历代以来,岫岩玉始终流传有序,绵延不绝,可谓处于远古,兴与史前,传于历代,盛于当世。全县共拥有玉石矿场8处,玉雕加工1890家,玉制品销售2385家,玉产业园1处,玉器专业市场7个,玉博物馆3处,全产业链从业人员可达10万之众。2005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岫岩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岫岩滑子蘑
岫岩滑子蘑子实体多丛生,菌褶密集直生。菌盖半圆形,深褐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有蛋清状粘液,岫岩滑子蘑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铁、钙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抗癌物质核酸。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岫岩滑子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岫岩辽五味子
岫岩辽五味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是辽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的正宗产地,所产辽五味子因皮薄、肉厚、粒大、药用成分高而著称。出口销售到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岫岩地区的特色产品。2009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岫岩辽五味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岫岩软枣猕猴桃
岫岩软枣猕猴桃形状不一,有圆的、椭圆的、长圆柱的、扁圆形的果实,果实整齐,外观招人喜爱;平均果重17.85g,最大单果重43g。果皮颜色通体碧绿,有的绿中带有红晕;果皮极为光滑、无毛、无棱角;果肉细腻、翠绿色、皮薄汁多、酸甜适口,风味浓郁 。果实进入成熟期9—10月份。果肉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脂肪、膳食纤维、蛋白、钾、铁、镁、钙多种微量元素。2020年,“岫岩软枣猕猴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19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4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202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7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岫岩满族自治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2年,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2023年2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