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音,字声希,号羲轩,
汉沽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十九年(1754年)进士,任江苏
如皋县知县。后调任贵州
平越县知县。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任乡试同考官。崔在如皋县任职八年,政气一新,如革除陋规,建筑城垣,修缮学宫,疏浚市渠,诸般善政,无不办理尽善。据《宁河县志》记载,在其卸任时,只剩
清风两袖,如皋人留靴献衣,能文的随车献诗,庶民立碑于厅堂墙壁上以志其功绩,军民拥舟饯行,三天不能出县境。其告老还乡后,被宁河县令关廷牧聘为书院讲师。铁神庙的庙记是他返回故里后所作,这是一篇充满唯物主义思想的作品,虽为铁神作记,但却有反对迷信的思想。
在崔正音作《铁神记》之前,汉沽沿海村庄流传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老翁,夜间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降临室内,对他说“我是神,你们应当给我盖庙”。老翁并不
解梦中之言,他早晨起来在海边漫步,忽然看到海边有一个铁
人像,端端正正地坐在水边。这时,老翁方解梦中的神语。于是,他跑遍全村,向乡亲们告诉这件事,并筹划为铁神建造庙宇。但是庙建在何处呢?大家也不明白神意,就想了一个办法,决定用绳索抬着铁神环走,在绳断之处就定为庙址。于是,大家就用绳子抬着铁神绕着村庄走,当到村西头时,绳索四崩,就定为庙基。后来就一直传说铁神是从
海上漂来的。崔正音的《铁神记》认为这是一个与史无考的
无稽之谈。现将《铁神记》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宁之濒海处有铁像,体制俨如王者,传为浮海而来。土人神之妥以数椽,奉以香火,前榷使徐公亦搏以金,初不知其即为铁之神也,亦不知别有神,而以铁像之也。噫嘻,古来之不可知者多矣,何况铁神乎哉?昔管子伐孤竹,缴山海以富齐,其铁制杳不可考。迄汉武复
秦塞,大农盐铁丞议,县置小铁官筑器给民,以充
边费。夫欲笼天下之利于盐铁,斯铸为像,以神之,亦事之未可知者。而土人则以为自海上浮来也,
何居?概自历代之纷更也,视海边为利薮,怒则奋争,和复割送,其人民逃窜走死,子孙且不知祖宗之居址,而又安知乎重而难迁之铁神,创留于何氏哉。或曰铸铁为像,而人神之,非铁果有神也。余曰,不然,凡物之使用于人,而利及后世者,则其功皆可祀。况铁之山灵盘结,取精用宏,自军国、农盐、器具,以及委琐屑锲之属,靡不取资焉则其利大且久矣。且利之出于山者,统于山,出于水者,统于水,山川之神,固与社稷并崇祀典矣,而顾曰铁神非神乎哉。或曰:惟神则灵,灵则显铁利,农盐诸用,而获利者,第称其所获以报之?而铁不居功,则即谓为不神也,亦宜。噫嘻,神也非厉也,使铁而为厉,而或刚化为柔,坚易为脆,利用变为钝,戾造物之仁奸上帝之命。以厉农盐者,厉天下,则且不可以为铁,而何以为神?神也者,固顺物之性,以美利利天下,无在而无不在者也,固冥冥漠漠,亘古如一,利民用而不自知其利者也。夫非铁之为神,自有神呼铁者,土人不知也,神亦不言也。吾得而记之,曰:不可知之谓神。”
为了论述理解方便,下面将《铁神记》译成白话文:“在宁河临海地方,有一尊铁像,它的体态很像王者风范,相传是由
海上漂来的。当地人以为是神,建庙供奉,并祀以香火,前盐运使司徐公还为其涂金。起初,不知此像就是铁之神,也不知另外有神,而只是一个铁铸的像。啊!自古以来不可知的事多极了,何况铁神呢?古时
管仲伐孤竹国,取山上矿、海中水,使齐国富足了,其铁的经营情况也不可考查了。到汉武帝得到秦国之地,大司农署下盐铁丞建议,每县置一小铁官,铸造铁制什物卖与百姓,获得其中利益充作边疆经费。想要垄断天下盐铁之利,于是铸像为神,这也是未可知的事。而当地人就以为是由
海上漂来的,不知是怎么想的?我感慨,历代更替纷繁,都把滨海地区看作利益之源,怒则相争,和则割让,人民走死逃亡,子孙尚且都不知自己的祖宗居住之地,哪里知道这么沉重而又难搬的铁铸像,是何人创制的呢。有人说,铁铸为像而人把它当成了神,并非铁果真有神。我说,不然。凡是于人有用之物而又能有利于后世的,它的功绩都可以奉祀。何况铁为山灵集结而成,提取精华,用途广阔,自国的兵器、
农具、制盐器具,到老百姓生活所用物具,没有哪一样不是用铁制作的,可以说铁之利于国于民既广大又长久。况且利出于山的,必统属于山,利出于水的,必统属于水。山川之神,早就与
社稷并祀,载入祀典了,能够说铁神不是神吗?或者说,是神必灵,铁神灵当显铁利,如农、盐诸般用途,从而获利的,都是由何物获利而祀何物之神以报答呢?而铁不自居功,那么就说铁不是神也可以。啊!神,并非恶鬼,假若铁为祸患,或者使刚硬化为柔软,坚固变为脆弱,锋利变为锈钝,违造物之好心,背上帝之安排,以祸害农盐的行为去祸害天下,那就连铁也当不成,又怎么可以称为神呢?所谓神,就是顺物之性,以其巨大用途使天下万民得利,是无所在,亦无所不在的;就是在
冥漠渺茫之中,千古如一,利于民而不自知其能为民利的。铁之所以为神,自有以铁为神的人,古人未传,今人不知,神也不自言。我得而记之说:不可知就是神。
崔正音,字声希,号羲轩,汉沽人。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十九年(1754年)进士,任江苏如皋县知县。后调任贵州平越县知县。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任乡试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