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上的川普除了“带有
四川话的口音的
普通话” 的意思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多数是用来一些搞笑的场合,是指“故意将
四川方言发音夹在普通话里一起说” 。常见的川普词汇有 :
四川方言集锦:
打牙祭、吃晌午。
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 这种菜就称为“
洗澡泡菜”。因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又称“
跳水泡菜 ”。
即
捉迷藏,又称“逮猫儿”,是儿童玩的一种游戏,指将一小孩的眼睛蒙上,待其他小孩藏起来后,再让该小孩将他们一一寻找出来。另有“救救猫儿、电棒猫儿、 沾沾草猫儿”等多种玩法。
此词反映的是
四川人的祭祀习俗,后泛指吃肉,在
四川地区使用得非常广泛。其来源有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一说旧时厨师供的祖师爷是
易牙,每逢初一、十五,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
打牙祭”;
三说“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古时主将、主帅所居住的营帐前边,往往竖有以象牙作为装饰的大旗,称为“
牙旗”。每逢农历的初二、十六日,便要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又称为牙祭肉),不可白白扔掉,往往是由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
“
摔手”本指“定额以外备替换的轿夫”。如
李劼人《
死水微澜》中:“明天一早,给我喊一乘轿子,多喊两个摔手。”后繁衍出“打摔(甩)手”一词,意为“空着手”。
四川民俗,姐姐或妹妹出嫁时,其哥哥或弟弟一定要穿戴得十分整洁去送亲,称为“
装舅子”。此词后指讥讽某人穿戴讲究、整洁。
“九碗(儿)”本指
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一词在
成都等地方言中有“大”的意思,所以
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或“吃
九斗碗(儿)”。“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惜九斗碗,结下终身怨”。
成都地区流行的这一民谣,形象地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另外,
成都人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斗碗(儿)”,是因为民间视“九”为吉数。
每年在花会期间,多在
青羊宫举行武术擂台赛,参与者多为武林高手,按奖章质量分三个级别,即蓝章、
银章、
金章。后比喻显示出惊慌的样子(“金”谐“惊”)
即撑腰、作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
袍哥话。袍哥是起源于
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禁追查,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今四川人仍将“吃午饭”称为“吃
赏午”,这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
成都平原的农民们边插秧子边唱山歌,知府不让大家唱,农民戏曰:“吼山歌会把田头的杂草吼掉。”知府说,如果真能吼掉杂草,则赏大家一顿午饭。后来果然田里的杂草就没有了。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秧子要长高,想借此赖掉这顿午饭。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排了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子果然长高一截。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饭,从此人们便把吃中午饭叫做“吃赏午”。
鼓励为其加油助威之意,也做对胜利者的鼓励呐喊。“雄起”一词最先是在
四川足球迷为球队加油时用,并由此在
四川广为流传。
在
四川,“非”字经常表示“很”的意思,比如非烫,非红,非辣,四川人手摸到烫的东西都要说“非烫”。
原为啥(shó),为了搞笑特意念成四声。代表的是“什么”的意思,
啥子是表示:①没听清楚别人说的什么,而问别人刚刚说的什么;②啥子哦~(乱说什么哦) 爪子是表示:别人来找你,你问别人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