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文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专业代码125100)。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未来能够胜任
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
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发展历史
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出现,使得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中国有两种硕士学位,一种为
学术型硕士学位,一种为
专业硕士学位。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是中国特有的学位系统,在国外并不存在
学术学位一说。专业硕士学位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也就是说国外只有一种硕士学位,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搞实践的硕士,在国外都是授予MBA学位,国外不存在学术学位与
专业学位之分。
所以说中国两种硕士学位的存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引进MA(
文学硕士),MFA(
艺术硕士),MBA等等
学位制度,是为了与世界接轨。在国外攻读文学领域的硕士课程,最终都是授予MA学位;攻读艺术领域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FA学位;攻读商学的硕士课程,都是授予MBA学位,这是世界高校统一的学位系统,国外不存在学术硕士学位一说的,也就是说在国内获得的工商专业的学术硕士与
专业硕士到国外时,都被认证并翻译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也就是MBA,但有些情况学术硕士学位在国外是不被承认的。整体来说,学术学位是中国国内制度体系,而
专业学位是全球高校国际制度体系。
历史起源
据统计,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等高层主管,绝大多数都是MBA。这一惊人的事实,是对MBA教育的成功业绩的最好说明。MBA意味着超群的能力、胆识、品德;代表着财富、地位、权力、荣誉;预示着希望、成功和辉煌。
1966年,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开设为期两年的MBA课程,成为
亚洲区第一所提供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的商学院。
MBA的中国之路
中国的MBA教育起步很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80年代开始学习和引进美国的MBA教育,在1988年,来自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和
上海财经大学的院长、教授与教育部、学位办的领导在清华大学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讨论在我国开展MBA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关政策。
1990年,
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并试办MBA教育,199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9所国内高校开展MBA教育试点工作,此后,中国内地陆续批准了更多的院校为MBA教育培养单位。体制内共计229所院校开设MBA项目,项目总数超过500个。
1994年10月,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1997年,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中国开始了面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MBA学位招生,并实施了MBA入学
全国联考(
GCT)。
2015年,取消了在职人员攻读MBA入学考试(
十月联考),纳入全国
硕士研究生统一
招生考试,考试时间为每年12月末,考试科目为(
管理类联考和
考研英语2)。2016年,取消了EMBA
自主招生,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同年,明确规定了全日制和
非全日制MBA均可获得
学历证和
学位证,
学历类型均为统招学历(普通高等教育)。我国的MBA教育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专业介绍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
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
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较宽的学科,个人可以就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比如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和
企业投资等。
社会上认为
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工商管理,其实这存在一些误区。工商管理与工商行政管理在专业培养目标、
核心能力、专业课程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所以,二者不能作为一门专业对待。
学科发展
伴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MBA的教育于上个世纪末引入中国,1991年,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开展MBA教学项目的院校,而这一天,已经晚于美国83年之久。
从一无所有,到遍地开花,不仅仅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证明,也体现了中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
报考条件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b.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并有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者。
c.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有五年或五年以上
工作经历4.、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此外,各校还可能在教育部门规定的MBA报考条件基础上制定本校的报考条件。比如
清华大学,对大专毕业生考生,要求有突出的
工作业绩(相关证明、
业绩报告),或者有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的,与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论文 (1万字以上);须通过国家大学英语
CET四级考试。
所以,在报考某个学校以前要弄清楚它的附加条件。
调剂要求
鉴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初试科目完全一致,为确保公平公正,今年进一步明确,考生在7个专业间调剂时,在满足其他调剂条件基础上,初试成绩须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课程类型
第一种是供任职公司
高层管理者报读的课程,通常利用
工作时间之余修习,名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Executive MBA,简称EMBA);
第二种是供现职管理者或
大学毕业生报读,以增进其管理知识的普通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对应工商管理学术硕士,此即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
第三种是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以强化其企管专业基础的工商管理硕士课程,亦名工商管理硕士(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全称SMBA)
复试调剂
主要是看毕业院校,大学学习成绩和工作后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一般依据考生个人文字材料,通过提问判断核实。
★ 志趣抱负
主要看志向是否明确、符合实际,是否有很强的责任感,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否有清楚的认识,具体行动能否体现实现抱负的努力,一般是在单独面试中根据考生对有关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
★ 思维逻辑及反应
主要是判断考生考虑问题是否周全,说话是否有
逻辑性,能否抓住问题的重点,有创新意识,有解决问题的目标,一般是在单独面试时根据考生对问题的回答加以判断,
小组面试印证补充判断。
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理解他人,是否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是否善于团队工作。
★ 修养风度
一个人的职业感很容易从表现出的气质来判断,商务修养也非常重要。
复试流程
复试的大致流程相似,一般为收到复试通知书,告知考生准备哪些相关复试材料、复试地点及时间等。通常要完成报道、体检、专业笔试、听力考试以及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试。但各个学校由于具体要求不同,复试的特点和
侧重点也不同,因此考生在复试前应该了解自己所报考学校的复试规则,以及复试内容、参考书目等。
(1)笔试
专业理论课往往采用笔试形式,考查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题目不会很难,但涉及的面一般比较广,题目比较灵活。在复试前的这段时间,考生应系统复习相关院校相关专业指定的参考书籍,查阅所报考学校导师的学术作品、研究方向;查阅专业报刊杂志最近关注的热点,做到心中有数。
(2)综合素质面试
一般由5位老师组成复试导师组,其中一位老师为主考官,还有一位为记录人员。提问时,一般会问
专业课相关知识和其他一些包括考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通过这段时间的交流,导师会判断考生的专业知识、从事科研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
(3)实践(实验)能力考核
条件许可的单位单独组织进行。
(4)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各校都有自己的设计和评分方式。有的学校听力和口语放在一起考试。口语考试一般先是自我介绍,然后和老师对话,老师会问一些专业性问题,考生应提前复习专业英语词汇。
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具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和个人发展规划能力;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掌握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基本分析方法与工具,如统计分析和决策分析;掌握基本的外语沟通能力,能通过演示表达自己或团队的专业性想法。
2.专业知识
应掌握与企业职能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如会计、财务、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还应掌握与企业综合管理相联系的专业知识,如领导、决策、创业、公司治理、战略、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等。
由于管理人才涉及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岗位,鼓励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课程体现行业特色和岗位特色。获得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应该掌握能胜任某个企业综合管理或职能管理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三)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强调采用案例教学,核心课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采用案例教学。会计、财务、营销、运营、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等课程必须有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授课。
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强调密切联系企业管理实践,学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完成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论文必须结合管理实践。
(四)获本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具有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定位
MBA学位论文的撰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路径,是学生综合利用自身所学的各类管理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践中遇到的业务与管理问题的一次重要训练过程,是MBA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环节。通过MBA学位论文撰写,可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MBA学位论文的定位:一般应是一篇应用研究型的专业学位论文,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较大差异。
MBA学位论文一般不强调理论方面的贡献,而要求学生立足管理实践,针对特定企业组织识别一个真实存在的管理问题或有意义的实践,恰当运用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进行系统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或实践总结。
2.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一般应来源于企业组织的管理实际,所选主题能够反映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或是同一类企业组织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实际管理问题,因而具有研究价值。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与研究价值,要求选题应尽可能细化和聚焦。
选题标准可参考以下几点:
(1)一般应以企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该企业组织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面临共性管理问题的一类企业。
(2)选题要聚焦,要明确论文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该问题具有的价值;要“小题大做”和“小题深做”,注意避免选题过大的问题。
(3)选题所聚焦的管理实践问题,在目标企业组织现有管理环境与资源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可解决空间。
(4)针对选题所关注的管理问题,研究者应具备收集相应数据资料的条件(如具备实施访谈或开展问卷调查等条件)。
(5)论文的选题一般应与我国各类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紧密结合。建议MBA学生选取本人所在企业或产教融合培养环节所在企业(如:实习实践基地单位)作为论文分析对象,倡导和鼓励学生通过撰写学位论文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对工作单位管理实践的归纳总结、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传播优秀中国管理实践的经验。
(6)论文中涉及到企业组织相关的商业计划书、可行性报告以及行业研究报告、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管理工作内容时,要在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下合规使用,脱敏处理当事企业组织的内部数据,注意保护商业秘密。
3.学位论文类型与评价标准
按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和组织形式的不同,即论文体例的不同,MBA学位论文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专题研究型和案例研究型。其他形式论文或创新成果,各办学单位可以自行探索并制定相应标准,暂不编制统一的规范标准。
(1)专题研究型论文基本要素、考核内容及评价侧重点基本要素:专题研究型论文,是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基于管理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调查方法与管理分析工具,在对调研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测算基础上,了解对象的现状、性质及特点,识别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管理问题或关键因素,并分析寻找问题的成因或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和行动方案。
考核内容:专题研究型论文,不同于企业组织一般的调研报告或诊断报告,需要符合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定位于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文字表达的能力,要求内容充实,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文所得结论应对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专题研究型论文的规范内容包括:绪论、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企业现状介绍、企业管理问题识别、管理问题成因分析、解决和改进问题的具体建议、以及结论与展望等几部分内容。
评价侧重点:该类型论文,涵盖如诊断主导型、调查报告主导型等多种形式,虽然它们在内容模块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具有三方面的共同特点:①以问题为导向,即遵循现实存在的问题描述(问题的起源、发展、影响等)——问题分析(问题的性质、产生原因、理论分析)——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案、措施与政策等)的逻辑展开;②研究过程上,强调必须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所研究的专题进行分析研究,采取规范、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资料和数据来源可信,这是该类型论文的考核要点;③在研究成果方面,专题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应当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具有可应用性、可参考性与可借鉴性。
(2)案例研究型论文基本要素、考核内容及评价侧重点
基本要素:案例研究型论文通常是“以结构化的文字载体,真实、客观、系统地剖析企业组织在特定内外部情境下的独特管理实践”。结合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案例研究型论文一般需具备如下要素:①论文选题所涉及的企业组织内外部情境的客观描述;②与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企业组织独特管理实践的结构化展现;③有针对性的管理问题分析;④科学务实的管理解决方案设计;⑤符合学位论文的结构和写作等规范要求。
考核内容:案例研究型论文的考核重点主要包括:①案例事件过程和全貌信息的系统性搜集、整理和处理,与案例信息的结构化展现;②对案例事实做出的分析或总结。鼓励撰写案例研究型论文,旨在锻炼学员洞察企业内外部真实情境、客观全面搜集企业管理实践细节的能力,并进而增强其应用相关管理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复杂情境下管理实践的能力。
一般来说,案例研究型论文的规范内容包括:绪论、必要的企业/行业背景信息描述、管理事件的全过程描述、案例分析、管理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以及研究结论几部分。
评价侧重点:案例研究型论文要求必须是取材于真实的企业实践,提倡采用深入企业/行业调研的一手案例信息。某些情况下,出于案例对象企业保密和案例中所涉及人物隐私的考虑,在论文中可以对企业名称、人物姓名、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但所描述的管理现象/管理实践,管理困境/管理决策必须是实际发生的,需要真实、客观,不得随意编造和修改。根据企业管理实践的特征与研究关注点,案例研究型论文主要分为描述型(也称之为平台型)和问题型(也称之为决策型)两类。描述型案例论文,聚焦于企业或其他组织发展过程中独特的管理现象或管理实践。描述型案例论文定位于解释“Why”的问题,注重对案例现象及其发生内在机理的解释。问题型案例论文,着眼于企业或其他组织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管理困境或管理决策。问题型案例论文侧重于解决“How”的问题,注重对引发案例问题的内在原因的识别分析与系统性解决方案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