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是指一个 (或一组) 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一个 (或几个)
劳动对象连续进行
生产活动的综合,是组成
生产过程的
基本单位。根据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工艺工序、检验工序、运输工序等。各个工序,按加工
工艺过程,可细分为各个
工步;按其
劳动过程,可细分为若干操作。划分工序所制约的因素有:
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特点,
生产技术的具体要求,
劳动分工和
劳动生产率能提供的条件。
概念
基本解释
1. 制造、生产某种东西或达到某一特定结果的特定步骤。
2. 组成整个
生产过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
详细解释
整个生产过程中各工段加工产品的次序,亦指各工段的加工。材料经过各道工序,加工为成品。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机床设备)上,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
工艺过程称为工序。
至于同一工序的操作者、工作地和
劳动对象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构成另一道新工序。例如在同一台车床上,由一工人完成某零件的粗车和精车加工,称为一道工序;如果这个零件在一台车床上完成粗车而在另一台车床上精车,就构成两道工序。
划分依据
工作地是否改变,对一个工件不同表面的加工是否连续(顺序或平行)完成。
举例
1、一个工人在一台车床上完成
车外圆、端面、
退刀槽、螺纹、切断。
3、一组工人对一批零件去毛刺。
4、生产和检验原材料、零部件、整机的具体阶段。
分类
工序是完成产品加工的基本单元,在
生产过程中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
1、工艺工序,即使劳动对象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加工工序。
2、检验工序,指对原料、材料、毛坯、半成品、在制品、成品等进行
技术质量检查的工序。
3、运输工序,指劳动对象在上述工序之间流动的工序。
1、基本工序,直接使劳动对象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的工序。
2、辅助工序,为基本工序的
生产活动创造条件的工序。
工序按工艺加工特点还可细分为若干
工步(在
金属切削加工中工步可再细分若干
走刀或工遍);
按其劳动活动特点可细分为若干操作(或操作组)、动作。
合理划分工序,有利于建立生产
劳动组织,加强
劳动分工与协作,制定
劳动定额。
质量控制
着重点
(1)确定
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计划。一方面要求对不同的工序活动制定专门的保证质量的
技术措施,做出物料投入及活动顺序的专门规定;另一方面须规定质量控制
工作流程、质量检验制度等。
(2)
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主要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
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等。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主要是实行班组自检、互检、上下道工序交接检,特别是对
隐蔽工程和分项(部)工程的
质量检验。
(4)设置工序质量
控制点(工序
管理点),实行重点控制。工序
质量控制点是针对影响质量的
关键部位或
薄弱环节而确定的重点
控制对象。正确设置控制点并严格实施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重点。
控制点设置
原则:
(1)重要的和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部位。
(2)质量不稳定、施工质量没有把握的施工工序和环节。
(3)施工技术难度大的、施工条件困难的部位或环节。
(5)对后续施工或后续
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要影响的施工工序或部位。
(6)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施工的部位或环节。
控制点管理
(1)质量控制措施的设计
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
控制措施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
①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②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
④制定工序质量控制表,对各影响
质量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
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
⑥编制计量
网络图,明确标出各
控制因素采用什么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
⑦质量控制点审核。可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
(2)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①
交底。将控制点的“控制措施设计”向操作班组进行认真交底,必须使工人真正了解操作要点。
②质量控制人员在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
③工人按作业指导书认真进行操作,保证每个环节的操作质量。
④按规定做好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取得第一手数据。
⑤运用数据
统计方法,不断进行分析与改进,直至质量控制点验收合格。
⑥质量控制点实施中应明确工人、质量控制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