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汉语一级字,读作sì或yǐ,最早见于
甲骨文,其本义是胎儿,也可能是一种求子之祭,引申指后嗣,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即《
说文解字》所谓的“巳也”)等。
巳,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巳”字有两种字形,其第一种甲骨文字形(图1)是婴儿形状,演变出其第一种金文字形(图3),与其像尚未成形婴儿的第二种甲骨文字形(图2)演变出其第二种金文字形(图4),由此演变出
战国文字中的“巳”字(图5)和
小篆中的“巳”字(图6),其小篆字形经过隶书字形(图7)后楷书写作“巳”。在字义上,“巳”字的本义是“胎儿”,也可能是“一种求子之祭,今作‘祀’”,引申指“后嗣”,后借作“十二地支的第六位,与天干搭配来纪年、月、日、时”,还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蛇’”和“终止”等。
段玉裁注:《律书》曰:“巳者,言万物之巳尽也。”《律历志》曰:“巳盛于巳。”《淮南·天文训》曰:“巳则生巳定也。”《释名》曰:“巳毕布巳也。”“辰巳”之“巳”既久用为“巳然”、“巳止”之“巳”,故即以“巳然”之“巳”释之。《序卦》传:“蒙者,蒙也;比者,比也;剥者,剥也。”《毛诗》传曰:“”虚,虚也。”自古训故有此例,即用本字,不叚(假)异字也。《小雅·斯干》笺云:“‘似’读为‘巳午’之‘巳’。巳续妣祖者,谓巳成其宫庙也。”此可见汉人“巳午”与“巳然”无二音,其义则异而同也。《广雅·释言》:“巳,㠯也。”乃浅人所改。近大兴朱氏重刻汲古阁《说文》改为“己也”,殊误。
段玉裁注:巳不可像也,故以蛇象之。蛇长而冤曲垂尾,其字像蛇,则象阳巳出阴巳藏矣。此六字一句读。巳者,蛇象也;𢁓者,古文豕也。此近十二属之说而与《论衡·物势篇》义各不同。
《
唐韵》:详里切,《
集韵》、《
韵会》:象齿切,《正韵》:详子切,并音似。《
说文》:巳也。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史记·律书》:巳者,言阳气之已尽也。《前汉·律历志》:振美于辰,已盛于巳。《释名》:已也,如出有所为,毕已复还而入也。《玉篇》:嗣也,起也。《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
又《韵补》:古巳午之巳,亦读如已矣之已。《增韵》:阳气生于子,终于巳。巳者,终巳也,象阳气既极回复之形,故又为终巳字。今俗以有钩挑者为终已字,无钩挑者为辰巳字,是盖未知其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