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
四川省广元市辖区
利州区,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位于三省交汇处,广元市中部,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昭化区,西接青川县,北靠朝天区,介于东经105°27′~106°04′,北纬32°19′~32°37′之间,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1538.5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利州区辖7个街道、5个镇、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东坝街道利州东路745号。截至2023年末,利州区常住人口64.13万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旧石器时代末,今利州区境内已有先民栖居生息。
据《蜀典》记,夏朝为胤侯国。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流台地上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昔阝”。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第五世尚,“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以葭萌(今昭化区昭化镇)为都邑。在当时的川地域的知名度仅次于巴和蜀。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惠文王趁机伐蜀并苴,在苴侯都邑(今昭化区昭化镇)设葭萌县。
魏晋南北朝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于市域置兴安县,赤化乡境置益昌县。在此以前,区境属汉寿县、晋寿县地。
刘宋初,益昌县为清水坍陷,移治昭化镇城。刘宋元嘉十七年(440年)后,氐人杨难当分白水县南于三堆镇西置平兴县,属白水郡。
齐永泰元年(498年),于市域置东晋寿郡,领兴安、石亭两县。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将平兴县并归白水县。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为利州,“利州”之名源于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命名为利州。此后曾统辖东晋寿、西晋寿、新巴、始平、东洛等郡。
北周,于市城置利州总管府,所属利州统晋寿、新巴、东洛郡。
隋唐两宋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诸郡,存利州,直领兴安等8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治兴安县为绵谷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总管府、利州,改置义城郡,郡领绵谷等7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义城郡为利州,州仍领绵谷等7县,属复置利州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分绵谷县北境置金牛县(属褒州)及南安州和所辖三泉、嘉牟两县(均在陕西境)。武德七年(624年),升利州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六年(632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利州为益昌郡,领辖绵谷等6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益昌郡为利州,辖县未变。
五代、北宋,利州属昭武军。南宋,属宁武军。
元明清时期
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立利州治,设都元帅府。至元三年(1266年)又于利州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还冶京兆)。至元十四年(1277年),罢帅府,升利州为广元府广元路,取扩充元朝疆土之意。
明洪武四年(1371年),废广元路存广元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广元府为广元州,属保宁府,以绵谷县省入。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绵谷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降广元州为广元县,又将绵谷县并入,后直至清代,均属保宁府。
民国时期
民国初,属嘉陵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广元县属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剑阁专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分广元县东境建旺苍设治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建为旺苍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2月14日,广元县属剑阁专区。
1952年,剑阁专员公署改名广元专员公署。
1953年,广元专区并入绵阳专区,广元县改属绵阳专员公署。
1959年,撤销昭化县,所属的5个区33个公社划入广元县
1985年2月,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原广元县改设为市中区
1989年,市中区析置元坝区、朝天区两个县级区(市辖区)。
200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5年5月17日,广元县正式改为广元市中区,辖原广元县的行政区域。
1986年10月,撤销河西、昭化、羊木等14个区公所,分别设立中心区公所、卫子区公所、朝天区公所,11月8日中心区、朝天区、卫子区三个相似县级区正式成立。
1989年8月,撤销中心区、朝天区、卫子区,设立朝天区、元坝区(县级),市中区原朝天区、卫子区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朝天区、元坝区。
1991年,上寺乡、下寺镇和普广乡划归剑阁县管辖。
2005年11月31日,青川县洞水乡划归利州区管辖,撤销洞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金洞乡,金洞乡政府驻地由洛阳村迁至龙洞村。
2010年3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10〕3号批复同意,东坝街道析置南河街道、雪峰街道,河西街道析置上西街道、回龙河街道、杨家岩街道。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广元市利州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一)撤销赤化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宝轮镇管辖,宝轮镇人民政府驻澳援大道512号。
(二)撤销工农镇,将原工农镇千佛崖社区、瓷窑铺社区、大塘村、小塘村、千佛村、小岩村、虎星村、亮垭村、枫香村、三颗村、学地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嘉陵街道管辖,嘉陵街道办事处驻日新巷20号。将原工农镇联盟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上西街道管辖,上西街道办事处驻则天南路185号。
(三)将盘龙镇东升村6至8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西街道管辖,河西街道办事处驻开泰路3号。
(四)设立万缘街道,将东坝街道万缘社区、古堰社区、老街社区和大石镇快乐社区、绿化村及龙潭乡和平村1至5组、胜利村5、7、8、9组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万缘街道管辖,万缘街道办事处驻剑门路183号。
(五)将大石镇红岩村、大广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雪峰街道管辖,雪峰街道办事处驻雪峰路195号。撤销回龙河街道杨家岩街道,将原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河西街道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利州区辖7个街道、5个镇、3个乡:东坝街道嘉陵街道河西街道雪峰街道南河街道上西街道万缘街道荣山镇大石镇盘龙镇宝轮镇三堆镇白朝乡金洞乡、龙潭乡,其中,盘龙镇由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托管,区人民政府驻东坝街道利州东路74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利州区位于广元市中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四川、陕西、甘肃三省交汇处,介于东经105°27′~106°04′,北纬32°19′~32°37′之间,东邻旺苍县,南连剑阁县昭化区,西接青川县,北界朝天区,总面积1538.5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利州区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境域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
水文
利州区境内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由北至南横贯利州区全境,流长90千米,形成以嘉陵江为主干,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为支流的江河水系。全区大小河流20条,总长400千米。
气候
利州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17℃,生长期平均310天,无霜期共263天,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热量集中在4至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5至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形成了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的一般现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利州区有耕地1.70万公顷,园地0.21万公顷,林地11.18万公顷,草地0.05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96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38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53万公顷。
水资源
利州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00万千瓦。国家重点工程宝珠寺水电站在区境内白龙江下游,其中白龙湖水域面积75平方千米,库容70亿立方米,有岛屿20个。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利州区境内有植物4940种,其中灌木408种,经济林木17种,药材1500种(可收购318种)。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豌豆、胡豆、土豆、芸豆、小豆、绿豆、香谷、油菜籽、花生等,高山区主要生产天麻、杜仲、川芎等名贵药材和香菌。名贵药材有天麻、麝香、熊胆等,杜仲、黄柏、厚朴质优量大。原始生态植被320平方千米,原始水青冈林7000公顷,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主要林产品有油桐、生漆、核桃、木耳、棕片、茶叶、水果等。
动物资源
利州区境内有动物307种,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有50种(野生兽类46种)。熊、金猫、豹、云豹、林麝、猕猴、大灵猫、斑羚、大鲵、红腹角雉、白尾长冠雉、红腹锦鸡等14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光雾臭蛙是中国独有品种。
矿产资源
利州区矿藏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己探明的有煤炭、金、赤铁矿、硫铁矿、菱铁矿、耐水黏土、溶剂白云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水泥黏土、石英砂岩、方解石、高岭土等20个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0个矿产。其中,煤645亿千克,水泥灰岩972亿千克,玻璃用脉石英7.2亿千克,耐火黏土11亿千克,硅石19.4亿千克,重晶石1.1亿千克,玻璃石英砂15亿千克,顶岩96.1亿千克,石膏19.4亿千克,建筑用砂1803.15万立方米。水泥灰岩、耐火黏土储量居全省之首,煤炭是主要矿产资源之一,除国家煤炭开采外,其他可供开采储量108亿千克。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利州区常住人口为621978人。
截至2023年末,利州区户籍人口49.19万人,比上年增长0.4%。其中电性24.46万人,女性24.73万人,性别比为98.9:100;城镇人口32.48万人,乡村人口16.7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66.03%;出生3511人,出生率7.1‰,死亡2109人,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2.8‰。年末常住人口64.13万人,增长2.6%。其中城镇人口49.34万人,乡村人口14.7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9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利州区有2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6个。回族、藏族、满族、羌族、苗族、壮族、白族、蒙古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散居,以回族较多。
经济
综述
2019年,利州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25.8亿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一产业增加值13.2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0.6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161.93亿元,增长8.6%。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492元,比去年增长8.1%。
2022年,利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76.9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89.02亿元,增长2.5%。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4.6:47.0:48.4调整为49:46.0:49.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2.1、1.3个百分点。
2023年,利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7.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7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79.9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208.36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去年的4.9:44.5:50.6调整为4.6:44.2:51.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3、3.0个百分点。
2023年,利州区民营经济增加值223.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GDP的比重为55.0%,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
2023年,利州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52亿元,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4.78亿元,非税收入4.74亿元,税占比为50.2%。财政支出57.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6.1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在69%以上。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9%,工业投资增长78.6%,技改投资增长91.0%,民间投资增长18.7%。
2023年,利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9%。
第一产业
2023年,利州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66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77亿元,增长4.2%。
2023年,利州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8.28万亩,增长-0.7%,完成产量8.15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31.3%。蔬菜产量45.60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3.37万吨,增长18.4,其中园林水果2.86万吨,增长10.9%;瓜果类产量0.51万吨,增长91.5%。
2023年,利州区生猪出栏20.5万头,增长0.1%;出栏牛1.1万头,增长2.0%;出栏羊4.3万只,增长0.2%;家禽出栏282.3万羽,增长-1.0%。全年猪肉产量1.49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0.13万吨,增长1.6%;羊肉产量0.07万吨,增长0.5%;禽肉产量0.41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0.35万吨,增长5.3%。
2023年,利州区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成灾率控制在2.46‰以下。森林面积净增长1320亩达到145.7万亩、森林蓄积量净增长6.7万立方米达到7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0.08个百分点达到64.2%。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以内。
2023年,利州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6万亩,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6万亩、粮经复合种植3.6万亩。白朝食用菌、大荣粮油等6个万亩农业园区提质发展,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11.95万亩、“两品一标”农产品35个。
第二产业
2023年,利州区工业增加值达到145.64亿元,比上年增长7.3%。辖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其中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
2023年,利州区年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72亿元,其中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80亿元,增长6.6%。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78.92亿元,增长9.7%。利润总额38.99亿元,增长28.2%。其中区本级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6.10亿元,增长3.4%。利润总额5.18亿元,增长-10.4%。营业收入利润率5.4%;工业品产销率96.7%。
2023年,利州区建筑业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9.3%。
第三产业
2023年,利州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7.5%,商品房屋销售面积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其中商品住宅61.81万平方米,增长-2.9%。
2023年,利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75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7.43亿元,增长-14.1%。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114.30亿元,增长1.9%;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2.45亿元,增长-4.5%。城镇市场增速比乡村快6.4个百分点。全年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45.82亿元,增长11.1%;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0.86亿元,增长-2.8%。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亿元,增长-5.5%;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97亿元,增长-8.0%。
2023年,利州区到位市外资金128.25亿元,到位省外资金33.8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到位资金3179万美元。新签约项目34个,亿元以上项目30个。新开工项目27个,亿元以上项目27个。
2023年,利州区接待游客1921万人次,增长14.2%;旅游综合收入达149.1亿元,增长14.6%。
截至2023年末,利州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0.95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18.18亿元,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642.06亿元,同比增长14.4%。
2023年,利州区保费总收入实现32.30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寿险保费收入2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交通运输
综述
利州区位于西安、成都、兰州、重庆四大城市“十字”连接区域,京津冀—成渝主轴和西部陆海走廊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主骨架交汇于此,已形成由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6条普通国省道、1条航道、1个机场构成的“44611”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航空
2000年9月28日,广元盘龙机场建成通航。2009年5月8日,灾后重建复航。截至2021年3月,盘龙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昆明、济南、石家庄、贵阳、乌鲁木齐、南宁等11条航线。
铁路
利州区境内有宝成铁路、广巴铁路、西成铁路、兰渝铁路,并在片区设广元站广元南站,承担片区对外的客运、货运功能。
水运
利州区主要通航河流为嘉陵江、白龙江、南河等,通航里程111千米,其中嘉陵江航道25千米,广元以下现达到Ⅴ级通航标准。
2023年,利州区水路旅客运输量13.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34万人公里,货运量1.36万吨,货运周转量26.2万吨。
公路
截至2020年末,利州区境内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196.9千米,其中普通国道总里程161.5千米,均达到二级及以上等级;普通省道总里程35.4千米,其中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65.8%。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618.4千米,其中四级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达到89.8%,较“十二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建制村村道宽度基本达到4.5米,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10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主要公路干线有绵广高速公路、广巴高速公路、108国道、212国道、202省道等。
2023年,利州区年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达1436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64.3%;货运周转量达29109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4%;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9253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7.5%。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末,利州区境内开通城际公交线路4条、定制客运线路6条、农村客运线路68条,区域内农村客运车辆87辆、城区公交车312辆。补充巡游出租车运力247辆,新能源占比100%。新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企业3家,新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306辆。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利州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30个、义务教育优质学位1760个。创建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2所、省示范性幼儿园2所、省乡村温馨校园2所。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7所,建成市级示范性劳动教育基地9个。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入校就读率达95%以上,送教上门达100%。
截至2023年末,利州区现有学校168所,其中基础教育165所:幼儿园97所、小学37所、普通初中20所、普通高中9所、特殊教育1所、工读1所;中等职业教育3所(不含省管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专1所、职高2所。幼儿园、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26269人、49559人、25432人、15781人;拥有专仸教师7976人,其中幼儿园1360人,小学2088人,初中1992人,普通高中2083人,特殊教育38人,工读16人,职业教育399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利州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成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产出科技成果21项,实施成果转化66项。新建5G基站82座,通信普服基站2座。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3项。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个。新增注册商标260件,全区有效注册商标达208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11件。新增专利授权19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6件。
文化事业
2023年,利州区图乢馆全年累计开放309天,接待到—9—馆读者41560人次,乢刊文献外借16048人,外借48013册次。区文化馆全年免费开放约311天,开放时间约2900小时,入馆6万余人次。创建“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3个,“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7个。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传承人3人;新增4个非遗项目,新一代传承人20余名。
医疗卫生
2023年,利州区城乡居民甴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3.0%,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1.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4.3%,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现有村卫生室116个,乡村医生147人,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占比27.2%。
体育事业
2023年,利州区在2023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中,皮划艇队获得2金2银5铜、摔跤队1金3铜,女子篮球甲组获得第12名;2023年中国(广元)“女儿节”凤舟赛中,凤舟队获得第一名。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人均面积达2.5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3年,利州区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242人。年末参保单位3611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29万人,机关养老保险参保0.7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总人数30.78万人。全区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8%。失业保险参保3.5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2万人。
环境保护
2023年,利州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总天数为34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95.1%,同比下降3.0%,较三年均值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降水无酸雨产生。嘉陵江、南河、白龙江三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状况为优。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利州”之名源于西魏大将军尉迟迥袭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顺利”之意而命名为利州。
广元女儿节
广元女儿节一般指流行于四川广元一带,于每年9月1日举行庆祝的民间节日。相传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在广元游河湾时遇黑龙感孕,于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生下武则天。故旧时民间以此日为武则天会期。这天,人们成群结队到皇泽寺、则天坝和嘉陵江畔游玩。妇女穿戴一新,相互邀约沿河湾畅游,以讨吉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活动曾一度中断。1988年5月,广元市东山之巅建造起一座用以纪念武则天的13层建筑“凤凰楼”。同年6月14日,广元人大一届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恢复纪念武则天的民俗活动“女儿节”,将“女儿节”举办时间定在每年9月1日。
文物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李乌奴:南朝齐、梁人,曾在川北一带起兵,联合氐族势力,建立临时政权与南朝官军对抗。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冉静山:号冉正品,清乾隆二甲进士,历经福建省大田县巡检、嘉义县知县、澎湖厅分府知府、泉州府知府,以及台湾府知府。死后被朝廷追赠为通奉大夫。
苏文德:字懋修,男,回族,生于1883年,民国著名书画家。
余子云:(1909~2002),嘉陵人。历任川北行署委员、省民委委员、省伊斯兰教副会长,第四、五届省政协委员。
荣誉称号
2020年3月31日,利州区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0年6月9日,利州区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29日,利州区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6月30日,利州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1年2月,利州区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3月,利州区入选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财政厅公布的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名单。
2021年5月14日,利州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11月12日,利州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认定为第五批“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2022年4月,利州区入选2022年四川省服务业强县(市、区)名单。
2022年12月29日,利州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2月,利州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2024年1月,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拟认定名单
参考资料
广元市利州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2020-04-01
行政区划.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3 20:3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