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模参照测验
用常模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一种测验
常模参照测验(norm-referenced test)是用常模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一种测验,它是以团体的心理水平来衡量个体心理水平。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受测者的表现与该团体中其他受测者相比较,从而区分不同的受测者,确定每个受测者的心理水平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早期的教育测验和智力测验许多都属于常模参照测验。测验项目要求具有适当的难度和一定的区分度,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常使用的常模参照表有百分等级量表、标准分数(z)量表、T量表、比率智商量表、离差智商量表、标准九等。
定义
通过测试将被试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与某一特定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确定被试心理发展水平在这一特定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的测验。
这类测验的目的主要是在于衡量被测对象相对水平,应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大规模测验中。因此,被测对象在这类测验上所得的分数单独来解释是毫无意义的,而必须将它放到被测对象所在的团体中,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以被测对象在该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常模团体,常模团体在测验中的分数分布就是这类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常模
相关概念
常模参照测验中被测对象相对心理发展水平的衡量依靠常模的确立,而常模又是在标准化样本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在这里常模和标准化样本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常模
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在测试上的测试结果,经过一定统计技术处理后,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试结果评价参照系统。
标准化样本
标准化样本是来自目标被试总体的足够大的有代表性的样本。它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标准化样本的成员必须给予确切的定义,即成员必须都是具有某一研究特征的个体,如测量学前儿童是否具备阅读条件,标准化样本的成员应是还没有实施阅读教学的幼儿园的儿童,在一个全域中,各小团体在一个测验中的作业常有差异,假如这些团体的作业表现出不同水平和范围时,则应对每个团体分别建立常模;二是标准化样本必须是欲测量的全域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三是取样的过程必须有详细的描述,如取样的过程、技术、样本的规模、取样的时间、与测验发生联系的变量(性别、年龄、种族、地理地域、家长职业、城市与乡村)等;四是标准化样本的规模要有适当的大小,一般来说,取样误差与样本大小成反比;五是标准化样本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在一定的时空中抽取的标准化样本,只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情况,随着时空的变更,标准化样本就失去标准化的意义,需修订常模。
设计与编制
原则
首先要有明确的测试目标领域,编制的项目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常模参照测验的统计指标要求适中,项目的难度值在0.3—0.7之间,区分度值应高于0.3;施测过程、计分方式和结果解释应标准化,保证每次测试结果之间的可比性;需提供信度和效度等信息资料。
分数解释
为确定个体的测验得分在标准化样本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就要把原始分数转换成某种相对测量指标,也就是说,必须将原始分数转换为导出分数。 原始分数(raw scores) :实施测验之后,我们依照测验指导书(即测验的记分标准),对照被试的反应所计算出的测验分数,它反映了被试答对项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导出分数(derived score):在原始分数转换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则,经过统计处理后获得的具有一定参考点和单位,且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 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称为分数的转换。分数转换基本上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纵向转换(发展性常模):即把个体得分与不同年龄的发展水平比较,并转换成相应的等级水平;横向转换(群体内常模):把个体得分与同一群体其他人的分数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个体的等级位置。
发展性常模
如果测验所测量的特质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又稳定地变化的,则可以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表现制成常模,这一常模就是发展常模。 发展常模通常是以各年龄阶段或年级被试的平均水平为参照点,以年(月)为单位,常模组原始分数转化成相应的年龄或年级水平后而得到的量表分数连续体。发展性常模主要包括心理年龄(智力年龄)、比率智商年级当量顺序量表
群体内常模
它指的是把被试的测试成绩与相同性质群体被试的表现进行比较,包含百分等级分数常模、标准分数常模等。百分等级分数常模是基于分数及其百分等级的对应关系建立起来的参照标准,一个原始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一个群体的测验分数中,得分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标准分数表示在一个分布中,个体分数在平均数之上或是之下多少个标准差,是一种具有相等单位的量数,常用的标准分数有Z分数、T分数、CEEB分数、离差智商、正态化标准分数、标准九分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10:38
目录
概述
定义
相关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