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毅
国民革命军少将、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干毅(1913.09—2010.10),乳名干正春,祖籍浙江省青田县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干廉甫,字焕云,晚清廪生,以教师为业。干卓少将之胞弟)。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获得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教授,是被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才”的抗日将领。
人物生平
被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才”的抗日将领、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知名教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初中部毕业后,入上海复旦实验中学高中部学习,后转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毕业。
1932年7月入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南京第七期。
1933年毕业后到第7师政治训练处工作,旋派第41团任上尉指导员。
1934年调军政部通讯技术训练班任少校指导员。1935年7月考入英国皇家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工程。
1936年12月毕业后入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39年6月毕业后获荣誉学士、硕士学位。继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
1940年10月转入美国军事工程学院青年军官班、研究班进修。先后在英、美工兵部队见习和参加军事演习。1943年9月毕业于美国参谋大学。
1943年10月回国任重庆陆军大学少将教官,后历任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组长、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教导团少将团长。
1945年5月,调任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少将高级参谋。
1948年初升任少将参谋长。1948年6月因故携眷离台回南京。
1950年3月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任一级教授。
1951年调任湖南大学教授兼机械系主任。
1953年调任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
2010年10月6日22时,在武汉梨园医院因病逝世,享年97岁。
人物经历
少年时期
1913年10月28日,干毅出生于青田县原大路乡洪庵村。其父干廉甫虽为清朝禀生,终生以教书为业,但颇有投资眼光,置田良多,家境富裕。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干毅出生之初,其父即大病不起。为了治病,家人不得不将地田相继抵押给乡邻,家道从此衰落。干毅刚满周岁那年,其父在耗费家中大部分财产后终告不治。从此,一家人靠母亲郭氏带着他和4个兄姊种仅剩的一点田地度日,生活异常艰难。每遇天歉,母亲不得不携家中五兄弟姐妹外出逃荒、讨饭谋生。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其母竭其所能,将家中长子干卓送进学堂读书。年幼干毅不得不长期帮忙母亲放牛、打柴,协助家人供哥哥上学。10岁那年,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的哥哥被青田县的一所小学聘为教员后,干毅才得以上学。因平素识字较多,且年龄与四年级学生相当,哥哥便让他直接插入四年级就读。
据《青田干毅》介绍,在哥哥的帮助下,干毅自小成绩优异,13岁时以第二名的成绩被浙江省立十一中学初中部录取。哥哥从广东黄埔军官学校工科毕业后,又安排他到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就读高中。高中毕业时,其兄已被调至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工作,便要求他报考该校的政治训练班,竟被录取。此后,在哥哥的指导下,他先后考入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留学预备班学习。在此期间,不仅基本掌握了一门外语和国内的军事知识,还以第二名的成绩,与中央军校毕业的皮宗敢、杨植两人一道,考得了赴英国军事学校就读的资格。
出国留学
1935年7月,干毅等3人经上海乘轮船、坐火车,取道意大利、瑞士、法国等,辗转来到英国伦敦,就读于赫赫有名的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这所距伦敦约30英里的学校,历史悠久,相当于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英国陆军军官大多毕业于此。其课程包括史地类、战术类和军法类,分三学期授课,每学期均有考试。靠阅读大量的参考书和讲义,英语并不熟练的干毅每每考试都率先交卷,并能获得高分,老师们都非常惊奇,1936年3月间竟在伦敦《每日快报》上画出他脸部的大致轮廓,称他为“东方怪物”。
“我们在英学习期间,除衣、食、住等费用由国家供给外,每个月还发7个金镑零用。”干毅老人曾回忆说,“为了实现在英国上正规大学的梦想,他主动请准学习工兵,即军事工程。”当时,英国政府规定,凡学习工兵者必须从军校毕业后,再进政府认可的一所大学学完工科后,才能进英国工兵学校。1936年12月干毅从军官学校毕业后,如愿进入剑桥大学皇后学院及研究生院学习机械工程,成为华罗庚最要好的同学之一。1939年6月,干毅获其荣誉学士及硕士学位后,入英国军事工程学院学习。
回国抗日
1943年9月,干毅从美国参谋大学毕业后,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他的想法得到了大使馆陆军武官的支持,3天后两人即乘飞机悄然回国。他服从安排,进入重庆陆军大学任教官。在投身军事教学的同时,开展反战车研究。根据当时抗战的需要,干毅加紧研究,利用他在英国和美国所学,迅速写成了《反战车战术》一书,很快得到出版。这一世界第一部反战车研究著述,不仅是陆军大学的重要教课书,也是一些部队将士研习战略战术的重要参考书,其战术思想在当时的军队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他也成为蒋军中的知名人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在此期间,他还受命校对出版了美国《大兵团作战》中文版。
为了将其反战车理论用于实践,提高兵团作战能力,通晓美式装备的干毅1944年被任命为陆军军政部军务司炮兵组代组长、战车防御炮教导总队少将副总队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后任战防炮教导团少将团长。干毅领导的教导团专事训练部队熟悉使用美式装备,为中国军队远征对日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个人轶事
总理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归田乡野的干毅经章培引荐,其文才武略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重视,被总理电召进京。1949年12月29日,周总理在中南海住处亲自设宴款待章培和干毅等,其“文武全才”的盛名,受到了总理的几度夸赞。 1950年,干毅应邀到中南海参加刘少奇主持的新年晚会,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干毅的命运从此与新中国紧紧相连。
救下共产党员
董松仁,是青田县石溪乡(今三溪口街道)林村人,1912年出生。1947年3月,在林村经陈鸣阶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任林村中共支部书记1948年11月10日,董松仁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捕,关押在青田县政府监狱里国民党地方政府为了从董松仁口中得到有价值的情报,对其施以酷刑,白天黑夜轮番进行审讯,董松仁始终不语。当国民党以奖励100大洋作为诱饵实施诱惑时,董松仁作出自酷刑以来的回应:“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董松仁抵抗住严刑拷打及大洋奖励的诱惑,保护了石溪村的徐岩巢、张岩林,黄洋乡的徐明章、大双坑乡的金武第等多名共产党员,彰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1949年1月,董松仁拒绝投降,被判了死刑。董母为营救董松仁各方奔走,得知干毅已经回到老家青田的消息,便携大路乡杨宅村叶文孚老先生的介绍信,深夜赶到洪庵村,求其营救。
曾经是国民党陆军训练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的干毅,早于1948年6月,在大批国民党高级军官纷纷逃往台湾定居之际,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与陆军大学同事章培中将(章乃器胞兄)约定共赴解放区,毅然携卷离开台湾,从南京经上海回到老家青田。干毅虽为国民党军官,但不参与党派之争。看信后,干毅虽明知董松仁是中共党员,仍给当时国民党青田县党部书记长陈望轩写信说情,请其释放。最后,被捕的4人中只有董松仁未在青田被杀害,而是押至温州勘乱团缓处。1949年3月间,干毅一家移居温州,出于对深处监狱的董松仁的挂念和担忧,再次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张名片给温州勘乱团长,提到““兄弟阅于墙,外御其每,眼下的祖国已积贫积弱,应各方协力,共同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表达了同胞共赴祖国危难、心心相惜之情。在干毅几番营救下,董松仁最终得以释放,董母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以跪礼答谢。
个人著作
发表有《米雪尔止推轴承的构造与计算》等论文五篇,著有《反战车战术》、《柴油机理论与设计》、《热工学》、《棘轮》、《高等传热学》、《机械零件》、《青田干毅回忆录》等,与人合译《热机学》、苏联《热工学》、《蒸汽轮机与燃汽轮机》等。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推举为“世界1000位最有创造力和成就名人”和“世界1000位伟大科学家”。
人物关系
大女儿干荣珠是孟菲斯州立大学博士,其丈夫为季肖达博士。
长子干高雄和次子干小雄为堪萨斯州立大学博士。
次女干香珠博士。
小女儿干方珠博士。
参考资料
“文武全才”干毅.青田政协网.2011-06-2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0 14: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