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简称平阳师范或平师,原温州市属
中等师范学校。该校创办于1943年春,原校址在
平阳县城,最早称“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后来又用过“平阳初级师范学校”“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等校名,校址、学制等也几经变更。2001年初撤销建制并入
温州师范学院。据统计,自创办至被撤并的近60年间,该校一共培养了7755名毕业生。
历史沿革
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3年2月创办的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当时因
平阳县“乡镇中心学校及保
国民学校逐年增加,现有教师不敷分配”,“经由31年(1942)县行政会议议决通过”,创办了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学校,附设于平阳县立初级中学(现
浙江省平阳中学)。1943年11月,平阳县江南区
宜东乡耆绅
陈倬甫为筹办县简易师范捐赠基金田200亩,价值国币一百万元(教育部于翌年11月特授予一等奖)。同年12月,确定江南区中心小学(现苍南县宜山镇第一辅导中心小学)为校址,逐步进行修建。1944年春,县立简易师范首次向全县发布招生通告,原附设县立中学一年的“简易师范班”迁入平阳简师新校。1949年5月12日,平阳县解放。7月,平阳县政府接管简易师范学校,不久学校停办。
1952年秋,平阳创办初师速成班(后称平阳初级师范短期训练班,简称平阳初师短训班),校址设于平阳郑楼温州师范学校。为了便于统一领导,两校党组织并为一个,称“中共温、平师党组”,行政领导和教育管理各自分开。1953年8月,郑楼温州师范学校分部迁往温州市区,瑞安初师8个班迁入郑楼。原平阳初师短训班146名学员编为3个班作为初师一年级学生,与瑞安初师合并称为“瑞安初级师范学校”。1954年3月18日,
浙江省教育厅决定瑞安初级师范学校划归平阳县政府领导,并更名为“平阳初级师范学校”。1956年暑假,省教育厅决定撤销平阳初师,未毕业的小教轮训班三个班转至
乐清初师学习。郑楼的平阳初师改办“温州专署平阳农业合作干校”。
1958年秋,停办两年的平阳初级师范学校,经温州专署批准,改为平阳师范学校。借用
平阳县第一中学(即平阳中学)上课,功课由平阳一中教师兼任。1959年春,平阳初级幼儿师范、平阳县函授学校并入平阳师范。7月28日,温州专署文教局同意平师重新确定在平阳坡南新建校舍,后又在
半山庵另建新校舍。并入平师的幼师班设于东岳观,作为平师分校,称平阳师范幼师部。1960年2月,根据中共平阳县委要求,在桥墩区(现属
苍南县)仙堂设立平阳第二师范,原平师称“平阳第一师范”。1961年3月,平二师与平一师合并,仍称平阳师范学校。1962年7月,平阳师范学校再次撤销停办。
1965年9月,平阳师范重新开办,称“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校舍借用平阳坡南的东岳观。1966年秋,搬到坡南南丰村原平师老校舍,10月份,学校停办。
1974年秋,平阳县奉命举办“温州师范平阳教学点”(两年制中师班),校址在
仙坛寺(平瑞路54号)。1978年7月,省教育厅正式决定新建“平阳师范学校”。1985年,学校划归温州市教育委员会领导。1993年,温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平阳师范学校搬迁立项。1996年9月,学校迁入坡南
皇岙村新址办学。
2001年1月,平阳师范学校撤销建制并入温州师范学院。自1943年创办以来,平阳师范学校在半个世纪里辗转于寺庵道观,居无定所。截至学校撤销建制,共有7755名学生正式毕业,为浙南的中小学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办学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位于江南区(现苍南县宜山镇)的平阳简师仅在平阳县境内招收高小毕业生,首届学生先指定由水头、
灵溪、矾山三区所属乡镇公所报送,报送办法规定:每乡镇必须“选择家境清贫,品学兼优,无力升学之小学毕业生”。首届平阳简师招收保送生48名,另收自费生3名,共51名。尔后几届均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方法,学生公费入学。从1944年下半年开始秋季招生至1949年春,除了1948年春招收两个班级外,每年均招收春秋季各一个班,全校班级最多的1946年秋和1948年春共有七个班,一般年度保持六个班级。
1952年秋,平阳招收初师速成班(后称初师短训班),向平阳、瑞安、
文成、
泰顺四县招生,学生要通过升初中考试录取。校址设于万全区郑楼(今万全镇)温州师范学院校园内。平阳初师短训班共招生200人,分甲乙丙丁四个班,规定学制为一年。1953年秋,瑞安初师八个班,搬迁郑楼与平师合并。瑞安初师八个班加上平阳初师短训班三个班,共十一个班级。
1954年,平师停招三年初师学生,招收小学教师轮训班,先后三届六个班(1954年秋入学三个班,1955年春入学一个班,1955年秋入学两个班),共303名学生。学生除来自温州、乐清、
永嘉、平阳、瑞安、文成、泰顺外,还有部分来自
玉环、
洞头、
青田、黄岩、
宁波等地。
1955年秋,平师除了招生两年制小教轮训班外,还向平阳、瑞安两县招收初中毕业的“短师班”三个班,共155人。
1958年秋,平师向平阳、泰顺两县招收普师生,共100人。还为提高平阳县师资质量,先后办过三期训练班,不少社会青年,扫盲班教师和小学公民办教师参加培训。
1959年春,平师共有十个班级,靠长期寄借平阳一中校舍已无法继续下去。1959年7月计划新建校舍,经多次选择,确定平阳坡南南峰生产队仓库前面(旧习艺所)作为新建校舍基地。8月14日开工到12月25日完工,建成一幢1097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一座48平方米的厕所和一幢420平方米的拆建宿舍。在坡南平师新校舍竣工后,平师又向有关部门申请扩建坡南新校舍。1960年上半年在半山庵另建新校舍,共有12个教室和2个办公室。
1965年秋,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向平阳、泰顺两县招生,学生经考试入学,仅一个班,53人。校舍暂借平阳坡南的东狱观。1966年,学校搬到坡南南峰村原平师老校舍。
1974年至1977年,温州师范平阳班向平阳、泰顺两县招生三届学生,学生经政审后推荐入学。校舍设在平阳仙坛寺。
1977年秋,恢复考试招生制度,至1980年四年间平师继续向平阳、泰顺招收中学师资班。1979年,平师办民师大专班,入学学生必须参加全国高校统一考试,然后由地区教育局单线招生。自1977年至1980年四年间,共招收三个大专班、一个民师进修班,共培养学生872人。1978年学校有四个班级,学生220人;1979年发展到十二个班级,学生509人。学校有民师班、中师班、普师班。
1981年,平师开始正式招收普师班,招生范围为温州全市各县,学制为三年。到1993年底止,共招收57个班(其中包括音乐加强班5个,幼师代培班2个,美术加强班、艺术职高班、中师函授班各1个),学生数2587人。
学制课程
平阳师范学校学制比较繁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四年制和三年制的简师班,招收小学毕业生,不分专业,开设公民、国文、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体育、生物、卫生、军事训练、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育测验及统计、小学教材及教育法、小学行政实习等课程。
1952年至1956年,平阳初师有四种学制,先是一年制的见习师资训练班,再就是三年制的初师班、二年制的小教轮训班和一年制的
短训班,不分专业,没有统一的教材。1952年创办时,先是用初中教材。语文和算术教育法,没有教材全靠教师学习
凯洛夫的教育学并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自编教材授课。由于学制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也不同。
1958年至1962年,平阳师范学校除招收三年制的
普师和初师班外,还附设一年制的幼师班。此外,为配合当时整个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先后办过三期师训班,时间最长一个月。
1965年,平师再次开办,全称为“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学制三年,由于1966年文革开始,该班学生实际上只完成一年学业。
1974年至1977年,平阳县曾奉命办过“温州师专平阳分校”,先后招收三届中师班,学制二年,由于当时实行的是推荐入学招生制度,所以学生学历不同,程度相差较大。
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招生制度后,到1980年,平师除1979年招收过文科和数科3个大专班外,主要是招收中学师资班和民师班。中学师资班分设中文、数学、英语三个专业,民师班不分专业,学制均为两年。
自1981年起,平师正式招收普师班,1986年起还招收音乐、美术加强班和幼师班,1988年开始招收自费生和集资生。平师普师班学制一律三年,开始政治、语文(文选、汉语、说话)、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劳技(工业工艺、农业农艺、风琴修理)、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音乐(声乐、键盘、舞蹈)、体育、美术、历史、地理、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小学体育教学法、小学美术教学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法等课程。
师资配备
平阳简易师范草创于抗战时期,教师大部分是平阳籍的大学生和留学生,他们原来执教于各大专院校,因避乱回乡,经校长杨德舆登门商请,应聘前来的。
1952年秋,平阳初师短训班匆促创办,教师大部分从小学教师队伍里临时挑选上来。1953年秋,瑞安初师奉命搬迁到郑楼与平师合并,原有平师短训班教师大部分调往其他单位。合并后的平阳初师教师实际上是瑞安初师的原班人马,师资配备比较齐整。
1958年秋,平师招收普师生,除了由平阳县宣传部和县教育局从中学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外,还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1974年,温州师范平阳班办在平阳县城关仙坛寺,教师临时从平阳县各中学里抽调。
1978年秋,正式新建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这一时期,学校的特点是发展快、专业多,平阳县宣传部和教育局从县里大量调集教职工,一时间群英云集,人才济济,所以,1979年温州地区教育局决定把民师大专班办在平师。
1981年开始,平师又招收普师生,教师队伍比较稳定。1985年划归温州市教委领导,老教师逐年退离休后,新教师由市教委从大学毕业生中调配。
历任领导
1943年至1949年平阳简易师范学校时期
1952年至1956年平阳初级师范学校时期
1958年至1962年平阳师范学校时期
1965年至1966年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时期
1974年至1977年温州师专平阳分校时期
1977年至2000年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时期
大事年表
1942年10月24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平阳县政府决定在平阳县立初级中学(平阳县第一中学前身)添办“简易师范班”。
1943年2月8日,平阳县简易师范班开学。
1943年3月29日,平阳县简易师范学生举行入学宣誓。
1943年10月22日,平阳县立简易师范呈准省教育厅立案,宣布正式成立。
1943年11月,江南区宜东乡陈倬甫为筹办平阳县简易师范捐赠基金田200亩。
1943年12月,平阳县立简易师范成立建校筹备委员会,聘请
张韶舞、李芳等23人为筹备委员,共筹经费80万元,确定江南区中心小学(现苍南县宜山镇小)为校址。
1944年1月3日,平阳县政府委任杨德舆为简易师范代理校长。平阳县立简易师范首次向全县发布通告,规定学制4年,公费入学,共招新生62名 。
1944年4月,上海大刀会从舥艚上岸,国民党政府派兵追剿,并进驻平阳简易师范,学校停课二十多天。
1944年6月,简易师范奉命改学制为3年,秋季开始招生。
1944年11月29日,教育部授予陈倬甫一等奖状,省政府授予“培植师资”匾额。
1945年9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出,平阳简易师范学生上街庆祝。
1945年11月24日,平阳简易师范举办第一届运动会。
1948年暑假,平阳简易师范学生奉命利用假期回乡调查租佃制度。
1949年7月12日,平阳县政府筹委会聘请
黄菽民、
陈则之、杨士霖、方汝宁、陈宗佐、吴叔钝、
卢声亮、黄庆生、王扬西等9人组成平阳师范学校复课筹备委员会,前往宜山接管平师,不久即告停办。
1952年8月,温州专署和文教科指示平阳县创办初师速成班,面向平阳、文成、瑞安、泰顺等县招生,学制一年。
1952年9月,平阳初师短训班开学,平阳县政府任命郑中肯(原任平阳县文教科科长)为教导主任兼代校长,校址设于万全区郑楼温州师范学校。
1953年8月,温州师范学校从平阳郑楼迁到温州市区,瑞安初师8个班奉命迁至郑楼,与平阳初师3个班合并,称“瑞安初级师范学校”,项维新任校长。
1954年3月18日,省文教厅通知,瑞安初师划归平阳人民政府领导,瑞安初师改称平阳初师。
1954年暑假,平阳初师首届5个班(瑞安初师1951年秋招收)学生毕业。
1956年暑假,省教育厅决定撤销平阳初师,未毕业的3个班级转至乐清初师继续学习。
1958年秋,温州专署批准创办平阳师范学校,首届招收普师2个班,平阳县委派陈敬贵临时负责校务工作。
1959年春,平阳初级幼儿师范、平阳县函授学校并入平阳师范学校。
1959年4月23日,经温州地委批准,平阳县委任命陈敬贵为校长。
1959年7月17日,温州专署批复同意平阳师范等七所学校新建校舍。
1959年7月28日,温州专署文教局同意平阳县人委会选择坡南作为平师新建校舍基地。
1959年8月14日,平师新建校舍破土动工。
1960年上半年,平阳县人委在半山庵另建平师新校舍。
1960年5月29日,温州地委决定,陈敬贵任平师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孙洁兼任校长。
1961年2月,根据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平阳第二师范学校(1960年创办,校址在今苍南县
桥墩镇)并入平阳师范学校。
1965年9月,学校再次开办,称 “平阳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招收平阳、泰顺两县学生53人,校舍暂借“东岳观”,冯圣钏任学校负责人。
1966年春,学校搬回坡南老校址。
1968年秋,学生作毕业分配,至1984年补办毕业证书。
1977年秋,平阳县委决定,由陈亦钏、张文、曾清华组成“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筹备小组”。
1978年7月28日,省教育局浙教字(78)第250号文,同意恢复和新建平阳师范学校。
1978年8月5日,启用“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印章。
1978年9月,平阳县委任命许玉松为党支部书记,平阳县委副书记李长茂为校长。
1979年6月,美国宾州大学教学系主任美籍华人
杨忠道教授前来讲学。
1979年9月,平阳县委任命许玉松为党支部书记、校长。
1979年秋,学校招收民师大专班(属温州师专校外班)。
1980年9月30日,成立普通话推广小组。
1980年11月18日,举办地区教育局中师语文教研活动。
1981年4月4日,《仙坛文艺》创刊。
1981年12月22日,召开庆祝会,表彰从教30年以上的老教师。
1982年4月27日,林厚法副校长出席省劳模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82年10月28日,邀请特级教师陈加昭来校作报告。
1982年11月27日,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
1983年3月,学校工会被市总工会评为一九八二年度“优秀工会集体”。
1983年6月,颁布《师范生品德等第评定修改意见》。
1984年9月,平阳县委任命许玉松为党支部书记,詹振权为校长。温州幼儿师范学校因校址未落实,首批招收的一个班学生寄读平师,学生课程大部分由平师教师担任。
1984年12月5日,学校颁布《关于人民奖学金试行办法的实施细则》。
1985年4月6日,省教委来校检查音乐工作。
1985年5月5日,召开首届教代会。
1985年9月,平阳县委任命许玉松为代校长。
1986年1月,参加温州市大中专汇演,获一等奖。
1986年3月,邀请腾蛟区中全国模范班主任周立君作报告。
1986年4月7日,获市首届中专学生排球赛男子组第一名。
1986年5月23日,学校开展录音教学取得显著成绩,获温州市教委嘉奖。
1987年6月16日,颁发《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师范司副司长
孟吉平等来校视察 。
1987年9月,学校支援平阳县顺溪中学价值约3800元的课桌椅,顺溪区公所赠送学校“致力扶贫,情谊永存”锦旗。
1988年1月,颁布《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5月,28日,学生男子、女子乙组双获市大中专院校排球赛冠军。
1988年7月,市教委任命许玉松为书记,曾清华为校长。
1988年8月,学校获团市委建碑立志活动“先进集体”。
1988年10月12日,颁发并实施《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标量档案制度》。
1988年12月,获市首届大中专院校卡拉OK邀请赛团体第一名。
1989年3月5日,制订《中师生日常行为规范》。
1989年8月18日,首届音乐加强班刊出《儿童歌曲创作集》。
1989年10月,承办市师范学校财务工作现场会议。
1990年5月,学校获市第二届中专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组第二名。
1990年7月10日,市委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平阳师范学校委员会,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990年10月7日,市中师数学大组在学校举行教研活动。
1990年12月20日,成立平师红十字会。
1991年6月,市教委任命范茂堂为校长。
1991年12月5日,省普通话检查组来校检查。
1992年1月,卢剑平老师获省教坛新秀称号。
1992年3月,制订中师生基本功考核标准。
1992年12月30日,市政府将平阳师范学校异地迁建列为1993年度为教育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
1993年5月17日,承办省中师地理教研会。
1993年6月6日,举行建校50周年庆典活动。
1993年8月18日,市教委、计委等单位在学校召开迁建项目论证会,确定迁建规模和建设标准。
1994年1月30日,承办省教育实践工作座谈会。
1994年4月21日,学校团委获市先进团委称号。
1995年1月28日,落实昆阳镇皇岙村平师新校址。
1995年3月8日,举行新校舍奠基典礼。
1995年6月,市教委任命范茂堂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
1996年1月13日,学校获市大中专汇报演出一等奖。
1996年12月28日,举行迁校庆典活动。
1997年2月23日,召开第四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结构工资改革方案。
1998年3月10日,
绍兴、
上虞两市教委和上虞师范学校领导来校参观。
1998年10月,市教委任命张恒为校长。
1999年9月10日,承办省师范院校团委书记会议。
1999年11月,市教委任命周平珊为校长。
1999年12月9日,学校获市大中专学生汇演一等奖。
2000年4月,省教育厅浙教师(2000)101号文规定,平阳师范学校并入温州师范学院。
2000年10月12日,承办市2000年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会议。
2001年1月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浙江省平阳师范学校正式并入温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