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广东省科学技术技厅于2007年批准建设的,其前身为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1、电动汽车及其关键技术。承担国家863项目-广州市实际行驶工况研究用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及道路试验路线的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模式汇流复合CVT系统的组合拓扑机理及优化,基于电磁耦合无齿轮无级变速装置,省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CAN局域网的先进混合动力电动大客车的研制,基于双转子电机的轴间差速混合动力系统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燃料电池快速制氢及控制。同时通过企业资助及自筹经费,开展了飞轮电池,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针对电动汽车的智能控制器和CAN总线测控网络化系统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
2、汽车结构工程与优化设计。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及模具CAD/CAM理论和一体化技术、车体结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理论、FE分析及产品信息集成技术、车体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车身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和回弹控制等。
3、汽车计算机仿真与底盘系统综合控制技术。在汽车振动、噪声分析及故障诊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机械故障诊断中信号处理的一些关键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处于领先地位;尤其在频谱校正理论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这些方法已在扭振分析、旋转机械振动分析等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噪声控制研究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国产化研究中得到应用。解调分析及其优化算法、齿轮箱及发动机等典型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在智能故障诊断方面,基于核方法的机械故障非线性特征提取与模式分类研究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4、先进汽车动力与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在动力总成技术方面,我国汽车行业的“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本学术方向主要瞄准这类“空心化”问题,从事各种动力机械及工程和热流体工程前沿技术的研究,包括燃料高效燃烧、能量高效利用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原理、调控方法和相关设备的设计、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也包括汽车发动机排放达到欧洲4号法规所需的关键技术,新动力能源如天然气应用关键技术,汽车空调CO2冷媒应用关键技术等。
实验室主任
兰凤崇,男,汉族,1959年7月出生,吉林省人,博士后学历,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业设计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标准化协会车身标准化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特聘专家;美国SAE会员。
1982.01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6.12 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8.12 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出站。曾于1982.02-1984.07 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车辆教研室教员,1987.01任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身工程系讲师,1993.09任副教授,1998.09任教授。2001.09-2005.12在英国Birmingham大学工程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2000年以前在吉林大学汽车学院车身工程系工作期间,曾承担车身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各项环节的工作,主讲汽车车身结构、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汽车车身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汽车车身模具CAM、 汽车车身试验学等10几门课程,曾经获吉林工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指导硕士研究生40余名。1996-2000年期间, 每年指导国内外访问学者和进修教师2-3人。在吉林大学举办的多轮企业工程师汽车开发培训项目和高级研讨班中担任主讲和指导教师。分别于1994、 1995、 1996、 1998年度被评为吉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1998年被评为汽车车身工程学科方向部级跨世纪学术骨干。
长期从事汽车车身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省部委及汽车企业研究和开发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逾千万。获部省级科技攻关一等奖1次,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三等奖2次,出版专著1部。英国工作期间,围绕汽车车身覆盖件曲面模型、车身结构轻量化开展了研究工作。
近五年(2001.05-2007.05)在国内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检索收录:SCI、ISTP、EI光盘版共15篇)。目前研究的领域包括车身结构与安全理论和技术、车身覆盖件及模具CAD/CAM/CAE一体化技术、车体结构性能分析与轻量化设计理论、车身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及车身覆盖件成形数值模拟和回弹控制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6 09:39
目录
概述
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