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实行校、院两级管理,2006年10月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于2000年由
广州师范学院、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
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现有25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拥有教育硕士和工程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涵盖理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
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市名牌专业11个,省市精品课程11门。现有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首届高校教学名师1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学校办学经费充裕,很好地满足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2006年5月16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考察学校时感慨地说:“象广州大学这样得到市政府如此大的支持和投入,在全国高校中不多见。”
中心依托的建设单位为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现有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及
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有机化学、化学工艺、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教育)3个硕士点,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工艺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氢能与绿色催化实验室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基本建设阶段。1958年成立的化学系是原
广州师范学院创建时的5个系之一,同时成立了化学实验室。原广州大学轻化系于1986成立了化工实验室。这一阶段,通过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的“条件合格评估”,主要完成了规范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文件、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确定人员职责分工等基本工作。
第二阶段(2000年-2005年):整合成长阶段。2000年新的广州大学组建之时,成立了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同时设立了实验中心,中心下设化学基础实验室、化工与食品专业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等5个实验室。其中化学基础实验室是由原广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及
广州教育学院化学系化学实验室组建而成的,化工与食品专业实验室是在原广州大学轻化系的化工实验室上组建而成的。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学校秉承“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以建设与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强校为总目标,提出了“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和“重基础、重实践、重质量、严管理”的治教方略;建立了“领导重视教学、制度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关注教学”的良好机制。同时学校提出了五大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即“本科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实验室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基础课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学风建设工程、实验员教务员队伍建设工程”,特别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本中心建立了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及
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课程独立设课,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了立项、校内外专家论证等建设过程,更新了部分学生实验仪器和装备。第三阶段(2005年以来):跨越式发展阶段。2005年6月广州大学经院系整合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同年9月也成立了校、院两级管理的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任命了中心主任,实现了主任负责制。中心在学校层面上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2005年以来,伴随着广州大学整体搬入大学城,广州市政府加大投入,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力明显提升,标志性成果不断出现,如成功成为博士授予权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等。与此同时,中心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学校“培养知识面宽、基础厚实、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心构建了以“一体化、三阶段、三层次、同平台”为特点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完成了以教师科研成果、工程应用项目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为重点的实验内容建设任务,实现了在时间、空间、手段、内容及对象全方位开放的实验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心主任曾多次在学校教学会议上就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作经验介绍,兄弟学院现场观摩本中心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开设和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心多次接待兄弟院校、企业、中小学师生的参观,同时也是广州市中学化学教师及小学自然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中心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成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权成立广东省高等学校唯一的
食品安全师培训中心,氢能与绿色催化实验室成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和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得到了省市主管领导和校内外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44人,其中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另有兼职实验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2003年以来,中心教师获得的各级教学成果奖励有31项,其中省级2项,市级4项;承担的教学项目有39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7项,市级2项;出版各类教材16本,实验讲义17本,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36件;发表教学论文46篇;中心教师获科研奖励4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项;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24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省级科研项目38项、市及地方各类科研项目57项,横向项目13项,研究经费达1401万元;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61篇,其中72篇被SCI收录;已授权的国家专利22项。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5795平方米,固定资产2600余万元。学校整体迁入大学城后,中心按照教育部实验室建设要求的相关规定,建设了全新的实验教学大楼,实验室宽敞明亮,防火设备、安全环保完全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室设计体现人性化、智能化,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俱全,很好的满足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活动的需要。近五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中心的投入,建设经费不断增加,共投入1700余万元,还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费150万元,学校也相应配套投入150万元。这些经费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和配件、实验室改造和实验环境的改善。本中心拥有的
原子吸收光谱仪、FT-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
荧光光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综合热分析仪、
电化学工作站、比表面孔隙分析仪、微波消解萃取合成仪、超临界(CO2)萃取装置等仪器,主要用于实验教学;X-射线单晶衍射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FT-拉曼光谱仪、电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宽能γ能谱仪、紫外可见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大型仪器主要用于科研、大学生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毕业论文和“挑战杯”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中心面向全校10个本科专业、3200余名学生开出各类化学化工实验达16万人时数,实验教学具有基础性强、专业门类广、学生人数多、受益面广的特点。中心在承担学生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和教师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设备,利用实验室资源,为学生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如挑战杯、科技节、化学节、华南地区化工设计创业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等提供条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3年以来,获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与奖1项,全省“挑战杯”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经过多年来的艰苦探索和不断完善,中心形成了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素质高的实验教学队伍,构建了理念先进、内容科学的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建立了实验室科学管理的高效运行机制,创造了设备环境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中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华南地区已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