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是为进一步促进
广播电视业的健康
发展,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
人民群众的
利益,整顿和规范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秩序,保证
广播电视广告的正确导向,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行为,加强广播电视广告
管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有关
法律、
法规 制定,这是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第一次以总局令的形式对广播电视
广告的
内容、
播放总量、
广告插播、播放监管等进行全面的
规范。
文件发布
《
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经2003年8月18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〇〇三年九月十五日
文件全文
第一条 为保证广播电视广告的正确导向,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行为,加强广播电视广告
管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有关
法律、
法规,
制定本
办法。
第二条
广播电台、
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从事广告播放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对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播放活动的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广播电视广告播放活动的管理。
第四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
消费者。
第五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符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应当遵守
社会公德和
职业道德,有利于
人民群众的
身心健康。
第六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尊重祖国
传统文化,不得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
商业广告中不得出现国旗、国徽、国歌及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和声音。不得利用或篡改领袖人物名言作为商业广告用语。
第七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国家民族、宗教政策,不得含有宣扬民族分裂、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
第八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树立社会主义
道德风尚,不得含有乱扔废弃物、践踏绿地、毁坏花草树木等破坏环境,以及不利于自然生态、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等内容。
第九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得含有可能引发青少年儿童不文明举止、不良行为或不利于父母、长辈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的内容。
第十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妇女、残疾人,不得歧视、侮辱妇女、残疾人,不得出现不文明的人物形象。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健康文明,不得播放含有色情或性暗示等内容的广告,不得播放治疗性病的
广告。
广播电视广告不得播放含有宣扬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内容的广告。
第十二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科学,不得含有宣扬迷信、邪教、伪科学的内容。
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除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外,不得使用繁体字。
第十四条 禁止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烟草制品广告及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广告。
第十五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与其他
广播电视节目有明显区分,不得以
新闻报道形式播放或变相播放广告。时政新闻节目及时政新闻类栏目不得以企业或产品名称冠名。
有关
人物专访、企业
专题报道等
节目中不得含有地址、电话、联系办法等广告宣传内容。
第十六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
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第十七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 9分钟。
第十八条 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
插播广告。
除19∶00至21∶00以外,电视台播放一集影视剧(一般为45分钟左右)中,可以插播一次广告,插播时间不得超过2.5分钟。
第十九条 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尊重大众生活习惯,不得在6∶30至7∶30、11∶30至12∶30以及18∶30至20∶00之间人们用餐时播放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的广告,如治疗痔疮、脚气等类药品及卫生巾等卫生用品的广告。
第二十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控制酒类广告的播出。每套电视节目每日播放的酒类广告不超过12条,其中19∶00至21∶00间不超过2条;每套广播节目每小时播放的酒类广告,不得超过2条。
第二十一条
发射台、转播台(包括差转台、收转台)、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机构在
转播和传输
广播电视节目时,应当保证被转播和传输节目的完整性。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自行组织的广告,不得随意切换原广告,不得以
游动字幕、叠加字幕等形式播放广告。
第二十二条 电视台播放广告时不得隐匿本台(
频道)标志。播放以企业或产品冠名的
节目、
栏目时,企业或产品的标志只能出现在屏幕的右下方,数量不得超过1个,标志画面不得大于本台(频道)
标志,不得遮盖正常节目的字幕。
第二十三条 禁止广播电视
广告主、
广告经营者干预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
第二十四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
广告经营活动的机构应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非广告经营部门不得从事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
记者不得借采访名义承揽广告业务。
第二十五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健全广告经营播出管理制度,加强对广告业务承接登记、审核、档案保存的管理。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健全广告审查员制度,对拟播放的广播电视广告内容、企业资质等进行审查,未经广告审查员签字的广告不得发布。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对广播电视广告的监听监看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广播电视
行政部门及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公众投诉机制,对受众提出批评性意见的广播电视广告及时检查,并将结果答复投诉者。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条规定,情节轻微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60日内3次出现违规行为的,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做出暂停播放广告、暂停相关频道(
频率)播出的处理决定。情节严重的,由原批准机关吊销许可证,同时对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追究相关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