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
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Constantin Olteanu,1928年7月5日,登博维察县,——2018年5月1日,特尔戈维什特)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罗马尼亚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历史学博士、大学教授。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对外联络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罗马尼亚人民军上将。
人物传记
早年
1928年7月5日出生于登博维察县的武尔尼亚-潘德莱乡,家中有兄弟姐妹七人。1942年,奥尔泰亚努从小学休学一年,1943年秋天前往布加勒斯特,在罗马尼亚航空制造公司(Întreprinderea de Construcții Aeronautice Românești,简称ICAR)的飞机制造厂当学徒工。同时,他还在机械-化工第12职业技术学校学习锡匠工艺。1947年加入罗马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共青团)。1948年,奥尔泰亚努作为一名志愿者在陆军第三团当战地护理员,因严格遵守纪律和表现良好,显露出他身上潜在的军事素质,而他的工人阶级的出身,符合党的军队政治化、革命化的所需要的条件。
投身军旅
1949年,奥尔泰亚努参军入伍,1949年12月30日毕业于罗马尼亚伊内乌第一军事政治学校,被授予坦克兵中尉军衔,被分配到装甲坦克兵部队担任宣传教官和政治干事。1952年晋升为上尉。1953年加入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改名为罗马尼亚共产党)。1953年8月——1956年11月在“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装甲兵和机械化兵军事学院装甲兵系学习,1955年晋升为大尉。此后在军队中长期从事教育和训练工作。1956年11月——1957年9月在布加勒斯特军事政治学院(1962年指挥、政治、后勤、技术四所学院合并为布加勒斯特综合军事学院)任历史系实习讲师,并于1957年毕业于“斯特凡·乔治乌”高级党校历史系。1959年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57年10月——1960年10月任罗马尼亚武装部队总政治部监察员和教官。1959年晋升为少校。1960年10月——1964年8月在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军事和司法事务部工作,1964年8月——12月任罗马尼亚武装部队最高政治委员会首席教官。1964年晋升为中校,同年获世界历史学博士学位
军人学者
1964年8月下旬,奥尔泰亚努作为军事和司法问题专家,任罗共中央组织部驻武装部队部、内务部和司法部工作组副组长。1967年任武装部队部监察司司长。1964年12月30日——1979年4月3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工作人员。1965——1967年任“斯特凡·乔治乌”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学院兼职讲师。1968年4月1日任罗共中央组织部驻武装部队部、内务部和司法部工作组组长,1969年被晋升为上校。1971年晋升为人民军少将。1973年5月15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军事和司法事务部副部长。
鉴于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的严峻形势,在20世纪70年代初,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负责对在苏联接受教育的罗马尼亚军官展开清洗,无论他们是否被克格勃KGB)招募,藉此排除苏联的控制和渗透。这项工作是逐步推进并且是一个“精细的过程”,主要在军事指挥决策层面,由于就读于莫斯科的军官们都已经被解除作战部队的指挥权,因而没有造成对立反弹,倒也没有刺激莫斯科方面。
此外,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受命处理了一系列棘手、离奇的突发性问题。1969年夏天,奥尔泰亚努与扬·丁卡前往扎勒乌,对驻扎在那里的第11“卡雷”机械化师第4“格鲁王子”机械化团发生的应征士兵擅自将一辆T-34坦克开出作战装备园区的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奥尔泰亚努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到达扎勒乌时,犯罪士兵尚未抓到,军事反间谍机构与安全部门和当地警方抽调了专业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将会在下午抓到肇事者”。调查显示,“犯罪士兵波波克来自巴克乌,事发前与其他士兵在作战装备园区工作,坦克上有火炮、两挺机枪以及弹药,他偷了一辆坦克”。“事件极具戏剧性,但波波克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坦克兵可以使用武器或可能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越过军事基地的障碍围栏后,波波克上了扎勒乌—切胡锡尔瓦涅伊高速公路,一段时间后,坦克被遗弃。他携带一挺机枪和弹药徒步向前”,奥尔泰亚努的调查报告写道。军方继续扩大搜索范围,犯罪士兵被围困在扎勒乌附近的一个村庄里,没有反抗。
1971年秋天,一名飞机机械师康斯坦察县的内格鲁·沃达附近驾驶一架安-2运输机叛逃到土耳其,奥尔泰亚努受命对事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驾驶员的同事对计划一无所知,因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飞行培训,他全凭一点点运气飞到了土耳其”。事后,罗马尼亚通过外交渠道要回了飞机,但土耳其拒绝引渡这名业余飞行员并给予其政治庇护。1978年,巴尼萨的航空器材维修公司(IRMA)的一名机械师驾驶一架BN-2M型飞机从巴尼萨机场起飞并且设法到达奥地利。奥尔泰亚努不想作出击落飞机的决定,只要它是在罗马尼亚,这可免除齐奥塞斯库从中国归来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当时总统正在那里访问。此外,在这件事之后,国防部和奥尔泰亚努起草了一项法令,规定一架飞机在国内还是国外可能被视作犯罪的条件,以及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军方领导人
197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候补委员。1978年3月——1979年3月26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军事和司法事务部部长。1979年4月3日任罗马尼亚爱国卫队参谋长,同时担任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军事顾问。1979年4月3日——1985年12月16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79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罗共中央委员。1980年3月29日——1985年12月16日任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防部长。1981年3月25日在罗共中央全会上被增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81年8月26日晋升为人民军中将,1982年12月晋升为人民军上将。
1981年12月2日~3日,奥尔泰亚努随齐奥塞斯库在莫斯科参加华沙条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在会议上,奥尔泰亚努反对武装干涉波兰,这发生在沃依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大将采取军管戒严之前。当时,苏联国防部长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元帅秉承勃列日涅夫的旨意,同与会各成员国国防部长们讨论1980——1981年波兰危机并要求与会者签署一项对波兰实施联合军事干预的协议,奥尔泰亚努顶住苏联压力,拒绝签署协议。
党务和国务活动家
1983年3月24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被提升为罗共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1984年11月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当选为党中央政治执委会执委。1985年12月16日——1988年5月19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布加勒斯特市委员会第一书记兼布加勒斯特市人民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在布加勒斯特市市长任内,适逢罗马尼亚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启动阶段,他领导了登博维察河沿岸现代化建设,推进公交地铁、住房建设工程并将社会主义胜利大道(今“统一大道”)延伸至“勇敢的米哈伊”高速公路。
1986年4月5日当选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1988年5月19日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分管宣传工作。1989年10月兼任中央对外联络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分管对外关系。1989年11月24日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仍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对外联络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
人物经历
访华
1983年9月19日~27日,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率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
我国国防部为代表团举行了欢迎仪式,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宴请了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张爱萍在祝酒时热情赞扬罗马尼亚军队继承和发扬反法西斯斗争的光荣传统,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了新的成就。张爱萍说,中罗两党、两国、两军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本着互信、互助、互利、互谅的精神,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大。奥尔泰亚努在祝酒时盛赞罗中两党、两国和两国军队的友好关系。他说,罗马尼亚军队正在为完成捍卫国家独立、主权、自由和领土完整的光荣使命而努力。
访华期间,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率领的军事代表团与张爱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举行了会谈。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中罗两国军队友好合作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代表团相继访问了沈阳南京上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上将率领的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剧变
蒂米什瓦拉事件”后,罗马尼亚政局处于暴风雨的前夜,1989年12月18日上午10时,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奉召来到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在中央书记兼总统办公厅主任西尔维乌·库尔蒂亚努的办公室接受任务,在齐奥塞斯库出访伊朗期间受委托临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埃米尔·博布马尼亚·曼内斯库分派中央政治执委到地方巡视、坐镇,奥尔泰亚努受命前往瓦斯卢伊雅西苏恰瓦博托沙尼,控制摩尔达维亚大区局势,以避免受蒂米什瓦拉的影响扩散。尼古拉·康斯坦丁已前往克卢日约瑟夫·萨斯雷希察格奥尔基·帕纳布拉索夫,米图·康斯坦丁去特尔古穆列什。
1989年12月18日晚上18时30分,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抵达雅西市,从12月18日至22日这段时间一直在摩尔达维亚地区视察工作。1989年12月22日,罗马尼亚政局发生剧变,齐奥赛斯库政权倒台。当时,奥尔泰亚努留在雅西准备接管从布泽乌调来的第二集团军,驻雅西的“斯特凡大公”第10机械化步兵师参谋长扬·乔亚拉中校向他建议,“让示威者和平离开,别开枪,街上都是人,军事干预只能在军事设施受到攻击的情况下才是有可能”。奥尔泰亚努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雅西成为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期间唯一一座没有人员伤亡的城市。1989年12月31日,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被逮捕,由两辆军用越野车护送押解回布加勒斯特的工程兵培训中心,转到奥勒特尼蒂(位于布加勒斯特市第四区)军事基地监禁。1990年1月11日被转入预备役。1990年3月下旬被转到拉霍维监狱监禁了三个月,之后转移到吉拉瓦监狱关押,昔日的同事利娜·乔巴努、格奥尔基·帕纳、图多尔·波斯泰尔尼库、约瑟夫·萨斯都是他的狱友。
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在1990年9月17日——1992年4月2日间被起诉并接受审判,起诉书指控他下令调动部队和发出战斗警报,但他辩称自己没有这样的任务,并且在这些日子里也没有担任任何军事职务,他说,“我被派到雅西、瓦斯卢伊,苏恰瓦和博托沙尼等县,但没有被赋予军事指挥权,虽然我还是现役将军。所以我没有向国防部、内务部、国家安全局和爱国卫队的各个军事单位发号施令。就像其他中央政治执委会成员一样,我是被派去处理经济问题,检查当年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人口的供给、企业的技术和物资供应。此外,我们被要求与各县领导人讨论齐奥塞斯库在12月17日晚的会议上所作部署,以确保公共治安和秩序”。
1991年3月25日,奥尔泰亚努被布加勒斯特特别军事法庭宣布无罪释放。随后,总检察院面临强大的舆论攻击和社会压力,1992年4月2日再度被捕入狱,同年4月20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
正如奥尔泰亚努所说的,“我有罪是因为我是什么,而不是我做了什么”。
重返讲坛
1994年3月,罗马尼亚总统扬·伊利埃斯库签署特赦令,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在吉拉瓦监狱被关押的两年6个月后被释放。此后,奥尔泰亚努活跃于教育和学术界,潜心撰写、出版回忆录和理论专著。1996年任布加勒斯特斯彼鲁·哈雷特大学历史系教授,自1999年开始负责审核毕业论文和讲授十九至二十世纪罗马尼亚对外军事关系史和1939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2018年5月1日在特尔戈维什特逝世,享年89岁。
军事历史学家
1968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指示重新审视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时代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下令为在乔治乌-德治的权力斗争中两起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斯特凡·福里什和卢克雷奇乌·帕特勒什卡努恢复名誉。作为少壮派高级军官和军事历史学者的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受命研究和厘清相关案件史料,调查斯特凡·福里什及其母亲被谋杀的真相,参与了拨乱反正和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斯特凡·福里什1944年4月4日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后,在1945年6月9日被捕,罗共中央书记处成员特奥哈里·乔治斯库约瑟夫·基希涅夫斯基和加夫里拉·比塔希指控他犯有“叛国罪”,1946年被秘密处决,格奥尔基·平蒂列将军(秘密警察负责人)伙同他的司机德·尼库用撬棍其残忍杀害。福里什失踪后,他的70岁的老母亲玛丽亚多次上书当局要求答复,在乔治乌-德治的授意下,1947年,亚历山德鲁·尼科尔斯基将军指挥秘密警察将她从奥拉迪亚的住处绑架,老人被系上石块扔进河里淹死。
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将军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和伊利耶·齐奥塞斯库将军(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的兄弟)为推动罗马尼亚军事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是罗马尼亚历史学会和罗马尼亚社会历史科学协会全国理事会的成员。
获奖荣誉
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曾荣获多项功勋奖章和荣誉称号,1981年被授予一级“八·二三”勋章,1984年被授予“社会和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和反帝国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勋章。
1975年因发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军队工作:1921—1944年》而被罗马尼亚科学院授予“斯特凡·乔治乌”奖。
出版著作
康斯坦丁·奥尔泰亚努著作颇丰,已出版26部书籍,200余篇文章、研究和学术论文。
主要著有《突击堡垒:独立战争英雄》(1969年)、《国旗下的四十年:亚历山德鲁·切尔纳特将军》(1971年)、《1947年:罗马尼亚革命性的变化的一年》(1972年)、《罗马尼亚共产党在军队中的工作:1921年至1944年》(1974年)、《人民群众在独立战争中》(1977年)、《突击堡垒:独立战争英雄》(1977年)、《罗马尼亚军队参加1877-1878年独立战争编年史》(1977年)、《罗马尼亚军事强国思想研究的贡献》(1979年)、《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国防构想》(1982年)、《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民主运动,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罗马尼亚国土防御:年表》(1983年)、《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同志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独立的政治-军事思想》(1983年)、《在1944年8月革命中的罗马尼亚军队》(1984年)、《国家军事学说的内容和特点》(1984年)、《罗马尼亚军事体制的演变》(1986年)、《罗马尼亚在1877-1878年独立战争》、《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史的家园-我们的军事思想发展的不竭源泉》、《我国常备军的起源》、《决定军队作战能力的主要因素》、《1919—1940年罗马尼亚军队的社会职能的观点》、《1877—1878年独立的战争中的罗马尼亚军事艺术》、《罗马尼亚黑海沿岸防御 - 在罗马尼亚境内的战略防御要点》、《历史地看待政治军事联盟》(1996年)、《1877—1878年独立战争中的罗马尼亚军事指挥》(1998年)、《罗马尼亚 -在华沙条约组织中的一个独特的声音:回忆1980-1985》(1999年)、《布加勒斯特历史文件:市长日记》(2004年)、《罗马尼亚和华沙条约组织:历史。证词。文件。年表》(2005年)。
2012年出版了回忆录《“人的一生。与记者丹·康斯坦丁的对话”》。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2 23:49
目录
概述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