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话(又称为“合浦话”“麻佬话”)是
合浦县及
北海市的主要方言,使用人口约120万。
方言音系
1.声母
廉州话有22个声母。
特点如下:
(1)全浊声母清化,无论平仄大部分读为相应的送气清声母,少数读为不送气的清声母。类似客赣方言。
(2)[p],[t]声母分别存在内爆浊音声母[ɓ],[ɗ]变体,分别来自部分帮母和端母字。
(3)有边擦音声母,对应大部分心母字以及少数生母、书母、邪母字。
(4)大多数明母、微母字合读[m]声母,少数微母字读[v]。
(5)晓母、匣母合口字多读[f]声母。
(6)疑母字洪韵多读[ŋ],细韵读[ȵ]或[j];少数读[n];个别读[v]。
2.韵母
廉州话有34个韵母。
特点如下:
(1)果摄开口一等韵字读为开口较小的[o]。
(2)假摄开合口二等韵字读後元音[ɒ]。
(3)无撮口韵,遇摄合口三等字多读[u]。
(4)蟹摄开口一等字多读[ui],与合口一等字相混。
(5)止摄开口三等字读均[i],合口多读[ui],见组字读[ɐi]。
(6)效摄开口一等韵字与流摄候、尤韵字合流,多读[ɐu]。
(7)效摄开口三、四等韵字老派读[eu],新派读[ei]。
(8)宕摄开口一等韵除帮组字外,读为[æŋ][æk̚]。宕摄开口一等帮组字、宕摄开口三等韵庄组字、宕摄合口字和通摄合口字大多数读为[oŋ][ok̚]。宕摄开口三等韵字(除庄组外)多读[æŋ],[ᴇŋ],[æk̚],[ᴇk̚]。
(9)宕摄开口一等、曾摄开口一等和梗摄开口一等混同,读[æŋ][æk̚]。
(10)梗摄开口三、四等字和曾摄开口三等韵字读[ɐn][ɐt̚]。
(11)阳声韵有鼻化,入声韵有弱化,甚至脱落的趋势。
3.声调
廉州话有8个声调。
特点如下:
(1)阳平、阴去不分,合并为一个调。
(2)上声不分阴阳。
(3)咸、深、山、臻、宕、江、曾、通摄字及梗摄三、四等清声母字读上阴入调,咸、山、宕、江摄字及梗摄二等清声母字读下阴入调。
(4)次浊入声字只有少数读阳入调,其馀的按照清入分化的条件归入上阴入或下阴入。咸、山、宕、梗摄的次浊入声字读上阴入、下阴入的各占一半,深、臻、江、曾、通摄的次浊入声字大多读上阴入。
(5)高阴入大多数有音无字,见於口语。如:læk̚5(厉害);ȵok̚5(动);hɐp̚5(欺负)。
童谣
1、老妈羔(老奶奶)、抓姐喽(知了)、掉落来卷扣揉。
2、大姐卸(小)姨褒米离,褒褒又试试,烫到嘴唇皮。
3、捏妹捞狗睡、狗屙皮、赖捏妹、捏妹哭索索。
4、暗磅磅、摸落垌、摸只穷嵌(螃蟹)九斤重(有说:摸只穷嵌两只共)。
5、点脚剁哒、磨刀杀贼、天花开开、地花撒撒、去到江边抓只大王八、一路烧香一路杀。
6、捏舅公跌落水道隆,捏姨婆果内一忙来过,凸卜树开花生菠萝,母鸡抱蛋出捏鹅。
7、月亮亮、掴炮仗、炮仗响、掴捏羊、捏羊眼迷迷、掴麝鸐、麝鸐眼红红;掴大虫,大虫尾拖拖,掴鹰哥;鹰哥飞落地。捡分钱买禾镰,禾镰利,割坡地。坡地香,卖辣姜;辣姜辣,卖床榻,床榻长,卖姑娘,姑娘丑卖母狗;母狗拱落床地底,生捏狗;无生出,阿妈点火烧屎沸忽。
8、车车转,晕晕转,阿妈咩我看龙船,我无去,我亚求韩捏鸡,捏鸡大了担去买,买得几多钱?买得三百铜钱,一百过金猜,二百打银牌,捏猪烧火狗劈柴,猫儿担水井边挨,挨无稳,跌落井,一担干浇上火通岭,捏虾跳上坡,捏鱼跳落井。
9、一罗好,二罗保,三罗奔波,四罗太婆,五罗得坐金交椅。六罗得坐无得起、七罗搬超看田地,八罗去街拾马屎,九罗十罗做天子。
10、姐喽(知了)叫、果子熟、
马骝搬棍督、督倒腰扣(驼背)卜、腰扣卜、跌落塘、凸倒马螂抗。
乾礼(地名)女人——折本,说时语气轻时就是亏本的意思 ,语气重了就是傻的意思。
腰扣(驼背)佬落岭——趁势,有破罐破摔及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
无毛捏雀飞过海南岛——抹有后尾,即没下文意思,常比喻某人上当后还抱有幻想没有被骗。
钦州做钱钦州了——抹有一分到那丽(那丽是一个地名,过了那丽就是古
廉州地界)
拼死吃泡鱼(为了口腹之欲不顾存在的危险)
廉州话方言简介
廉州方言属于粤语方言,但与广州话有较大差异。这与廉州方言形成具有复杂原因有关。廉州镇一向是合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廉州与广州之间的交通方便,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大批广府及外地客商云集廉州,于是广府话逐渐在这一带地区建立较大的优势。在漫长的岁月中,广府话又逐渐吸收其他汉语方言,如闽语、客家方言的有关成分,还吸收部分古越语的沉淀,于是最终形成自成系统的新的粤方言的变体廉州话。
要说
廉州话的来源,不得不先提到一个名为“廉州镇”的地名(合浦县城)。在古时,合浦又名廉州,两个名字在不同的朝代交替使用。廉州话是汉人南下与当地俚语相结合在漫长而又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百越杂处,各有种姓”。长期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移民,所操的语言各相殊异。据《
廉州府志》载称:“俗有四民,一曰客户,居城郭,解
汉音,业商贾;二曰东人,杂居乡村,解
闽语,业耕种;一曰俚人,深居远村,不解汉语;一曰艇户,舟居穴处,亦能汉音,以采海为生。”这反映了
合浦历来“语音多侏缡”的实际现象。
北海市境内主要使用的廉州话分支有电建话、高德话、地角话(廉州话分支)。
合浦县境内除了主要方言廉州话(合浦话)外,还有“白话”(属粤方言)、佤话(廉州话分支)、“涯话”(属客家方言)、黎话、什兼话、海边话(属闽方言)、军话。
北海话
北海市与合浦县自古处于同一行政区,
廉州为
合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部湾中心(后向北海迁移)。清朝晚期,《烟台条约》的签订把合浦南部的北海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就在这一时期,大批广府粤人涌进北海,北海与广州交通贸易频繁,大批粤商云集北海,使广府话在这一地区建立最大优势。广泛弥漫于北海城镇的广府话同时结合当地的廉州话,产生了一种新的口音白话—北海话。因此北海市中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却仍然会使用廉州话,并且北海话中许多用词都有着与廉州话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