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昶,1966年6月出生,江西樟树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樟树市政协副主席,江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工作经历
1988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江西省稀土研究所分析员、中共
樟树市纪委副科级纪检主任、
江西四特集团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江西
四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樟树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樟树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同时兼任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理事、
江西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企联常务理事,
华东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担任职务
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科研与奖励
主持设计的“
四特老窖”包装盒(箱)获2项国家专利;主持开发的“清、香、醇、纯”
四特酒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在国内知名刊物上先后发表了《试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命力与人性关系》、《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四特集团IMC计划实施研究》、《特型白酒勾兑浅议》、《特香类新型白酒刍议》等多篇专业论文。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全国酿酒行业先进个人”、“江西省优秀厂长(经理)”、“江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并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江西首届“十大井冈之子”、“江西省科技行业领军人物”、第三届江西省十大经济人物、第十四届江西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与2008年度江西省“优秀企业家”、宜春市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等。
在他管理四特期间,企业先后荣获国家质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保护标识、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先进非公有制企业、2006年全国饮料制造业纳税百强企业、2007年度江西工业优强企业、2008年度江西工业“四率”标兵企业称号,“
四特”及图商标并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等等。
临危受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四特由于经营体制、机制转换上的“慢好几拍”,一度跌入低谷。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搏击中,国有体制的滞后性等弊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到20世纪末,
四特酒逐渐淡出国人的视野,成为江西的一个区域性品牌。
2002年,在
四特工作近四年的廖昶临危受命,出任
江西四特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开始了他在四特带领千名员工创业谋新路的日子。
“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个人才能深刻地体味”。廖昶回忆创业之初的艰难,历历在目。在他全面执掌四特帅印之初,一堆棘手的问题豁然摆在了廖昶的案头:企业管理落后,生产效益低下,负债率很高;
产品结构不合理,亏损品种占销量的很大部分,
营销模式陈旧;员工文化素质偏低,观念落后,企业老龄化严重;科研力量薄弱,创新能力偏低;白酒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国家对白酒
税收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等等。
为摆脱窘境,廖昶带领他的四特团队痛定思痛。为摸清整个行业形势,他一心扎根市场一线,对市场进行了全面的把脉。从市场一线回来,他又马不停蹄,仔细分析和论证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提出了“品牌跻一流,管理上台阶,营销成体系,效益争最佳,文化创特色”的企业发展总战略。又制定出“立足省内,面向全国,张弛有度,突出重点”的营销整体战略规划和构建特色
企业文化战略。
找到了突破口,还得有高涨的创业激情。“百废待兴,此时的四特员工正需要一种精神指引。”在
四特工作几十年的一位老员工回忆说,在工作上,廖昶废寝忘食,经常工作到深夜。有一次,廖昶工作到深夜三点多钟,当看见有个车间还亮着灯光时,了解到车间为了赶生产正加班后就下楼来到这个车间,探望职工,问寒问暖,嘱咐大家注意身体。职工们见廖总也工作这么晚,又来探望他们,大受鼓舞,干劲更足。
除了勤勉激情,智略果敢是他的另一魅力。2002年7月,廖昶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令业界非常诧异的举措,一举砍掉了52个品种,有许多营销人员和经销商都认为,这会对市场产生严重不利的影响,销售会下滑,会被其他品牌占据空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然而,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正确的。同年,公司销售就达3.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5%,不仅扭转了企业亏损的逆境,盈利也大幅提升,取得对
产品结构调整的一次大胜,提升了四特
品牌效益。为今后调整
产品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方略。
四特品牌家喻户晓,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
美誉度,争夺“中国驰名商标”的呼声日益高涨。打造驰名品牌,增强品牌含金量,成了廖昶创新“四特”的首要任务。为了摘下“中国驰名商标”金字招牌,他非常关注申报工作并亲自参加申报工作,切实按照驰名品牌的要求,励精图治,抓实抓好各项管理,充实申报材料。2004年2月,“四特”终于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江西白酒行业零的突破。
天道酬勤。廖昶带领其团队经过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不俗的成绩。四特年
销售收入已超11亿元,上缴税收近3亿元。自他上任以来,四特累计上交国家税收已有10亿多元,销售收入增长了219.72%,员工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身体力行
工作之余,廖昶始终坚持学习,而且鼓励公司全体员工要多学习新知识,并身体力行。在他办公案头,总摆放着各类企业管理书籍,以供其随时翻阅。
进入21世纪,全国白酒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和白热化。残酷的
白酒市场对廖昶及其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学习深造是他和企业长足发展的动力和保障。他先后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修,并于2002年考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
工商管理专业,并获得了
清华EMBA高级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其撰写的《四特品牌再造》获清华大学EMBA四篇优秀论文之一。
他一边刻苦学习,一边思索企业发展,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形成了文字,先后撰写并在国内优秀期刊上发表了《试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命力与人性关系》、《探讨如何提高江西企业家的素质》、《四特IMC计划实施研究》,以及《特香型白酒勾兑浅析》等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与此同时,他还先后研发了
四特老窖包装盒(箱)等,多项获得国家专利,其参与研发的“清香醇纯”
四特酒获2002年省优秀产品一等奖。
正是在廖昶的影响和带动下,公司学习氛围浓厚,员工思想活跃,外来的新理念、新思想能够快速地溶入企业。至此,以中国优秀的
儒家思想、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企业文化在四特公司传播发展,凝聚着四特全体员工。
改革创新
经过廖昶三年的努力,
四特酒又在全国声名远播,重新焕发了青春。2005年7月,
四特再一次迎来了新的春天——经过体制改革,
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先进的
管理意识、创新的市场竞争意识,一时间集中喷发出来。”廖昶说,公司员工积极改进工作作风,
管理效能、执行力、
创新力不断提高。
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廖昶持续传达着他“改革促发展”的经营思想,他说:“持续改革是四特发展的动力之源,因为四特只有进行持续革新,增强
核心竞争力,才会有出路,才会有生存的空间,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也才能保证国家、企业和员工的
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最大化。”
在内控方面,他不断调整
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分配方式,引入更专业的员工技能培训方式;加强计划管理,合理调配生产。公司构建大物流运作,逐步推行
标准化生产,促使销售、生产、采购、物流有机结合;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通过聘请专业化的咨询机构,对公司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实行ERP
流程再造和升级;加强质量管控。重申、修订和加强了质量标准体系,强调推行
现场管理,充实了化验、质检力量,增加了督查频次和力度;
在科研方面,他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和购入高端科研仪器,并于2008年组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以此为核心研发力量,组织开展了白酒生化研究如大曲微生物筛选分离纯化、细菌鉴定、小型
固态发酵试验;等等。与此同时,组织公司技术中心积极地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科技项目。2008年已申报题为“特型大曲微生物及其酶系对特型酒风味物质影响的研究”的科技支撑大项目一个。另外,他主动地与
江南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接触,建立了长期亲密的科研合作伙伴关系。
在
营销模式上,廖昶做出了以珍藏系列为高端贵族酒品种,陈酿系列为主流酒品种,老窖系列为规模化销量品种的
品牌战略设想,提出了利用低档产品冲击市场,提高产品销量,利用中档产品赢利,用高档产品拉动
品牌提升的
差异化营销策略,逐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拳头产品。
廖昶适时制定并推行的措施使公司内部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和科研力量得到了空前提升,人力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不仅建立了产、学、研协作的科研模式,而且使
营销模式逐步趋于灵活化和多样化,并最终树立了走差异化的营销模式。
由此,公司快速步入了平稳、良性的发展轨道。
社会责任
作为江西省人大代表、宜春市政协委员、
樟树市政协副主席的廖昶,时刻不忘关心地方经济发展,关注民生,不忘关心群众生活,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事业中,提交了《关于激励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的几点建议》等多项提案。
在致力于企业发展的同时,廖昶将更多将目光投向了扶贫济困、社会民生问题,欣然挑起了承担社会责任的担子:
2004年,捐助南昌大学贫困学子30万元。
2005年11月,在听闻九江瑞昌发生地震后,廖昶率领公司全体员工捐款,为灾区人民奉献自己的爱心。
2006年9月初,当他得知樟树市
观上镇邓坊村委后坊村民小组修桥补路缺少资金后,他将身上携带的1000块钱交付给村民小组购买修路工具。并先后为
樟树市观上镇邓坊村、张家山江上村蛟湖村居委会新农村建设提供帮扶资金6万多元。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的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四特公司也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万元,厂房倒塌,生产停顿,材料供应不上来,产品输送不出。廖昶一面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努力进行生产自救,抗灾救灾,同时,个人还向受灾严重的地区和人民捐赠5万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华夏同殇。廖昶在第一时间组织善款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以绵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2008年9月,在廖昶的倡导和组织下,公司设立了“
四特慈善基金”,专门用于支教助学、扶贫济困及其他救助活动;等等。
从参与新农村建设到扶助贫困职工,廖昶对于自己的付出,谈及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感谢。他说,“没有樟树这块养育的土地,没有全市人民的坚强后盾,就没有今天的四特。”
创企为民,回报社会,是每一位企业家的义务和责任,廖昶以一个个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一点。“行善如流,施惠不倦”是他努力的目标。
展望未来
这位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多项荣誉称号的企业家,在谈及未来企业走向时说:“现代化的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现代化的企业有什么我们要什么!四特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已基本具备现代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软、硬条件,下一步就是继续努力,深化革新。”言语之中,激情十足,信心百倍。
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指引下,四特积极引进专业前沿机构和专业人才,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从改进工作作风,提高
管理效能,强化执行力和公信力入手,积极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已经顺利完成了对企业内部结构、发展思路、营销战略、
品牌战略调整,正在积极对企业进行更大胆的革新,努力构建制度化、信息化、科学化的现代一流企业。
革新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是四特走向强大、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四特要进一步强调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
四特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廖昶坚定的表示,革新还要继续,这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无人可以撼动”。事实也证明革新的大方向是对的,四特需要的是更灵活变通、更丰富多样、更务实的工作方法与手段!惟有此,四特才能实现进军白酒第一方阵的目标,才能在激烈的白酒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四特的企业精神,也是廖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凭着对国家、企业和员工的强烈责任感,对四特发展的强烈事业心和执著追求高尚的
人生价值,正不断地在自己的人生征程上,演绎着激情、果敢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