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摄影
以建筑物和结构物体为对象的摄影
建筑摄影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系以建筑物和结构物体为对象的摄影,用小型摄影机只能拍出快照式的照片。大多使用带摇摆结构的大型摄影机进行拍摄。
摄影简介
建筑摄影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用摄影语言来表现建筑的专题摄影,在拍摄选题、器材选用、构图用光、捕捉瞬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一幅优秀的、能被摄影界和建筑界所共同认可的作品不仅仅可被用作观赏,而且在新闻、商业上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建筑学术领域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国内外的建筑界,特别是大专院校的学生都习惯于通过专业书刊杂志上的建筑照片来交流、学习、并借以启迪自己的设计水准。因此,如何使建筑摄影能和我国的建筑事业同步繁荣发展,就需要建筑界和摄影界来共同努力。
分类
写实
写实类建筑摄影要求忠实表现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和建筑功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透视和室内装饰等情况。以前,建筑师或房地产商经常使用建筑效果图来展示建筑的风采,但是,他们更多地使用实景照片,这样会更令人信服。写实类摄影图片通常用于商业摄影。
写意
写意类建筑摄影属于艺术摄影范畴,更多地是表现摄影师对建筑的主观感受。摄影师通过对建筑的观察和表现,来反映自己的摄影思想。这种拍摄方式完全可以摆脱客观的限制,根据摄影人的理解和感悟,运用各种各样的摄影技术来表现建筑的韵律美、色彩美和构图美。
拍摄主题
建筑摄影的拍摄主题范围很广,可以是一栋建筑,也可以是建筑的群体或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可以是建筑的整体,也可以是建筑的局部;可以是室外,也可以是室内。摄影师应善于根据照片的用途去发现富有代表性的拍摄主题,这类拍摄主题一般表现为:
反映城乡地区特征的鸟瞰全景图
反映城乡地区轮廓线的大景观;
街景或广场公共空间;
建筑群体;
标志性建筑。
富有个性的建筑,这种个性可以表现在建筑的使用功能、规模、形体,也可以表现在材料的质感和色彩,还可以表现在具体的构件,如屋顶、柱廊、门窗、花坛、踏步等等;
造型优美(外部环境优美)的建筑;
重点保护的历史性文物建筑;
环境小品,包含雕塑小品、园林绿化等等。
照片用途
对建筑照片的用途有所了解会有助于提高照片的拍摄质量。对于不同用途的照片,选择的拍摄主题、运用的摄影语言、使用的拍摄器材、乃至胶片的幅面要求都会有所不同。建筑照片的用途一般可分为:建筑专业使用的照片、摄影专业使用的照片(包括参赛参展的照片)、商业广告用片(包括房地产经营和旅游开发)、新闻报道图片以及资料档案照片等等。上述用途中供建筑专业和摄影专业使用的照片在选题、器材、拍摄的技巧和艺术语言的运用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建筑照片
拍摄这类用途的照片,摄影师要学一点建筑学的基本知识,对拍摄对象要有所了解,并尽可能养成按建筑师的视角来观察建筑的习惯,要通过自己拍摄的作品,把该建筑的设计精华传递给读者,久而久之就容易得到建筑界的认可。建筑专业使用的照片,其构图十分讲究、调焦精细清晰、用光适度合理,特别是摄影中的“透视失真”都应予以避免或用器材校正,以便真实地把建筑的三维空间传递给读者。4×5英寸的散页片型相机和120片幅的透视调整相机是拍摄这类照片的首选器材,如使用35mm相机拍摄则应配置透视调整镜头,以保证所摄影像透视失真。
摄影照片
建筑摄影虽然是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的摄影,但就创作而言,摄影师既可用纪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建筑;也可在光影构图上标新立意、抽象地表现建筑;或通过暗房技术对建筑进行再加工,探索一种纯几何图形的表现手法;甚至还可用超广角镜头透视变形来追求视觉的冲击,强调画面的戏剧性效果而完全不顾原有建筑的空间比例,以达到通过拍摄建筑来传达摄影者自身的某种信息。这种创作风格多元化的作品特别适合参加影赛和影展。风格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比试问题,只存在是否适合为我所用、是否有利于表现创作意图相吻合的问题。
透视失真
建筑师或画家一般采用一点、两点或三点的透视原理绘制建筑透视图,其中一点和两点的透视原理使用广泛,因为绘制者不但可以在画面上任意的高度设定视平线的高低,而且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如建筑的墙体和柱子)在画面中仍保持垂直。但在用三点透视原理绘图时,原本垂直地面的线却会向上汇聚(即向第三个消失点消失),构图时稍不留神就会使建筑产生一种倾斜、不稳定的感觉,特别是在表现群体透视时,因而一般很少被采用。
摄影是通过相机来表现三维空间的透视关系,有别于绘画的透视原理。当摄影师用普通相机取景时,只有当相机保持水平,建筑的垂直线才会在照片中保持垂直,其透视关系才会有绘画中的一点或二点的透视效果。这就限制了用普通相机拍摄建筑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时,画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会显得过多,而建筑的顶部又无法被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向上仰拍,虽然建筑的顶部被摄进了画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确会向上汇聚,形成绘画中的三点透视效果,摄影中把它俗称为“透视失真”。在接受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的照片时,除对于那类刻意用倾斜线来表达视觉的冲击或追求戏剧性构图的作品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接受绘画中一点或二点透视的效果,即建筑在照片中仍保持垂直,因为这是常人看待建筑、看待世界最常用的视角。
失真方法
保持相机水平 相机在保持水平时,画面中的建筑不会产生透视失真的现象。但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越建越高,楼宇的相对间距也越来越窄,建筑的外部环境又不甚理想,仅仅使用普通相机保持水平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在技术上就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可换上一支视角更广的镜头。在第一次成像的画面中,建筑前面的地面肯定显得过大,但在印放的过程中可以把多余的地面部分裁剪掉,使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得到重新安排。这种裁剪画面的代价是损失了底片的有效面积。
提高拍摄点高度 在拍摄高层建筑时,把拍摄点选在附近的多层建筑的楼顶或高层建筑的裙楼屋顶上可避免被摄建筑在画面中产生透视失真。但拍摄点也不能选得太高,以免在平视取景时拍摄不到建筑的底部,或向下俯拍而使建筑中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向下倾斜汇聚,产生反向的透视失真。
使用透视调整相机或透视调整镜头 相对普通相机而言,透视调整相机的主要特点是其镜头与安装胶片的后背能通过软性联接体(如皮腔)进行位移或扭转来改变影像的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有了这项透视调整功能,摄影师在取景构图时就可以调整摄影镜头光轴与胶片平面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镜头的焦距能拍到完整建筑的前提下把建筑的顶部(地面拍摄)或底部(高处拍摄)按构图需要移到画面中合适的位置,而建筑的垂直线在照片中能始终保持垂直,从而避免了用普通相机仰视或俯瞰而形成垂直线倾斜的透视失真现象。
透视调整镜头的工作原理与透视调整相机类似,但这种透视调整是在镜头的内部进行,即透视调整前镜头光学系统的主光轴与画面的中心同轴(此时视作普通镜头),当摄影师按构图需要进行移动调整时就变成不同轴(即透视调整),把这种可透视调整的镜头安装在普通相机上就成了一台简易但十分有效的“透视调整相机”。如果说透视调整相机的特点是可以在一群不同焦距的镜头中挑选合适的镜头安装在可透视调整的机身上,实现对影像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的全面控制,那么使用透视调整镜头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它安装在普通的相机机身上,实现与其它普通镜头共享统一的机身。
摄影器材
简介
就器材而言,建筑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器材应该能对照片中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校正。在众多品牌的35mm、120相机的生产厂家中,已有相当部分都开发生产了能对照片中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校正的透视调整镜头或透视调整相机。
调整性能
平移量 即镜头的像平面中心相对胶片平面中心所作移位的几何量,以毫米计,它是反映相机透视调整性能的最基本数据。对于同一片幅的相机,平移量越大则相机的透视调整性能就越好。但对于不同片幅的相机,就不能用单一的平移量来比较它们的透视调整性能。
平移量与片幅尺寸的比值 比值越大透视调整效果也就越佳。对于不同片幅的相机,由于底片尺寸不同,判断它们的透视调整性能时就不能单看该机的平移量,还应看看它们的比值。一般而言,任何片幅的相机,当其比值达到0.46(参照尼柯尔PC28透镜调整镜头横拍时的比值)时就应该能满足各种场合的建筑摄影。按此值推算,不同片幅相机的平移量应为:(见图15表格)
镜头的像角 普通相机镜头光学系统的光轴与胶片画面中心轴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镜头的基准像场可按胶片画面的对角线尺寸设计。但对透视调整相机来说,镜头的基准像场必须比胶片画面的对角线尺寸大得多,否则在透视调整时胶片的画面就会移到镜头的基准像场以外。因此,透视调整相机的镜头需要有一个大像角来与相机的透视调整量相匹配,这对能否有效发挥机身的透视调整功能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在透视调整相机所配套的镜头群中一定有与机身平移量完全匹配的镜头。
透视调整相机
35mm相机及其透视调整镜头 如果对胶片的片幅没有刻意的要求,配有透视调整镜头的35mm单反相机应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但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易,而且一般都拥有可互换的、丰富的镜头群。尼康、佳能、徕卡美能达等相机厂均生产透视调整镜头,如佳能相机的TS-E 17mm、24mm、45mm和90mm透视调整镜头,徕卡R系列相机的28mm透视调整镜头,美能达相机的35mm透视调整镜头,尼康相机的24mm、28mm、35mm 和 85mm透视调整镜头。
120型透视调整相机 这种相机是指通过曝光窗处磨砂玻璃屏取景的相机,对影像可作透视控制调整,镜头和胶片后背均可更换。120型透视调整相机的吸引力在于它具有散页片型相机的大部分基本功能而又可以在日光下方便更换120胶卷,同时在价格、体积、重量、可操作性,以及胶片的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散页片型相机,因而在建筑摄影中应用十分广泛。骑士VH-R 69、Arca-Swiss F69、Plaubel 69W proshift、林哈夫 Super Technika23以及哈苏FlexBody和ArcBody等机型都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120型透视调整相机。
散页片型相机 散页片型相机是指那些能拍摄4×5英寸、5×7英寸、8×10英寸胶片的相机,其中4×5英寸是使用最广泛的机型。尽管该类相机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操作复杂,每次拍摄又都使用散装页片,但大底片能获得颗粒细腻、质感真实的效果,并能通过调节镜头板和后背的仰俯、平移、升降来控制影像的景深和全方位的透视校正,因而在建筑摄影(特别是商业摄影)中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散页片型相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便携式(折合型)和单轨式。前者镜头板的升降和仰俯摆动虽不如后者的幅度大,但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林哈夫Technika 45、骑士(Horseman)45FA是便携式的代表,而瑞士仙哪(Sinar)、荷兰金宝(Cambo)45SF和骑士LX机型则是单轨式的代表。(编者注:关于大片幅相机摄影可参考本刊2001年第10期的“大片幅摄影”专题)
视觉要素
建筑的形体、线条、尺度比例、质感和色彩是建筑摄影中视觉要素的主要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要素并不是以相同的地位在画面上同时出现,特别是当摄影师需要突出表现建筑的某一特征时更是如此。在画面中需要重点突出那些视觉要素取决于照片的用途,也取决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
形体 它能让人感觉出建筑空间的深度,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真实世界。当用平面形式的照片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建筑时,其表现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赖于运用视觉透视和利用阴影来提高建筑的空间感
轮廓 建筑是三维空间的形体,但在人的视觉中又常常会以二维空间的形状出现,其最典型、最单纯的形状就是轮廓剪影。当建筑处在背光面时,光线从建筑的背面射来,在强光的烘托下,轮廓剪影成了建筑的主要视觉要素,而空间、质感、色彩等等其它要素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拍摄时要善于运用各种视角、光影,把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轮廓加以利用和强调,使其能简洁、清晰、鲜明地表现出建筑的视觉形象。
线条 线条在建筑的视觉要素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摄影中,线条的概念常常不是在被摄体上直接以“线条”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构件的外形特征在画面上显示出来,如建筑的柱子、墙体、屋顶、楼梯、栏杆等等构件在照片上都可能会以各种线条的形式出现。
摄影作品
德国摄影师Matthias Heiderich的“The City of the Future”未来之城建筑摄影。照片中的建筑位于柏林的Hansaviertel汉萨街区,是为迎接1957年国际建筑展而兴建,在1955至1960年间相继落成,风格为当时盛行的现代主义和尚处于萌芽时期的后现代主义建筑
参考资料
Matthias Heiderich 建筑摄影.思念往昔.2012-06-2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7:50
目录
概述
摄影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