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才子
正德年间(公元1488—1521年)十文学家的并称
弘治、正德年间(公元1488—1521年)十文学家的并称。《明史·文苑·李梦阳传》:“弘治时,宰相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独讥其萎弱,介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十才子”多是“前七子”成员。
代表人物
弘治十才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
王九思
人物简介
李梦阳
李梦阳,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前七子”之一,与何景明并称文坛领袖。出身寒微。曾祖父赘于王氏,父恢复李姓弘治六年(1493)举陕西乡试第一,次年中进士。因连丧父母,在家守制。直到弘治十一年,出任户部主事,后迁郎中。弘治山西布政司经历,不久又因他事下狱,赖康海说情得释。刘瑾败,复起任原官,迁江西盛唐。他的主张影响甚大。《明史·文苑传》说他与何景明“倡导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翁然宗之”。然而,李梦阳过于强调格调、法式,未能很好地从复古中求创新。尤其在他与何景明的辩论中,意气用事,论点更趋偏激,导致刻意古节、泥古不化的流弊,甚至走上抄袭剽剥的道路,反而扼杀诗歌创作的生机。直到晚年,他有所悔悟,在《诗集自序》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今属河南省)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徐祯卿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边贡
边贡(1476 ~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朱应登
朱应登明朝著名文学家,年五十岁。应登才思泉涌,落笔千言,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十才子”,又为“弘治七子”之一,还与顾璘、陈沂、王韦并称“金陵四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官南京户部主事、知延平府,以副使提学陕西调云南,升迁为布政司右参政,所至以文学饰吏事。后因恃才傲物,中飞语,罢归。卒后李梦阳为作墓志。应登著有《淩溪先生集》十八卷行於世。明末俞宪所辑《盛明百家诗》中将朱应登与朱日藩诗作合并编成《二朱诗集》。子日籓,嘉靖间进士,终九江知府。能文章,世其家。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
陈沂
陈沂苏轼学行,因号小坡。正德十二年进士,官编修,嘉靖中以行太仆卿致仕。工诗文书画,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俊”。相传他在六七岁时就能模仿前人画迹。年长,好画山水,在翰林院时与名画家文徵明为同僚友好,经常切磋研讨,对于技法有进一步的提高。他在做官的历程中,对于所经历的名山大川,都留心观察,临写成为画卷。
郑善夫
郑善夫(1485~1523)明代官员、儒学家(阳明学)。字继之,号少谷,又号少谷子、少谷山人等,闽县高湖乡(今福州郊区盖山镇高湖村)人。弘治进士,正德初始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辞官。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以谏南巡受杖。嘉靖初起为南京吏部郎中。善书画,诗仿杜甫。著有《郑少谷集》、《经世要谈》。
康海
康海(1475--1540)明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5 19:19
目录
概述
代表人物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