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虚故居
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天虚故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龙城镇龙街68号。其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左联”作家张天虚的居所。
历史沿革
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天虚故居建造而成。
宣统三年十月十八(1911年12月8日),张天虚诞生于一栋临街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即张天虚故居。
1987、1993年,张天虚故居先后维修过瓦顶、铺面以及深挖过东、南、北三面排水沟,基本解决了室内严重浸透渗水的情况。1987年,在昆明市人民政府和呈贡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了修缮后,张天虚故居陈列展出了张天虚在各个时期参加革命活动的照片和他的文学创作,楚图南特为之题字:“张天虚故居”。
2008年,云南省呈贡区对张天虚故居进行了整体修缮,房屋仍保留原建筑样式和风格,并在建筑内展陈了革命作家张天虚的生平事迹及相关物品,作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
2009年,张天虚故居被列为市级(昆明市)挂牌博物馆。
建筑格局
张天虚故居是一座四合院二层楼,为土木结构前三后三中四耳传统民居,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93平方米,建筑面积139平方米。其前三间临街为铺面,铺面正中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匾额“张天虚故居”。进入门厅,左右两边是“前言”“革命作家张天虚”“张天虚生平简介”“张天虚简历”几个小展框,故居的右厢房是第一部分“故乡求知”;左厢房是第二部分“西南二士”;第三部分为“抗战作家——随军战地宣传”;最后是第四个部分永恒怀念。从门厅后面的天井看,张天虚故居是一个颇具昆明特色的四合院。
文物遗存
张天虚故居当街底层铺面正中悬挂着楚图南题写的匾额“张天虚故居”。
《铁轮》是一部由张天虚撰写的长篇小说,近五十万字。它主要是围绕主人公潘祥生展开的人物事迹,潘祥生是浙江某地的一个贫苦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在农村造反失败后逃到上海当了工人。苦难的环境下,迫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来,潘祥生在斗争中,经过艰苦磨炼,一步一步地走上革命道路。郭沫若在《〈铁轮〉序》中,盛赞了张天虚这种“青年人的气概,青年人的雄心,青年人的正义,青年人的努力”。他说:“天虚以一个不满二十三岁的青年费了三年的心血,经了几次的打击,写成了这一部五十万字的《铁轮》,这正是我们年轻人应有的气概。”
历史文化
张天虚,原名张鹤,昆明呈贡人,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民国十九年(1930年),张天虚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走上了革命文艺创作的道路,其巨作《铁轮》是“左翼”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赴延安参加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张天虚随六十军参加台儿庄等战役;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他赴缅甸仰光,担任《中国新报》编辑,进行抗日宣传;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10日,张天虚在昆明病逝,年仅29岁。张冲将军为之筑墓于昆明西山聂耳墓侧。
2021年4月29日下午,云南省某戏剧学院把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到张天虚故居等呈贡红色教育基地进行2021年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三次学习,结合学习《学党史、强党建、育新人》理论文章等内容,与部分师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汲取奋进力量”沉浸式学习体验活动。
文物价值
张天虚故居属于红色文化遗产,由政府派专人直接管理,同时它也是红色文化学习基地,主要宣传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保护措施
张天虚故居已被挂牌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呈贡区革命遗址、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等。
1986年5月13日,张天虚故居被呈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呈贡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划定的保护范围以故居四周围墙为起点外推、东1米、西3.4米至龙街街道、南2米、北0.6米;建设控制地带由保护范围外推,东18米、西6.6米、南4米、北4米。
2011年1月17日,张天虚故居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2月21日,张天虚故居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张天虚故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龙城镇龙街68号。
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政府地点出发,驾车行驶4千米左右,预计需要13分钟即可抵达张天虚故居。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6 18:4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