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男,汉族,1968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
济南市,
中国共产党党员,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68年6月,张立新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86年9月—1990年6月,在
山东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4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1994年12月—1998年6月,在美国爱默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8年7月—1998年12月,任美国爱默瑞大学助理教授。
1998年12月—2001年10月,任美国Microbia生物制药公司高级科学家。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任美国CETEK制药公司微生物学部主任。
2004年1月—2006年2月,任美国SynerZ制药公司董事长。
2004年10月—2006年2月,历任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药物研究室主任。
2006年2月—2016年6月,历任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微生物所结核药物研发中心主任。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3年2月—2015年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教授。
2016年6月,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4年4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张立新利用自主构建的中国南海微生物天然产物资源库,进行高通量筛选活性化合物,解决了传统的单个钓鱼式的药物筛选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创新药物的巨大需求的问题,发现了其作用机制并提高产量,揭示了库中青蒿素类的新环内过氧桥键合酶的功能和机制,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真菌药物新机制。
张立新以合成微生物学为主线,将激活微生物天然产物“暗物质”的上游基础研究突破与下游微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聚焦智能生物制造领域前沿关键科学问题“生物反应器内物质能量信息转化规律及跨尺度适配机制”和“卡脖子”技术问题“规模化量产”,把合成生物学上游研究与生物反应器工程相结合,形成生物过程研究,通过菌株、工艺、装备一体化的基础研究,阐明了细胞代谢转换机制。
截至2024年4月,张立新在《自然生物学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截至2024年4月,张立新主编或参编7部学术专著(英文4部)。
截至2021年5月,张立新获33项发明授权专利。
人才培养
据2024年4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数据,张立新已指导博士生16人,硕士生11人。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立新为中国微生物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评)
“张立新在微生物药物生物制造领域作出了卓越学术贡献。”(欧洲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