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安诗选
2002年内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张问安诗选》是2002年11月出版的诗集,由胡传淮选注,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学习委编。
简介
张问安诗选》,文史专家胡传淮选注,2002年11月印行。张问安,四川省蓬溪县金桥镇两河口人,清代蜀中著名诗人,与
张问陶(号船山)并称“二雄”。其诗体裁多样,内容广泛,风格沉郁,但目前学术界对他缺乏研究。为了发掘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推进巴蜀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胡传淮编选了《张问安诗选》,并由蓬溪县政协主席冯佳才作序。全书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诗选,从张问安诗歌中选择200首进行注释,选诗精要,注释简明扼要;第二部分为附录,选注者从有关总集、别集、笔记、方志、族谱中,发掘出了大量难以见到的张问安的资料,并汇编成集。所收资料言必有据,考辨扎实可信,为研究张问安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该书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张问安诗歌选注本,填补了张诗研究的一大空白。
序言
冯 佳 才
蜀北蓬溪,环邑皆山,溪水萦回,风土秀丽,人文蔚起,明代学者黄辉誉之为“梓东邹鲁”。千百年来,蓬溪英才辈出,清代诗人张问安就是其中之一。
张问安(1757—1815),字悦祖,一字季门,号亥白,祖居今四川省蓬溪县任隆镇黑柏沟村大樟树湾和金桥镇翰林村两河口(该地原属遂宁所辖,1954年划归蓬溪县)。高祖张鹏翮(1649—1725),清代康熙朝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祖张懋诚(1667—1737),官至通政使、署工部右侍郎;祖张勤望(1694—1757),官至山东登州府知府、署登莱青海防兵备道;父张顾鉴(1721—1797),官至云南开化府知府;弟张问陶(1764—1814),号船山,清代著名诗人,一代诗宗,与袁枚、赵翼组成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名满天下;妻陈慧殊(1755—1783),清代女诗人,著有《香远斋稿》,人称“女翰林”。
张问安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考中举人,例授教职不就,遂遍游名山胜水。后家居奉母,以图史自娱。曾主讲四川华阳、温江书院,诱掖后进,多所成就。著有《亥白诗草》8卷,存诗800余首。张问安与弟船山,享誉清代诗坛,皆一时之杰,并称“二雄”。时人将张氏兄弟二人比拟为西晋的兄弟文学家陆机、陆云和宋代的兄弟诗人苏轼、苏辙。张问安的诗歌在清代诗坛影响较大。清代画家、诗人王学浩云:“读之但觉其语淡而味腴,节短而韵长,盖将韦孟之外,另辟一径,以与唐人争席也。”清代学者李星根评亥白诗云:“兄弟竞爽,旗鼓相当。虽天才雄放,文采风流,照应四国,若稍稍逊乃弟一筹;至于抚山范水,刻画杜陵,唐突康乐,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殆有过之,无不及焉。”在《清史稿》《四川通志》《益州书画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四川历代文化名人辞典》等著作中,都对张问安其人其诗给予了较高评价。张问安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珍惜发扬。然而,由于他一生式微,长期沉没下层,行踪若明若暗,致使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其诗集,也长期尘封于图书馆,难以为普通人所知晓,更不能展现其风采于改革开放的今天。数典不应忘祖,让故乡先贤长久地埋没于荒榛蔓草中,的确可悲可叹!正如一位清诗研究专家所言:张问安是一块“沉埋的丰碑”,有待于今人去挖掘、去解谜,使之重新矗立于世间。
县级政协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主要是以“三亲”史料和地方历史文献两大部分为对象。本会文史学习委员会选注、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专辑《张问安诗选》,旨在从文史的角度,发掘和研究蓬溪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提高蓬溪的知名度,推动蓬溪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作为蓬溪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的先贤,继承他们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因此,对清代诗人张问安进行宣传、研究,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我县政协文史学习委不可推卸的责任。
通读《诗选》,我感到有三个特点:
首先,选诗精到。选注者胡传淮先生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则,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从800余首亥白诗中精选出200首进行简注,做到了诗作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所选诗作题材广泛,有抒情、叙事、写景、咏物、咏史等作品,尤以描写蜀道、三峡、岭南等地的山水诗为主。在体裁上,做到了古体、近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次,注释简明扼要。选注者对诗中本事、地理、历史、典故、生僻词语,一般都加以注解,难读的字都注了音。选诗难,注诗更难,注解亥白诗这样从来没有人注解过的诗作尤其难,但选注者知难而进,参阅各地地方志、家乘,走访有关专家,进行认真考证,做这种开生荒的工作,其治学精神,令人钦佩!
最后,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史资料,弥足珍贵,可以说是从清代迄今有关张问安研究资料较全面、完善的汇编,为人们研究张问安其人其诗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蓬溪有着丰厚的诗词遗产。今天,我们应珍视并善于挖掘、整理和利用它们,使其成为一种精神财富。我衷心祝贺《张问安诗选》付梓问世,并殷切希望更多的人珍爱我们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
诗选
定州道中
班马萧萧下碧湾,一林枫柏染秋山。
数声啼鸟不知处,人在清风明月间。
早发安居道中
残月忽堕地,鸡鸣闻榜歌。
近山村市小,夹岸竹林多。
烟敛日初上,江清水易波。
黄绸怯朝冷,支枕望岩阿。
初抵里门作
碧水丹山取次收,年年湖海叹淹留。
客儿久共名康乐,下泽常惭说少游。
过眼三湘甲争鸟,伤神万里一归舟。
输人往事通巴焚,乘传西来拥碧油。
折枝桃花
尘沙扑面疏游屐,三月红桃始见花。
长忆小园深坞里,临流一树最夭斜。
送柴俭堂归平陆
先生读书处,门对中条山。
林火乍明灭,白云时往还。
开窗映繁绿,隐几长啸间。
到日方朱夏,琴尊好闭关。
魏 城 驿
照影寒流欲上潮,一林松桧雪初消。
晓风残月丹沙岸,古驿斜临金带桥。
野 泊
迢迢岸鼓欲三更,皓月真开不夜蜮。
一字帆樯齐睡熟,独推乌榜听江声。
涪江道上
疏林摇曛黄,天寒远沙退。
旷野不逢人,昏鸦立牛背。
水凫接天飞,回翔下薮泽。
涪江似湘江,波流自然碧。
泊 重 庆
人家高出翠微间,石上层城匝地环。
一种市楼灯火夜,清辉寒到月中山。
巴 东
春岸无波落涨痕,竹篱隔水自成村。
秋风亭址迷荒础,依旧寒江逼县门。
潼 川 府
密竹团村色,晨炊启稻香。
人来沙岸远,山抱郡楼长。
洵美真吾土,回流宛一方。
明朝射洪路,好醉酒炉旁。
嘉定道中
天然图画枕江开,碧树丹枫绣作堆。
才过嘉州棹歌起,一声软乃万滩来。
黄州道中
萧萧风竹隔溪湾,白鹭临流自往还。
一带春林茅屋外,菜花黄处有青山。
宴 坐
净几明窗映碧纱,堆床书帙任横斜。
坐来大有江乡意,门外一枝红蓼花。
哭船山仲弟(三首)
惊心三月姑苏耗,到眼京华一纸书。
天纵忌才胡至此?人真无命待何如。
一官久已浮云似,十年难忘判袂初。
怪底近来消息断,可知魂早返乡间。
翰苑群钦彩笔挥,东莱出守未全非。
忽传解绶回应早,何意投人事转违。
诸女多年迟许嫁,一家无计遂言归。
挂帆径拟来迎汝,老母晨昏却倚谁?
雁行中断黯伤神,辗转思量现在身。
小弟官仍栖浙水,大家儿况是清贫。
诗名自足传千载,佳节真看少一人。
此后艰难多少事,书堂无语独沾巾。
编者
胡传淮,生于1964年,四川省蓬溪县人,文学学士。系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主任,张船山研究会学术顾问。出版专著70余部、发表论文、诗词、历史散文等300余篇,共计800余万言。专著主要有《张问陶年谱》(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2005年再版)、《王灼集校辑》(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大英风物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张鹏翮诗选》(2000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张问安诗选》(2002年出版)、《烬余录注》(201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张鹏翮研究》(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201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2013 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船山诗草全注》(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第一副主编)、《蓬溪诗存》(2005年出版)、《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蓬溪文史资料精选》(201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蓬溪家谱序跋集》(2010年出版)、《张问陶资料汇编》等。已在《社会科学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韵文学刊》《苏州大学学报》《收藏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张问陶年谱》,《光明日报》评其为“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被《清史》《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诗歌通史》《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清诗考证》《清代文学研究书目》《元明清诗文研究著作书目索引》《巴蜀文学史》《遂宁市志》《遂宁古今人物》《蓬溪县志》等多种文献引证或著录;论文《洗百年奇冤,还高鹗清白——高鹗非“汉军高氏”铁证之发现》,解决了红学中的一大悬案,已写入《红学通史》。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十余次获得省、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1 21:0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