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霔
清代书法家
张霔(1659年—1704年),字帆史,号念艺、笨山、秋水道人,馆名绿艳亭,祖籍河北抚宁,移居天津,清代书法家。
艺术风格
幼敏悟,工书善诗,精小楷,取法钟繇、王羲之,草书得张旭神骨。他的隶书直学汉碑,借以摆脱宋隶之习,是较早提倡碑学的书家之一。
轶事典故
其人其事鲜为人知,一般文献或工具书均不载,仅散见于畿辅的地方志及清人诗文集中,主要者有三:
1、龙震的《记亡友张帆史交情始末》曰:
友人张?,字念艺,又字?史,号笨山。其读书处近水,额曰“?乃书屋”。每见帆影爱之,因又号帆史,复名其书屋曰“帆斋”。本封翁闻予公冢男也,因其伯子方伯公鲁庵居长,乃行第二。有弟字念兹,好勇,举武孝廉。封翁闻予公旧随其兄光禄明宇公业盐于长芦,遂家天津,帆史即天津生也。十二岁时善临钟王、石刻,十六时擅诗名。由明经授中书舍人,仍乡试,累不第,遂不仕,杜门著书。与二三贫士作文字交,一二缁黄为方外友往来,知名之士慕其名而造之,帆史不拒亦不恋也。予先大人与其父闻予公曾同贫贱患难,又同业盐于长芦,及张氏昌大,予家亦丰足。予与帆史固世好兄弟也……(二人)相敬爱,或一月一聚,或十日一聚,或一二日即一聚,或连日夜相聚,聚时即觅题吟诗,互相删较为乐,如此者十二年如一日也。……帆史生于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五日,卒于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六月二日。著诗万余首,常畏火劫,乃石匣藏之,曾云“过五十当删定也”。岂意生四十六年而即长往乎。……甲申(1704年)十月一日书于姑苏金阊门外之庄园。[13]
按,龙震(1657~1726年),字文雷,号东溟,天津人。工诗,著有《玉虹草堂诗集》。《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7有传。
2、陈仪的《玉虹草堂龙东溟传》云:
张笨山,名?。兄为方伯,门业甲三津,而笨山萧然无所与。尝科头趿履行街衢,或为车马客所辟易。居如村舍,自题曰“帆斋”,又营别室于帆斋之右,亦曰“帆斋”。客征其故,笨山曰:“吾所居则帆斋也,既为帆斋,容有常处乎?此帆斋之义也。”因唏嘘太息,人皆怪之,独东溟心知其意。东溟豪气机敏,踔厉风发;笨山则萧散恬泊,如山间林下人,取趣不同,而相得欢然无间。笨山草书全得张颠神骨,诗似青莲,天马行空,不可羁络。[14]
按,陈仪(1670~1742年),字子?,直隶文安(今河北文安县)人。张霔之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授编修。雍正年间任京东营田观察使,营田于天津,筑围开渠,沿海滩涂尽变良田。《清史稿》卷291有传。
3、嘉庆十年(1805年)的《长芦盐法志·人物》载:
张霔,字念艺,号笨山,抚宁人,移居天津。幼敏悟,工书,擅诗名。由岁贡生官中书舍人。……著有《?乃书屋》、《弋虫轩》、《星阁秦游》诸集。[15]
以上所言信而有征,可知张霔(1659~1704年),祖籍抚宁(今河北抚宁县),因父张闻予、伯父张明宇为长芦盐商,遂居天津。他出身豪门,由贡生官中书舍人。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杜门著书。居若村舍,粗头乱服,如山间林下人。
张霔12岁时善临钟王、石刻,尤工草书,得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神骨。梅成栋云:“先生书法逸古苍劲,人以为宝。城内‘无量庵’额三字系公手书,过者无不仰羡,后为僧换去。”[16]其书法墨迹极罕见,所幸河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草书轴,系纸本,纵117厘米,横29厘米。文曰:“‘洗尽二王恶札,得书中三味’语,莫认作颠话。”署款“张霔书言”,款下钤白文“张霔之印”,右上角钤 “家在孤竹国中” 长方形朱文印(图一○)。其语似出自《海岳志林》“徽宗命元章书《周官》篇于屏,书毕掷笔于地,大言曰‘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17]意思是说书法要从二王的窠臼中挣脱出来,有所创新,才能发扬光大。米芾,人称“米颠”, 张霔秉性与其有相似之处,书之,当有其思想与目的,或是阐明书学主张与观点,故此轴写得纵横豪迈,酣畅淋漓,有高视阔步、旁若无人之慨,恰如刘熙载所言:“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18]这是所见张霔的书法作品,亦是传世最早的天津书法家作品,颇为珍贵。
著作
著有《帆斋逸稿》、《绿艳亭诗文稿》8卷,《弋虫轩诗》1卷,《读汉书绝句》《读晋书绝句》《欸乃书屋集》《秦游集》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8 17:47
目录
概述
艺术风格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