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弥(读作mí)是现代汉语一级字(常用字)
字源演变
彌和瀰
形声字。此字在西周金文中写作“瓕”,字从弓、玺声。从弓,表示这个字的本义与弓箭有关;玺作这个字的声旁,表示读音。“瓕”之初文。春秋金文或从“𣍓”声。 《说文》篆文从“玺”声。 《玉篇·弓部》:“瓕,同彌。” “彌”为“㣆”之异体。彌后世又加旁分化出“瀰”,表示满,遍之义。。
现行的简化字“弥”原是“彌”的异体字。由于彌和瀰二字为古今字关系,故此简化学一律简化为“弥”表示。
《说文》:“瓕,弛弓也。”本义是放松弓弦。引申有满义。齐镈:“余弥心畏忌。” (我满心诚服敬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张守节正义:“弥,满也。”。《小尔雅·广诂》:“弥,久也。”蔡姞簋:“弥厥生灵终。” (长寿善终)墙盘、齐镈均有“弥生”,义为长生、长寿。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久长也。从长尔声。武夷切
说文解字注
原文
镾,久长也。从长,尔声。
注释
镾今作“弥”,葢用弓部之“㣆”代镾而又省王也。弥行而镾废矣。《汉碑》多作㣆,可证。镾之本义为久长,其引申之义曰大也、远也、溢也、深也、满也、徧也、合也、缝也、竟也,其见於《诗》者,《大雅·民生》《卷阿》传皆曰“弥,终也。”《周礼·小祝》叚为“敉”,《史记》、《礼书》叚为“摩”,武移切。十五、十六部。
康熙字典
弥古文
玉篇》同弥。
广韵》武移切。《集韵》《韵会》民卑切。并音迷。《说文》:弛弓也。
又《玉篇》:徧也。《周礼·春官·大祝》弥祀社稷祷。注:弥,犹徧也。
又《类篇》:终也。《诗·大雅》:诞弥厥月。传:弥,终也。
又《广韵》:益也。《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又《广韵》:长也,久也。
又远也。《左传·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注:弥远也。
又祲也。《周礼·春官·祲》:掌十煇之法,七曰弥。注:弥者,白虹弥天也。
又弥缝,补阙也。《·系辞》:弥纶天地之道。疏:弥,谓弥逢补合。《左传·僖二十六年》:弥缝其阙。
又弥弥,犹稍稍也。《前汉·韦贤传》:弥弥其失。
又弥龙,车饰。《史记·礼书》:弥龙所以养威也。注:索隐曰:谓金饰衡轭为龙。
又扞弥,国名。《前汉·西域传》:扞弥国,今名宁弥。
又姓。《广韵》:三辅决录有新丰弥升。
又羌复姓,後秦将军弥姐婆触。
又《类篇》绵批切,音迷。嫛弥,婴儿也。《礼·杂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注:婴,犹嫛弥也。
又《韵会》母婢切,弥上声。《类篇》:止也。《韵会》:息也。《周礼·春官·小祝》:弥灾兵。《前汉·李广传》:弥节白檀。注:弥节,少安之意。《韵会》:通作弭。
(㳽)《广韵》武移切《集韵》《韵会》民𤰞切,𠀤音弥。渺弥,水旷远之貌。《木华·海赋》渺弥湠漫。又《广韵》绵婢切《韵会》母婢切,𠀤音弭。弥弥,水流貌。《诗·邶风》河水弥弥。又水满也。《诗·邶风》有弥济盈。又《广韵》奴礼切《集韵》《韵会》《正韵》乃礼切,𠀤音祢。又《集韵》母礼切《正韵》莫礼切,𠀤音米。义𠀤同。
《正字通》同弥。俗省作㳽。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展示
音韵汇集
韵书成集
中上古音
参考资料
.国学大师.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51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