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杀伤性武器。弩机作为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发明之一,在公元前就成为我国军事中的重要武器,直至1100年才传入欧洲。
定义
弩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
杀伤性武器。
组成
弩由
弓和弩臂、弩机三个部分构成:弓横装于弩臂前端,弩机安装于弩臂后部。
弩臂用以承弓、撑弦,并供使用者托持;弩机用以扣弦、发射。使用时,将弦张开以弩机扣住,把箭置于弩臂上的矢道内,瞄准目标,而后扳动弩机,弓弦回弹,箭即射出。
弩箭有方头的(方镞箭)、
角锥头的、梯形的等,有的带倒钩。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战国时期的弩机可以和近代的
来复枪相媲美,是古代
工程技术的杰出成就之一.
弩的历史
先秦
据传,是战国时期
楚国的琴氏“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发明了弩(春秋时期,地处南方的楚国在扩展疆土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
少数民族部落发生冲突,从中受到启发,学到弩的制造方法也是自然的。)。弩发明后,不断得到改进,主要体现在弓力的不断加强和弩机的改进上。据记载,当时一张弩质量为369kg,
最大射程可达800m。这样的弩
单靠人两臂的力量当然是拉不开的,必须由力士以坐姿用两条腿两只手合力张弩(踏张)或利用机械的力量。
弩上最重要的青铜组件。出现于战国,盛行于
秦汉,是古代远射兵器中最早的青铜机械装置。包括外框部分的”郭”,钩住和放开弓弦的“牙”,作为扳机的”悬刀”及瞄准的“望山”。用这种弩射出的箭更准确,更具
穿透力。
到了战国时期,攻守双方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更大的弩。例如《墨子·备高临》中的“连弩之车”,所用之箭长1.9m,尾部有绳,在射出之后可以卷回再用。
对于当时以步兵和
车兵为主构成的难以横向移动的大型方阵来说,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与威慑力,所以为当时兵家所重。如公元前260年发生的
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强弓硬弩发挥了巨大作用,最终将
赵国主将
赵括射成“
刺猬”,取得了这场夺天下之战的胜利。
汉代
汉代的弩机制造趋于成熟,东汉时则达到了鼎盛时期。其中,由汉代掌宫内营造杂作的官署中尚方监作的弩机(中尚方弩机),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多有铭文,详细记述弩机的制造时间、制作机构、弩机石数、监作人和工匠姓名等。就笔者所见,目前仅有三个年号的中尚方弩机,即延平元年(106年)、永初二年(108年)、元初二年(115年),时代均为东汉时期,分别隶属于两个皇帝(殇帝、安帝),前后不足10年。
考之于历史,中尚方弩机的制造与邓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朝听政之初的殇帝延平元年(106年),邓太后就亲自下诏书,由中尚方监作弩机,在安帝永初二年(108年)和元初二年(115年),又分别制造了两批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这种中尚方弩机设计合理,制作精良,美观实用。其望山高大,有利于远射距离的选择;悬刀双层加厚,不仅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握持舒适,还增加了艺术美感;郭匣两端突出,便于在弩臂中固定。汉安帝亲政后,监造机构虽改变,但弩机的造型与延平元年和永初二年弩机相比完全一样。
在历代青铜弩机中,仅有东汉延平元年、永初二年和元初二年这三个年号为
中尚方监作,前后不足10年,而且延平元年、永初二年弩机还是由皇太后亲自下诏书制作的,这在弩机制造史上实属首例。中尚方监作弩机的存世量也非常有限。此外,通过下诏书制作弩机,这在弩机铭文中实属首见,也是邓太后执政期间的一大创举。
时隔30余年后的永寿二年(156年)和延熹五年(162年),汉桓帝也曾效仿邓太后下诏书制作弩机,但并非由中尚方监作。因此,由中尚方监作的弩机不仅前无古人,更是后无来者,邓太后作为一名临朝听政的女政治家,对弩机的制作如此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她的治国才能。
唐宋
唐朝是中国
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它的版图扩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北达
西伯利亚,西接
帕米尔高原,南到南洋诸岛。这自然和唐代军队的战斗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唐军以
轻型步兵和骑兵为主,讲求
机动性,弓弩作为主要射远
兵器装备了唐朝大部分军队。据《太白阴经》所载,唐代军队一军人数为12 500人,装备弓12 500张(附弦37 500条,箭3 750 000支),弩2 500张(附弦7 500条,箭250 000支),装备比率各占100%和20%。
弓和弩的装备有重叠,有的士兵既配弓又配弩。唐军装备的弓分为
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4种,长弓步兵用,角弓装备骑兵,稍弓和格弓为皇朝
禁军或狩猎所用。弩有臂张弩、角弓弩、木车弩、大
木车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7种。臂张弩和角弓弩属于轻弩,装备单兵使用,其余的都属重弩,如
大木车弩,需用
绞车张之,箭的尾羽是铁制成的,箭出时“声如雷吼”。另外还有一种车弩也是设在绞车上,一次能同时发射7只箭,可射七百步,所中城垒,无不摧毁。这些重弩由于过于笨重,发射速度又慢,不适于野战,所以一般只用于攻守城战斗。弓在唐时不是管制兵器,而弩绝对禁止民间持有,以防止农民起义军用其对抗朝廷。
宋朝是弩的主要使用朝代,宋军兵器以弓弩为主,弓弩兵在宋军中占六成以上,由于弓弩是主要兵器,所以宋朝时衡量一个人的武艺,都是以
臂力作为第一标准的,即看能挽开多少斗的弓。据记载,当时强弩的力量为369公斤,最大射程可达800米。这样的弩单靠人双臂的力量当然拉不开,必须由力士以坐姿用两腿两手合力张弩或利用机械的力量方可。
宋军的弩种类很多,突出的有两种,一为
床子弩,二为
神臂弓。
神臂弓其实也是一种弩,装有机关,但可由一人发射,射程也可达370多米,且可贯穿重甲,令金军胆寒。床子弩是一种
重武器,是依靠几张弓的合力将
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几人拉弓才可拉开,射程可达1500米,确实当时的远程武器。
檀渊之盟前夕,契丹大将萧达览即是中了床子
弩箭阵亡的,使契丹士气大挫。
弩的出现后,由于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因而使得各地的兵器
制造者和发明者不遗余力的革新改造。弩的发展就极复杂,创造了许多适应不同战争的需要和各种兵种需要的弩。
介绍制作
自制弩机的
关键部件是弩机,从为数众多的出土铜制弩机可以看出其结构:弩机铜郭内的机件有
望山(
瞄准器)、悬刀(扳机)、钩心和两个将各部件组合成为整体的键。张弦装箭时,手拉望山,牙上升,钩心被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刻口,这样,就可以用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
弩臂上方的箭槽内,使箭栝顶在两牙之间的弦上,通过望山瞄准目标往后扳动悬刀,牙下缩,箭即随弦的回弹而射出。
弩的具体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
准星);西汉开始弩的“望山”上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
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
命中率发射时中国
传统弓是由多种材料粘合而成的
复合弓,其制作过程复杂、所用材料繁多,并且做工、选材都要依据适宜的季节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