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信,
泰州如皋城郊(今江苏
如皋市)人。生于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年),十九岁入
天庆观,供洒扫之役。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年),遇异人授道。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去世,享年76岁。
个人简介
徐守信,如皋城郊人,生活于北宋后期,生卒不详。少孤,年轻时役于天庆观。嘉年间,得天台道士佘元吉授以神仙抱一之道,徐守信刻苦修炼,深得其旨,尤长于预测学,有神翁美名。哲宗无子,为皇位继承人举棋不定,遣使询问徐守信。徐曰:“上天已降嗣矣!”再问,只书“吉人”付之。后来,正与徽宗
赵佶相符。从此,神翁名声大振,徽宗赐号“静虚先生”。明代以前,徐守信位列八仙之一,金代
侯马墓葬砖雕、元初
永乐宫壁画《八仙过海》、
马致远戏曲《三醉岳阳楼》均有徐神翁形象。至明中期,
吴元泰所著《
东游记》才将徐神翁换成何仙姑。现如皋灵威观祖师堂中徐守信位列乐子长之左。
生平经历
徐守信自幼丧父,嘉祐四年(1059)在如皋仁威观(今
灵威观)被浙江天台山道长佘元吉一眼看中,收之为徒。此后,得其真传,刻苦修炼,深得要旨,尤其在预测学方面,达到“言事必中”、言人祸福,“必应”令人折服的高超水平。
宋哲宗因无子继承皇位,于元符二年(1099)遣使引徐守信相见,特以立嗣之事相询。徐守信缓言答道:“上天已降嗣矣!”说完,以指沾茶,在案上写下“吉人天相”四个大字。哲宗不解其意,守信曰“:日后自当应验。”
建中靖国元年(1101),端王赵佶继位,号徽宗。众人方才领悟徐神翁“吉人天相”的真谛。“吉人”为赵佶之名,“天相”为上天之意。由此,徐神翁名声远扬。徽宗亲作《天真降临示现记》颁示天下,并授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赐徐“虚静冲和先生”。
人物轶事
徐神翁有一个弟子,叫苗希颐,在徐神翁左右数十年。他编了一本《徐神翁语录》。该书记载,徐神翁遇神仙後得道。此後,日诵《度人经》。有人向他问未来的事,他常常用经中的语句来回答。他得道後,仍常携一扫帚,洒水扫地。人们呼他为徐二翁。发运使蒋颖叔,根据经书中有“神公受命,普扫不祥”之句,称这位老是拿扫帚的活神仙为“徐神翁”。此後,人们也就都叫他“徐神翁”了。
除了“神算”预言未来之外,徐神翁还有一个颇受人注目的本事,就是为人治病。和铁拐李一样,徐神翁也常背着个药葫芦,这显示着他的治病本领。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皇帝下诏,赐徐守通道号“虚静冲和先生”。此後,他三次被召赴京师。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二十日,“解化”(即“羽化”,道士去世)於上清储祥宫之道院。赠“太中大夫”,葬泰州城东响林东原。宣和年间,人们就在那里建了一座
升真观来纪念他。
历史记载
《如皋县志》载:徐神翁,宋代如皋人。因其时隶属泰州,故《泰州志》称他为泰州人。《海天三仙传》、《道藏语录》中均记述:徐神翁日诵《度人经》,有问修咎者,借经中语以告,言事必中。苏辙《龙川志略》卷九载:“徐神翁不知所从来,日归观中地,时言人祸福,必应。”文中还记述北宋词人秦观求徐神翁指点迷津之事。
《宋稗类钞》卷二八“高宗在潜邸,遇道人徐神翁,甚敬礼之。神翁临别献诗曰:“牡蛎滩头一艇横,夕阳西去待潮生。与君不负登临约,同上金鳌背上行。”当时不知诗意谓何,后两宫北狩,高宗匹马南渡即位,至建炎庚戌正月三日,帝避兵航海,次章安镇滩浅阁,舟落帆于镇之福济寺前,以?晚潮顾舟人曰:“此何滩”曰:“牡蛎滩”遥见山上有阁岿然,问居人曰:“此何山”曰:“金鳌山”高宗乃登焉,入阁见神翁大书往年所献诗在壁间,墨痕如新,方信神翁能前知,为神仙中人也。”
八仙传说
徐神翁曾进入过八仙的队伍,相关记载为:
明·嘉靖三十二年刊本《风月锦囊》记载的八仙有徐神翁。
明·无名氏《贺升平群仙庆寿》变为下八仙一员,下八仙是
王乔、陈戚子、徐神翁、
刘伶、
陈抟、
毕卓、任风子、
刘海蟾。
《
三教九流大观》一书作者指出,出于舞台效果,在八仙中添一女仙,更为人们喜闻乐见。
徐守信墓
《侯马65H4M102金墓》“头戴帽,颔下短须,身着袍,袍子下摆随风而动,袖手而立,肩披蓑衣于颈下扎结,双目微合直视前方。”疑为徐神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