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华(1958年- ),男,湖北当阳人。
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国学院副院长。
1973年1月高中毕业后插队劳动,1975年进工厂学徒,1978年考入
武汉大学历史系学习,1982年获学士学位,后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石泉教授攻读荆楚历史地理与文化,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任教后,主讲中国历史地理、楚文化研究、历史典籍导读、《汉书》导读等多门课程。1988年6月任讲师,1993年6月任
副教授,1997年3月任教授,同年7月增列为
博士生导师。现为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史),《
历史地理》和《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长期以来,注重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先秦历史文化、楚文化的研究与探索,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青年基金、国家教委回国人员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哈佛燕京研究基金及国外合作研究课题多项,出版学术著作一部,合著、主编学术著作各一部,发表学术论文九十余篇,在中国历史地理和先秦历史与文化研究领域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1992.11-1993.12,应邀前往美国西东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被聘为该校亚洲院兼职
研究员,先后访问了普林斯顿、
哥伦比亚、哈佛等大学;
2003.9-2004.8在
美国耶鲁大学从事访问研究,应邀到
宾州、
哥伦比亚、哈佛、波斯顿、麻州、普林斯顿、
洛杉矶、
斯坦福、伯克莱、康乃尔、俄亥俄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
2004.10前往中国台湾中研院文哲所、史语所、
台湾大学、台湾师大作学术讲座。与美欧及台港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往来。
《
周代南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分别于1995年获中南地区优秀图书二等奖、1996年荣获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首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著作三等奖、1997年荣获武汉大学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年;《羕国铜器及其历史地理探析》一文,2010年获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