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通模,男,汉族,1939年11月生于
江苏如皋,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
人物经历
1956年,进入
交通大学学习,同年随
交通大学西迁来到西安。
1961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锅炉制造专业并留校任教。
1983年12月—1988年10月,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系主任。
1988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8年7月—1995年11月,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1998年1月28日—2003年8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徐通模一直从事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电力等领域气固两相流动与燃烧方向的科研工作,并长期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和社会团体的学术工作;首次提出充分发挥一次风向火侧着火优势,以形成稳定着火源的煤粉着火稳定性理论;在中国国内外最早提出组织水平方向浓淡煤粉燃烧的全新构思;发现煤粉燃烧中存在最佳煤粉浓度和最佳浓度比的新燃烧理论,提出了典型锅炉用煤最佳煤粉浓度和最佳浓度比的科学实验数据;发现并掌握了W型火焰锅炉出现短路工况的基本规律,创建了W型火焰燃烧工况的空气动力学参数条件;首次提出强湍动、充满度高的γ型火焰燃烧工况的组织思想和空气动力学参数;首次理论分析发现四角切圆燃烧大容量锅炉炉膛出口烟温气温偏差的主要原因是残余旋流动量流率矩所致,提出用反、正切旋转动量流率矩之比的无量纲准则数来控制和消除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科学方法;发展和完善了管内气固两相流动准则和水平管内气固相流动颗粒沉积关系式,并首次发现空间连续弯头气固两相流动规律和颗粒恢复的基本特性;首次建立了“α形火焰”燃烧新理论,创新地提出火床炉炉拱设计新方法;初步解决近两个世纪以来工业锅炉炉拱只能凭经验布置没有计算方法更不能适应实际煤种变化的难题。
截至2022年6月,徐通模承担国家、部(委)及大型企业重大科研攻关项目10余项。
截至2022年6月,徐通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8项。据2023年7月交大校庆网数据,徐通模获得中国专利5项。
截至2022年6月,徐通模发表论文近200篇,主要著作有《
燃烧学》《
锅炉燃烧设备》《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验锅炉手册》等。
人才培养
截至2022年6月,徐通模已培养博士21人、硕士35人。
截至2022年6月,徐通模主讲燃烧学、流体力学、锅炉原理、燃烧科学与技术的近代进展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徐通模老师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学术思想感染着一届一届的学子,培育着一代一代的新人。(西安交通大学评)
徐通模勤恳做事,甘为人梯。(西安交通大学新闻网评)
徐通模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作风正派,思路开阔,工作勤奋,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评)
徐通模教授情系西迁兴国志,意诚教学育人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路走来,他是一个心系国家的学子,他是一个精勤奉献的教师,他是一个无私实干的校长。谆谆育人心,拳拳爱国情。这就是徐通模教授,数千个夜晚,他来到荒芜的西北却无一丝怨言;几十度春秋,他为交大奉献一生却不求丁点回报。我们相信,从他手里托付的交大,必将蓬勃发展;由他心里流露的精神,必将永久流传。(《徐通模教授访谈录—情系西迁兴国志,意诚教学育人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