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清朝史料记载,现今
掸邦北部的南山、南渡、曼同等地在当时是波龙土司(又称大山土司)辖区,“波龙”就是“崩龙”,是其他民族对
德昂族的称呼。公元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大山波龙土司垒管派遣其弟垒荣来到中国境内的
遮放,向清朝驻军总兵乌勒登额表示投诚,愿意
称臣纳贡。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云贵总督明瑞率军从阿瓦城附近撤退到了波龙土司,土司瓦喇(根据世系表,应和上文的垒管为同一人)派遣其弟罗旺育特带着物资迎接慰劳。土司本人还亲自带着儿子跟随明瑞行军3天。
1922年8月英印政府批准成立掸联邦,共有41个召帕(即坐把土司,1947年果敢脱离木邦成为单独的坐把土司辖区,掸联邦召帕的最后数量是42),掸联邦是与缅甸本部同级的行政区,由总督直接管理。波龙土司辖区在掸联邦内被称作
达崩(Taupeng),该土司驻地位于掸邦崩龙自治县南山镇区的南山镇,2016年2月4日南山镇遭受严重火灾。末代波龙土司昆班盛(Khun Pan Sein)生于1894年,33岁(1926年)就任土司。1946年,昆班盛创建了崩龙民族团结联盟。1947年2月12日,昆班盛成为《
彬龙协议》掸邦签字代表之一(参考)。2月15日,昆班盛当选掸联邦委员会主席,积极向英国争取缅甸独立。1958年,昆班盛辞去土司职位,结束了波龙地区的世袭土司制度。
崩龙邦解放军与缅甸政府签署停火协议之后,部分常驻泰缅边境的崩龙邦解放军领导人(达岩崩等人)拒绝承认此协议,他们于1992年1月12日在克伦武装控制区马那普洛(Manerplaw)成立了崩龙邦解放阵线,并加入民族武装联盟民族民主阵线(NDF)。
德昂族(德昂语岩石之意)旧称
崩龙族,缅甸官方称巴朗族。世居于缅甸、中国、泰国边境地区,缅甸境内约60万人,中国一侧约2万人,主要以种植茶叶为生,居住地被称为世界茶叶故乡,
普洱茶出产地,亦是中国武术
梅花拳的发源地,德昂族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德昂族居住于北掸邦高原一带的13个镇区,现行缅甸当局所设置的德昂族自治区仅为2个镇区的领土,当局统计的德昂族人口数为30万余人,但实际人口数约100万。
缅甸德昂族聚居的区域有:南渡镇区、南山镇区、曼同镇区、
南坎镇区,
木姐镇区东南部、
贵概镇区西部、皎梅镇区西部和北部、
抹谷镇区东部和
孟密镇区东南部。
德昂民族解放军现有兵力约1300人左右,分为七个团,因地缘关系主要盟军为
克钦独立军、
北掸邦军及
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现任领导人达艾鹏(Mai Aike Phone)。2015年2月9日,
彭家声领导下的
果敢同盟军在缅甸掸邦
果敢地区同缅甸政府军士兵引发冲突,随后双方爆发激烈交火,21日,
妙吞吴中将在首都
内比都举行新闻发布会,点名了德昂民族解放军等5个缅甸民族地方武装,称他们也参与了攻击
缅甸国防军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