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语保留了
古汉语的许多
语法规则和发音。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自古以来,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
徽州方言跟
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明嘉靖
《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
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语音上,大多数具有
尖音;
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
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
休宁话“猫”读成“民”;
祁门话“猫”读成“棉”;
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
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
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
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