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府
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部的一个古地名
沁阳,古称怀府,位于河南省西北隅,焦作市西南部。太行雄峙于北,沁河横贯其中。东于博爱县毗邻,西同济源市接壤,南于温县、孟县相连,北跟山西省城市交界。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总耕地409.9万亩。总户数8.89万户,总人口44.21万人,共有汉、回、满、朝鲜、壮、苗、土、侗、蒙古、土家族10个民族。全境多系平原,兼有部分山区,自然条件优越,各种资源丰富,历史上被称为富庶之乡,承系豫西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之中心。
地理优势
沁阳市地处豫西北黄沁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倾斜状,海拔为110——1116.9米,境域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形。山地位市境北部,海拔250——1116.9米,区域面积15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4%。山势陡峻、沟壑纵横,著名山峰、山洞、山口达20多处,有神农山、白松岭、黄花岭、丹河峡谷等多处国家和省级景区,太行八陉之一的第二陉就在市区北部30公里处的马鞍山南端,自古以来为通往山西的咽喉要道。丘陵区处太行山脚下的紫陵、西向、西万、山王庄镇北部,海拔130——250米,区域面积54.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8%。平原发布在市境中部和南部,海拔110——130米,区域面积410.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8%。土地肥沃,排灌便利,主要河道有沁河、丹河、济河,均系黄河水系,并有广利、丹西两大灌区,历来为河南省粮棉集中产区之一。
自然资源
沁阳市地形齐全,地质古老,矿藏较为丰富。市境地形太行山上蕴藏着铜、铁、煤、锂、铝、矾土、硫磺、长石、大理石、白云石、石英石、白干石等10多钟矿产。其中,铁矿和铝矾土储量分别在1000万吨和5000万吨以上。铝矾土品味高达85%,系河南高铝矿区之一。山丘区和仙神、云阳、九里、逍遥、龙门等石河,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青石、石子、青沙等优质建筑材料。沁南平原一凹陷性盆地,埋藏着储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沁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适中,适合于动植物的繁衍与生长。平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系河南省粮棉高产开发区之一。尤其是这里生产的四大怀药
经济发展
沁阳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
粮食作物主要有:谷类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其次是水 、谷子、高粱、大麦;豆类作物,以大豆为主,其次是豇豆、豌豆、绿豆等;薯芋类作物,以红薯为主,马铃薯、菊芋等仅有零星种植。
经济作物主要有:纤维作物,有棉花,青麻、大麻亦有少量种植,还引种过红麻等;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芝麻、花生、油菜次之,向日葵、蓖麻有零星种植;糖料作物,有甘蔗甜菜等,种种植面积很小;药用作物,有地黄、山药、菊花、牛膝、生姜以及零星种植的芍药、红花、瓜蒌、麦冬、天麻等;嗜好作物,有烟草;染料作物,有靛青;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李、桃、柿子、枣、山楂;竹子,主要是筠竹和斑竹,也有少量甜竹。
绿竹作物有:苕之、田菁、紫云英、苜蓿。
蔬菜:主要有白菜、甘蓝、萝卜、瓜类、茄果类、葱蒜类。
小麦是沁阳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传统的粮食作物,有悠久的历史,为本市粮食生产一大优势,常年播种面积28万亩左右,占夏播种面积的80%,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0%。
民俗文化
沁阳是属黄淮平原冬麦区,可种植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小麦。早茬播冬性、半冬性小麦,晚茬播春性小麦。主要种植小麦,播种期一般在每年10月5——15日,次年6月上旬收获。种植制度多为与大豆、玉米轮作或与棉花套种的一年两熟。
玉米,也叫玉茭草,也是沁阳的主要粮食作物,居秋粮之首。常年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占秋播面积的60%。种植有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很少,绝大多数为夏玉米。夏玉米多于6月10日前后播种,或麦收前5——10天麦垄点种,9月25日左右收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3:02
目录
概述
地理优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