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单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性单白血病,属法美英协作组分类法中的M5型,由Scirllling氏等于191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chilling型。
简介
骨髓或血涂片中白血病性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之和≥80%,中性粒细胞系细胞<20%。AM0L包括急性原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两个亚型,前者白血病性单核系细胞中原单核细胞≥80%,常见于年轻患者;后者白血病性单核系细胞中主要为幼单核细胞,常见于成年患者。此行相当于原FAB分型中的AML-M5。细胞化学染色NAE阳性氟化钠抑制试验阳性和NBE阳性更有助于确定单核系细胞。
少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发病相对较慢,部分由MDS中CMML转化而来。起病以乏力、苍白、纳差、盗汗、体重减轻为主,器官组织浸润多较轻。
免疫表型
白血病性原幼细胞可表达造血细胞早期抗原CD34和CD117,几乎所有病例HLA-DR阳性;同时可表达髓系标志,一般至少表达两种单核系分化的标志。通常原单核细胞白血病很少表达MPO,而单核细胞白血病MPO可阳性
临床症状
起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
一、 贫血
常见面色苍白、疲乏、困倦和软弱无力,呈进行性发展,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二、 出血
半数以上患者有出血,程度轻重不一,部位可遍及全身,表现为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等,出血主要是血小板明显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因子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细菌毒素等均可损伤血管而引起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而出现全身广泛出血。
三、 发热
多数患者诊断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白血病本身可以低热盗汗化疗后体温恢复,较高发热常提示继发感染,主要与成熟粒细胞明显减少相关。常见的感染是牙龈炎、口腔炎、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肛周炎等,严重感染有败血症等。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等细菌感染,以及真菌、病毒、原虫等感染。
四、 浸润
1、淋巴结和肝脾大 急淋较急非淋多见,肿大程度也较显著。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于T细胞急淋。
2、骨骼和关节疼痛 常有胸骨下端压痛。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骨膜或在髓腔内过度增殖可引起骨和关节痛,儿童多见,急淋较急非淋常见且显著。骨髓坏死时可出现骨骼剧痛。
3、皮肤和粘膜病变 急单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较常见。特异性皮肤损害表现为弥漫性斑丘疹、紫蓝色皮肤结节或肿块等。急非淋相关的良性皮肤病变有Sweet综合征和坏疽性脓皮病,激素治疗有效。白血病细胞浸润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
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随着白血病缓解率提高和生存期延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以急淋较急非淋常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也较多见。常无症状,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严重时出现呕吐、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脑神经脊髓瘫痪等。
5、绿色瘤 又称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sarcoma)或髓母细胞瘤(myeloblastoma),见于2%~14%的急非淋,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的髓过氧化物酶在稀酸条件下变成绿色,故称为绿色瘤(chloroma),常累及骨、骨膜、软组织、淋巴结或皮肤,但以眼眶和副鼻窦最常见。可表现为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M1、M2型多见。
6、睾丸 白血病细胞浸润睾丸,在男性幼儿或青年是仅次于CNSL的白血病髓外复发根源。主要表现为一侧无痛性肿大,急淋多于急非淋
7、其他 白血病细胞还可浸润心脏、呼吸道、消化道,但临床表现不多。胸腔积液多见于急淋。肾脏浸润常见,可发生蛋白尿、血尿
突出表现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除了其它类型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外,突出表现为皮肤、粘膜的改变,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有如下特点:
齿龈增生、肿胀、出血、溃疡及坏死明显,这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最具特征性的表现。
②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还表现为鼻腔阻塞,嗅觉减退,软腭溃疡、肿胀、糜烂,咽喉水肿甚至窒息。
③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皮肤损坏较多见,可为丘疹、结节、肿块、脓疱、皮肤剥脱等。
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还突出表现为关节疼痛与肿胀。
⑤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肾功能衰竭较其它类型白血病多见,表现为尿中蛋白增多,尿量减少甚至无尿,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等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增。
治疗方法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的治疗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总的治疗原则是消灭白血病细胞群体和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生,解除因白血病细胞浸润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31 17:07
目录
概述
简介
免疫表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