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位于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占地30000平方米,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
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清雍正八年(1730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八帝,可谓是
清王朝历史的缩影。
历史沿革
直隶总督署前身可上溯到元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顺天路总管府治中(官名)周孟勘修建了衙署内的主体建筑——宣化堂,并请名士刘骃为之作《宣化堂记》,其中记载周孟勘“尝于时丰政暇之际,新其府之公堂,谓是堂者一道听政之所也,上之化由是而宣,乃大书其扁(匾)曰宣化”。这便是有关直隶总督署基址的最早渊源。至元十二年(1275年),顺天路改为
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宣化堂仍作为官府衙署。
明初,
朱元璋统一北方后,改保定路为
保定府,保定知府骆佥对原来以宣化堂为主体的衙署进行了扩建,“建厅堂、门庑、公廨、吏房、兵杖、军资等库二百余楹”,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衙署。明永乐年间,成祖朱棣定鼎燕京,保定紧靠京师,地理位置日渐重要,统治者遂将
大宁都指挥使司移至保定,选定了保定府署作为其衙署。至于府衙,则在原址以东约三十步另行修建。故元代宣化堂成为大宁都司署的二堂院,明《重修保定郡志》对此记载为“宣化堂,大宁都司今后堂是也”。
清代,一度继续置大宁都司,衙署依旧。康熙八年(1669年),大宁都司奉旨裁撤,同时直隶巡抚自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开始成为直隶省的政治中心。城内的衙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城西北隅(今西大街西北)的原参将署改为巡抚衙署,大宁都司署则改为参将署。清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将直隶巡抚改为直隶总督,同年10月29日,原直隶巡抚署也升格为总督衙署。雍正七年(1729年),因总督署在城西北隅,“湫隘陋,观瞻不肃”,则重新为总督署相度选址,选定城中的参将署作为总督署的新址。奏请雍正帝批准后,总督杨鲲“庀材鸠工,并发工帑”,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增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4月1日正式动工,将参将署原址扩建为直隶总督衙署,费时八个多月,到雍正八年(1730年)1月11号正式完工。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
唐执玉正式在新建的总督署升堂办公。清宣统三年(1911年),直隶总督废除。历任总督基本上都在此办公并居住,直隶全省的军民要政也基本由此发布。
民国五年(1916年),以原直隶总督署为直隶督军署。民国九年(1920年)8月,改为直鲁豫巡阅使署,成为直系首领
曹锟的驻地,
直皖战争和
第一次直奉战争亦策划于此。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初,改为保定行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河北省省会由津返保,国民党河北省政府驻直隶总督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日伪河北省机关由津返保亦驻于直隶总督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驻直隶总督署。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国民党省政府和国民党保定警备区司令部先后驻直隶总督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在直隶总督署建立河北省人民政府。
1958年,河北省省会迁津,保定专署驻直隶总督署。
1968年8月,保定市革委生产指挥部驻直隶总督署。
1970年,直隶总督署改驻保定市革委会。
1979年,直隶总督署成为保定市委机关驻地。
1990年11月,保定市市委迁出,直隶总督署正式辟为博物馆,于1991年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布局
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风格。其格局是严格按照清朝关于省级衙署的规制修建的,为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建筑群东西约130米,南北约220米,占地30000平方米,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之为东路、中路和西路,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局,类似北京的故宫。中、东、西三路主次分明。各房功用迥异,又彼此搭配,浑然一体,构成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落。
直隶总督署中路建筑为衙署主体部分,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建筑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侧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整体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这些建筑均保存完好。东西两路分布着总督署的花园、花厅等辅助建筑。总督署在东西方位也划分出三条纵轴,将建筑群划分出对内对外的功能分区,其中总督署前导空间:大旗杆——仪门,总督署对外办公区域:戒石坊——二堂,总督署生活起居区域:内宅门——四堂。这样划分出的五进院落,层层深入,功能明确。
特点
直隶总督署平面布局严谨,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空间体量广阔,庭院规整迭进,等级界限明显。
直隶总督署建筑均为布瓦顶、小式硬山建筑,所有房舍都用青砖建成,其柱采用黑色,其廊虽有彩绘,却无豪华装饰,整个建筑群古朴大方、浑然一体,威严凝重。
主要建筑
综述
直隶总督署主要建筑包括大门、仪门、公生明牌坊、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
大门
总督署的黑色三开间大门,坐北朝南,位于1米高的台阶上,大门上方正中悬一匾额,上书“直隶总督部院”。大门外还有一组封闭性的院落,由东西班房、东西辕门、照壁、旗杆等组成。大门为三开间两进深的三间一启门形制,进深7.4米,是屋宇硬山式。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1994年),各高33.6米,为中国古建旗杆之最。院内有数十株粗大的桧柏,冬季,数百只猫头鹰栖息其上,“古柏群鹰”称为衙内一景。
仪门
仪门,面阔三开间,当心间设门扇,两侧以红色木栅栏分隔空间,因此仪门视线通透。在仪门两侧设小门各一座。仪门为硬山式门厅,进深5.6米,形制小于大门,且体量也较小。
大堂
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行贺典、处理重大政务之处。大堂五开间,长22米,进深10米,高9米,是总督署的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三间,堂外有砖砌的13米见方的露台。以黑色油饰为基调的大堂布置的森严肃穆。大堂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间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象征一品文职大员。屏风上悬挂的“烙恭首牧”匾,为
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是雍正帝御赐直隶总督唐执玉的。室内陈列的公案桌、浩封架、职衔牌、万民伞和车轿等物品,是总督的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该堂是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大堂明柱上悬挂着醒目的抱柱联,其中有直隶总督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皇帝及慈禧皇太后所赐的联匾。直隶总督署大堂院落两侧各分布着9间科房,为直隶总督署的六部,东侧为吏、户、礼三部以及架阁库,西侧为兵、刑、工三部以及承发房。
二堂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立堂呈
四合院形制,布局严谨,四周庞廊贯通。托凛、廊檐、门嵋一手江南做法,雕刻精细。其木结构还留有宋、元风格。堂内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间雕有麒麟,象征一品武职大员。
内宅
直隶总督署朝、寝的分界线就是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括三堂和四堂。
三堂(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办公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三堂为开间5间,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官邸与东西厢房以廊庑相连。官邸开间宽22.3米,进深约6米,正房明间为过厅,南北均三扇开门,可径直进入四堂院。三堂北侧设有外廊,在外廊的当心间处设一木隔扇门,作为空间的软连接与视线的阻隔,东侧屋两开间,为签押房,室内设办公用品并配备带罩木床一张,西侧屋以雕花飞罩隔出两个空间,是总督的书房。官邸的东西侧屋在南侧均设有火炕,为冬日取暖之用。
上房又称为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开间22.5米,进深8米,仅次于大堂的进深。四堂开间5间,分别以6扇隔扇门相隔,细致划分的平面布局更贴近生活。四堂左右耳房各2间,东西厢房各3间,四堂与东西厢房以廊庑相连。在中国北方冬季寒冷,因此总督署建筑的北墙砌筑的比较厚重,在三堂、四堂的生活起居空间,室内铺设木质地板以防潮,纸质吊顶以降低室内净高,并在南向设火炕取暖。室内空间采用罩和隔扇等划分,屋顶采用宣纸顶棚,以拉低室内高度。四堂在平面划分上和空间尺度上及其的亲切平和,与大堂疏朗的平面尺度形成了对比。
文物遗存
综述
据2022年4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直隶总督署有藏品369件/套、珍贵文物57件/套。
楹联
匾额
直隶总督署匾额,记载了在位直隶总督如李鸿章、曾国藩等在生活以及政务上的状态,以及当时的风云变幻的国情。
主要展览
直隶总督署以古建筑物为展馆,在各院厢房举办了固定展览,主要有复原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有陈列室56间,总面积891.1平方米。基本陈列有《清代官宦生活习俗展》《直隶总督曾国藩专题展》《直隶总督曾国藩专题展》《清代帝后肖像展》《清代帝后肖像展》《直隶总督生平展》《直隶总督生平展》《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直隶总督署廉政文化展》等。
历史文化
名字由来
直隶,因其直接隶属京师而得名。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
保定府署与
大宁都司署、参将署。清代承袭明制,在中国继续推行行省制度,地处京师附近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明代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总督”,逐渐成为清代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清乾隆年间,督抚制度日趋成熟后,直隶总督因直隶省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中国八督之首。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直隶总督署在清代自雍正至宣统8帝187年的历史中,历任总督74人99任次。其中多为朝中重臣,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帝信赖的“模范督抚”
李卫,有勤政廉洁的一代廉吏
唐执玉,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
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
曾国藩、
李鸿章、
袁世凯等。
选址
在古代建筑布局营造中,官制衙署作为一方行政中心机构,基址的选择比较重要。大体来说,选址营建的依据为地势高、向阳、居中、交通便利等。直隶总督署定址于裕华西路中段,即保定古城的中心区域,反映出古代“中尊”的思想。直隶总督署并不在保定古城区的几何中心上,所谓“中尊”,指的是总督署在保定古城的制高点,可以监督、控制整个城市的动态,如唐大明宫的选址。
古城保定做为清代直隶省的首府,其总体布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以衙署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它继承以往城市的传统布局,以一条自东而西的轴线为全城的骨干,清代保定城的最高建筑物为
大慈阁,以它为中心分出东大街、西大街。从地势上讲,东、西大街和现今税务角一带是古城的制高点,而以直隶总督署为中心的一系列衙署建筑群,则以古城的东西轴线为基线,东西向均匀对称排列于西大街南侧和南大街西侧,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和较高地势。清代的总督署,东有保定府署、
清河道署(后改为天主教堂)相拱卫,西邻布政使司经历厅和按察使司监狱。门前东西大道相通,南对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北倚保定同知署,其它道、府、衙门和督标四营也呈众星捧月之势,组成一个以总督署为核心的衙署群,从而拱托出总督署显赫的地理位置。从古代堪舆风水学上讲,保定的东西大街如同头东尾西的“卧牛岗”,是全城较高的“分水岭”,而总督署则位于“牛腰”的南侧,北倚“卧牛岗”,南面大清河,且基址前低后高,正是山南水北的“当阳”之地,可谓盘踞保定的“形胜”之区。直隶总督署基址满足了统治集团附会古代礼俗制度,以便于进行阶级统治,显示封建等级权威等多项要求。
出版书籍
1993年 《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 著:黎仁凯、衡志义、傅德元;
1997年 《义和团运动·华北社会·直隶总督》 编:黎仁凯、成晓军、池子华、衡志义;
1997年 《文物春秋·直隶总督署专刊》编: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1999年 《清代直隶总督研究》主编:衡志义,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年 《直隶总督署史话》主编:衡志义,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年 《直隶总督传略》主编:张淑霞,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年 《晚清直隶总督与辖区经济开发》 主编:董丛林、张淑霞;
2002年 《直隶总督之最》,主编:赵静、张淑霞;
2002年 《棉花图》 编注:张淑霞、苏禄煊,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2004年 《御赐直隶总督诗文选》 主编:张媛;
2006年 《清代省府第一衙》 编印: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2006年 《清代官宦生活习俗展简介》编印: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2009年 《图说直隶总督》 主编:李秋占、田宝玉;
2010年 《清代省衙之首》编印: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2011年 《直隶总督署简介》主编: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2011年 《御题棉花图译注》注译:李秋占、苏禄煊。
文物价值
直隶总督署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是清代官式衙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衙署文化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直隶总督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夏季(4.15—10.15)
开馆/售票时间:8:00-18:00
停止售票时间:17:30
冬季(10.16—4.14)
开馆/售票时间:8:00-17:30
停止售票时间:17:00
每年阴历腊月三十、正月初一闭馆。
成人票:30元/人次
团体票:24元/人次(30人以上凭单位介绍信)
半价票:15元/人次(学生凭学生证,硕士、博士、研究生除外;外省市60周岁至69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
免票
1、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未满16周岁须由监护人陪同;集体参观持学校介绍信)
2、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
3、残疾人(凭有效证件)
4、本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
5、外省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
6、退役军人(持《河北省退役军人优待证》);烈士遗属(持《河北省烈士遗属优待证》);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持《河北省因公牺牲军人遗属优待证》);病故军人遗属(凭《河北省病故军人遗属优待证》)
7、军队离、退休干部(持《军队离、退休证》)
8、河北省“燕赵英才服务卡”A卡、保定市持“燕赵英才卡”B卡
9、教师(持《教师资格证》)
10、河北省“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凭相关有效证件)
11、京津冀医护人员持卡、持证免费参观:a、医护人员本人持“保定旅游抗疫爱心卡”,自2020年7月1日起3年内免费参观;b、京津冀医护人员凭工作证或医师证、护士证,自2020年7月1日起2年内免费参观。
公交
乘坐保定公交1路、4路、6路、8路、12路、26路、35路、39路公交车
古莲花池站下车可到。
特色美食
直隶官府菜
直隶官府菜是古城保定珍贵的文化遗产。清代、民国以来,直隶官府菜系和烹饪技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中国北方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成为河北菜肴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直隶官府菜充分体现了古城保定作为经济、政治、文化重镇所包含的中华饮食特色,它与川、鲁、粤、湘等地菜系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有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炸烹虾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