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教育
一种教育观念
情绪教育就是指培养个人体验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己。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教育观念,主张教育不应只重视理性知识的传授,也应当培养学生感受他人情绪、正确表达个人情绪的能力。
现状分析
中国的情绪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较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情绪教育体现出明显的特点:从显性教育到隐性教育的转变。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情绪教育以具体的课堂形式、课堂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的情绪教育带有明显的显性教育特征);隐性教育则是指情绪教育内化甚至淡化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不以具体的课堂形式、课堂内容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中学、大学的情绪教育就属于隐性教育)。这种情绪教育方式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这种转变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更好的开展情绪教育。
情绪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份,人一出生便走向死亡,情绪就像死亡,是人性的一部份,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是无法规避的。
情绪可分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怨恨、嫉妒、愤怒、偏见都是对己对人非常不好的情绪,放纵这些情绪去发展会变成不可收拾局面,现在脑部磁振造影等技术已经让人们看到心理与生理的关系。
发展历程
对于情绪教育的看法,其实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世纪的经院教育试图将人培养成神权和王权的附庸,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中国的封建教育,其主要目的也是为国家培养官吏,国家通过对教育的把持,使人们忠于封建主。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崇尚个人,以人为中心”成为了人文主义的口号,教育家维多里诺最先指出了情绪在教学中的重要性。20世纪以来,在杜威凯洛夫赞可夫等人的努力下,“个性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的主要理论,强调教育不应只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播,也应重视培养学生感受、表达情绪的能力,情绪教育成为教育界热点问题之一。
教育方法
“情绪教育”就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深层的动机,使人的知识、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标发展,使人的情感、欲望建立在美好心灵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爱的训练与体察,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国家,“情绪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情绪和认知是相互制约的,认知参与情绪的产生,情绪影响认知的种类和进程。但是,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情绪对认知的制导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一)小学情绪教育
小学的情绪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教师通过具体的课程、活动、游戏来达到教育目的,台湾学者对情绪的课堂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均证明了课堂情绪教育的可行性。
(二)中学情绪教育
进入中学以后,学生迎来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青春期。情绪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更好的与学生接触、交流,给予学生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并让自己成为一名很好的情绪管理者,成为学生的榜样,营造宽松缓和的情绪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相互的情绪教育。其次,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情境中,对学生给予引导,让他们学习理解和表达情绪的正确方式。最后学校还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一些全体学生参加的情绪教育讲座,或组织少量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认识情绪的心理意义。
(三)大学的情绪教育
大学生更多的时候不需要正式的情绪教育课程,同时,由于任课教师的不断变动,同学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难度加大,将情绪教育内化到教学活动中的难度也变的非常大,情绪教育逐渐从课堂中淡化,这就决定了大学情绪教育以纠正为主的特点。当然以情绪教育为主题的讲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很难持久;此外,一些老师的人格魅力也会对学生的情绪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面却非常有限。所以更多的时候是当不良情绪产生的时候、学生意识到存在问题的时候,才会去专门的机构(如心理咨询中心等)或与辅导员老师进行沟通,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认清和改变不合理信念,培养正确知觉、理解和表达情绪的能力。
教育意义
情绪教育是近些年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但情绪教育的重要性却是得到共识的。由于中国特有的社会状况和教育体制以及舆论导向,使得中国的情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逐渐淡化,体现出一种从显性教育到隐性教育的转变,研究者认为这种情绪教育方式在当前仍是适应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情绪是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时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期孩子的情绪反应、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绪体验不断加深,但情绪情感远不成熟,情绪指标不稳定,控制力差。因此加强对他们的情绪训练十分必要。学校设计实施多种情绪训练活动,是想交给学生情绪训练的基本方法,培养乐观、健康的情感,形成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教给他们一定的预防和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掌握对情绪的自我调控;教会学生知道面对现实,在愤怒的时候懂得如何制怒和宽容,在悲伤的时候懂得如何转移和发泄,在焦虑的时候懂得如何排遣和分散……
“情绪教育”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引导人们理解“真爱”,学会关爱他人,让真诚的爱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国外,面对学校忽视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轻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现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立学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许多学校设置了有导向性的、以“情绪教育”为核心的人格、素质教育课程。
情绪教育”对社会发展很重要。一个情绪好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且激励自己,有着完善的行为能力。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表情——无论是面部表情、声调表情或身体姿态,来进行观察,也可以从学生的思想、言语流露中去设想,看他在某种情境中去做什么或不去做什么,倾向什么或拒绝什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9 12:41
目录
概述
现状分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