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世扬于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中举,1607年(万历三十五年)成进士,初授华阳(1965年并入四川双流县)知县。因政绩显著,擢升刑科
给事中。其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名满海内。
泰昌帝即位后,其子
朱由校与
李选侍一起迁住
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
红丸案),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
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移宫案)。
1620年(泰昌元年)九月初五,
张泼与惠世扬赶往东宫门遇到
杨涟等人,商议
李选侍必须移宫一事。后,惠世扬只身入大内,与太监
王安确定了抢夺当时还是太子的
天启皇帝(熹宗)的行动,为
东林党赢得了拥立之功,没有惠世扬和王安的密谋,就没有的东林定策之功。
1621年(天启元年),首辅
方从哲积怨甚多,惠世扬上疏朝廷,列其十大罪状。熹宗对方从哲极力庇护,惠世扬被指责为诬陷。
1622年3~4月(天启二年二月),惠世扬复奏《论宰辅沈交通客魏状》,魏党切齿,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将其编入东林《
东林点将录》内,冠以《
水浒》中权阉所憎恶的义军将领绰号天猛星霹雳火,罗织罪名,无故罢黜。
魏忠贤的干儿子
梁梦环指认
袁化中为东林党骨干,袁化中被削籍夺诰赠。阉党又逮捕惠世扬,并迫使惠世扬供出张泼,但惠世扬至死不肯交代,
张泼幸免于难。魏忠贤等人于他们编撰的 《
三朝要典》中,诬蔑张泼 “无人臣礼”。在于魏忠贤的阉党斗争中,
张泼、袁化中、惠世扬、
杨涟、
左光斗等一大批东林党人先后被削籍夺诰,备受酷刑。
1642年9~10月(崇祯十五年九月),未入阁的大僚肆意造谣,皇帝偏听流言,令捕吏部尚书
李日宣。惠世扬“拟于轻比”,
崇祯大怒,遂被革职还乡,一度寓居
宜川,诗酒自慰。
1643年(崇祯十六年),以
副都御史复起,因战乱道阻,逾期未赴,又被削籍为民。阁臣黄景防等据理力争,皇帝不听,终未赴任。
1643年(
崇祯十六年)
李自成攻陷西安,开始架设政权班底。因此,李自成极渴望得到士人阶层的加入。李自成不仅礼贤外籍人士,对陕北籍明官明将更是竭力争取。破承天,争取
米脂人
李振声;破榆林争取府谷人
尤世威等人,包括惠世扬的家人。
李自成对惠世扬“慕其名,甚尊礼之”,表示“惠先生来则幸甚”。惠世扬对于李自成的诚意邀请,甚合心意,说出了:“天生老臣,以遗陛下。”1644年,惠世扬为大顺政权的右平章,
牛金星为左平章。
关于惠世扬做了大顺朝的官,有不少野史、时人笔记、地方志等做了记录。
谈迁的《
枣林杂俎》、
董含的《
莼乡赘笔》、
戴笠和
吴乔的《流寇长编》等都有描述。
抱阳生的《
甲申朝事小纪》更是进一步描述到惠世扬当时的年龄(对比其他史料年龄不准确):“乃士大夫如惠世扬,年八十犹匍匐受伪官。”
1647年,在闲置三年后,或许是因为年老困顿,惠世扬奏请之前的夙愿,如今年老,如果不用,就放回故里吧,好让自己回到故里有口饭吃安享晚年,满清摄政王
多尔衮批准了,惠世扬回到故乡。
1649年(满清顺治六年),
绥德副总兵王永强举义旗起兵反清。邀请惠世扬参加,但是这次起兵却败于米原镇。再度抗清失败后,王永强自缢,而惠世扬不知所终。
宝钞(纸币)在明朝被废除一百多年后,到了明朝天启时,惠世扬向明熹宗提出,国家应该重新使用纸币。但是,明熹宗没有明确答复,此事就搁置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