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肿瘤
临床表现
患者常伴有体重减轻、盗汗、发热、乏力,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各脏器,还可引起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皮肤损害,出现心力衰竭、咳嗽、呼吸困难、精神障碍、视物模糊共济失调、偏瘫、皮肤红斑、丘疹、小结节等,出血和感染少见。病变程度从轻微到严重,常有明显的脾大。
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高,以成熟嗜酸细胞为主,少部分为嗜酸早幼粒细胞以及嗜酸中幼粒细胞。有形态异常,如细胞质颗粒稀少、透明、胞质空泡、核分叶过多或过少。涂片可见到原始细胞,但<20%。红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轻度下降。
2.骨髓图片细胞学检查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系增生为主,各阶段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原始细胞增多,但<20%。红系与巨核系细胞正常。三分之一患者伴骨髓纤维化,严重骨髓纤维化少见。
3.细胞化学染色
嗜酸粒细胞抗氰化物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部分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萘酚ASD氯乙酸酯酶阳性。
4.免疫表型
嗜酸粒细胞无特异性异常免疫表型。
5.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
无特异性遗传学改变,少数可见+8及(17q), 偶见JAK2突变,但ASXL1、TET2、和EZH2更常见。
6.其他检查
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有肺纤维化(限制性)病变,超声心动图可检测附壁血栓、心室壁增厚(纤维化)、乳头肌瓣膜功能不全和腱索纤维化。磁共振成像可检测心内膜纤维化、心室肥厚和心腔容量显著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IgE)、维生素B12类胰蛋白酶水平通常升高。皮肤病理活检提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神经或脑组织活检可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通常为血管周围性,伴有微血栓、轴突退行性变,以及神经胶质增生。
诊断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如下。
1.嗜酸性粒细胞大于1.5×109/L。
2.不满足BCR-ABL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和BCR-ABL1阴性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3. 不伴有PDGFRA、PDGFRB或FGFR1重排,没有PCM1-JAK2、ETV6-JAK2或BCR-JAK2融合突变。
4.外周血和骨髓中原始细胞<20%,没有inv(16)(p13.1q22)、t(16;16)(p13.1;q22)、t(8;21)(q22;q22.1)以及其他急性髓系白血病诊断特征。
5、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或分子遗传学异常,或外周血原始细胞≥2%或骨髓原始细胞≥5%。
治疗
一线治疗首先羟基脲和干扰素-α,二线治疗包括伊马替尼和其他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
预后
生存期变异较大,转成急性白血病后预后极差。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3 19:13
目录
概述
临床表现
检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