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桥村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下辖村
憩桥村,原为慈溪县(今慈城)憩桥镇,位于慈溪县最东部,解放后划入镇海县。300米长的憩桥古河两侧,留存不少清代至民国期间的建筑,河、桥、亭、古道如旧,传统风貌仍存。憩桥系古集镇,昔日经济、文化繁荣。该古村落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先后涌现明正统年间进士夏时正,清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有功将领贝锦泉贝珊泉,当代著名科学家贝时璋等,历史文化内涵丰厚。
憩桥
憩桥是整个村落的绝对中心,以它为界,沿河两岸的民居分别挂上了桥前和桥后两副门牌。小小的一座桥,算上两岸的连接也就不过10米长,让桥体两侧那一人高的长条基石显得格外粗壮。岁月沧桑,“憩桥”二字生出些裂纹。桥墩两侧还刻有一副对联:路亘南北徙龙虎,水跨东西贯慈镇。
据传,憩桥始建于宋代,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一次巡视海防时途经此桥,小坐一会,并在过桥四十步之遥的凉亭稍憩,“憩桥”、“憩亭”由此而得名。作为当时的古集镇,民国初尚有集市,后逐渐南移到贵驷桥一带。
将军第
憩桥旁50多米远,贝氏宗祠边上有一条甬道。甬道口一块黑底金字由左宗棠题写的门匾“将军第”高悬。这里,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两位先驱人物贝锦泉、贝珊泉兄弟的旧居。大哥贝锦泉,据传年轻时在葡籍外轮上做水手替班,掌握了轮船的机器性能、航海技术等,水性也特别好。后机缘巧合进入军界。
清咸丰年间,宁波帮海商李也亭、盛植琯等人共同出资白银七万两向广州洋商购买火轮船一艘,定名“宝顺”,这是中国第一艘轮船。贝锦泉经人推荐成了船上的司舵———即掌舵的人。
1866年,总理衙门大臣左宗棠主持洋务运动,购买了一艘“华福宝”轮船,仍由贝锦泉做管带(即舰长)。此后贝锦泉一直受到左宗棠赏识,追随其左右。
1884年中法战争,左宗棠任命贝锦泉为定海总兵,防守镇海前沿阵地定海。他日夜修筑防御工事,驻兵3000多名。长年戎马倥偬,贝锦泉疲惫了,病逝于家中,清廷赐敕为“建威将军”。
贝珊泉是贝锦泉的兄弟,他由兄长招募入军,后成为“超武”兵舰管带。镇海口战役胜利后,贝珊泉也因为立功被擢升为水师总兵、候补副将,病故后被追封为“振威将军”。
光绪初年,左宗棠到贝家作客,就住在桂花厅,留下一副对联:“何可一日无此轩,万事需退一步厢。”如今,桂花厅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堂前一棵近200年的桂花树默默地吐露着芬芳。
贝时璋故居
从将军第出来,不远处就到了贝时璋院士故居。
这是一幢典型的江南民居院落,坐北朝南,楼房五间两弄,两厢平屋明轩,前有围墙大门,自成院落。整个建筑建于清光绪中期,构筑普通,并不豪华。贝老生前已将旧居赠送村里,如今旧居已经整修,大门旁镶有“贝时璋旧居”大理石碑。
1903年,贝时璋就诞生在这里。尽管在家乡一共只待了12年,但他的启蒙学堂正是位于贝氏宗祠内的“进修学堂”。8岁那年,母亲为了摆脱“目不识丁”的痛苦,送他去上学。10岁时,进修学堂停办,贝时璋又去了宝善学堂学习(今贵驷中心学校)。当年贝时璋在这里学习了两年,然后从这里走向汉口,走向德国,走向了科学的人生。
贝时璋在憩桥村生活了短暂的12年,只在1948年父亲去世回来过一次,仍乡音不改。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04 23:49
目录
概述
憩桥
将军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