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懊恼曲》是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采用乐府古题创作的
七言诗。此诗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表达了对
焦仲卿和
刘兰芝这样的爱情故事的深沉怀恋之情。
作品原文
懊恼曲
玉白兰芳不相顾⑶,青楼一笑轻千金⑷。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⑸。
三秋庭绿尽迎霜⑹,惟有荷花守红死⑺。
庐江小吏朱斑轮⑻,柳缕吐芽香玉春⑼。
两股金钗已相许⑽,不令独作空成尘⑾。
悠悠楚水流如马⑿,恨紫愁红满平野⒀。
注释译文
⑴针:谐音“真”。此句谓藕丝难以承受针的重量,不堪作线。
⑵染黄:黄即
额黄,古代妇女在额头上涂抹黄色为妆。此句谓妆色易褪,无法长久深重。二句以“真”和“深”喻感情。
⑶玉白兰芳:古代常以玉、兰代表君子之德,此处似泛指好的女子,即佳人。此句谓佳人虽好,却反遭抛弃。
⑷此句谓男子为青楼一笑竟不惜千金之费,其重色寡情可谓甚矣。
⑸健剑:泛指削铁如泥的宝剑。刜(fú):砍。铅绕指:铅性柔软,故能缠绕与手指之上。
刘琨《
寄赠别驾卢谌》诗曰:“何意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此句谓同是金属,但宝剑削铁,而铅却绕指,可见物性各有不同。至于人,既然有重色轻德的,必然也有重德轻色的。
⑹三秋:古代四季中每季都分为孟、仲、季。如秋季,第一月叫孟秋、第二月叫仲秋,第三月叫季秋。其他三季类推。此句谓秋天气候转凉,开始结霜,绿色植物逐渐凋零。
⑺此句谓其他植物都枯萎凋零,只有荷花拒绝枯萎凋零,纵然是死,也要带着自己红艳的青春容颜而死。喻女子坚贞的
妇德。
⑻庐江小吏:即
焦仲卿。汉朝末,焦仲卿为庐江府小吏,其妻
刘兰芝被他母亲赶走,刘氏自誓不再嫁,而刘家却逼她改嫁。不得已,刘氏投水而死。焦仲卿听说后,亦自缢而死。朱斑轮:红色车轮。
⑽此句谓二人誓言厮守终生,如双股金钗一样,彼此永不分离。
⑾成尘:指死去化为尘土。此句谓不令对方独死。
⑿楚水:焦仲卿所在的庐江府为古楚国之地,故楚水泛指当地的河流。流如马:指水流如马奔。
⒀恨紫愁红:泛指各色花朵,并拟人化赋予恨、愁之情。
⒁此二句谓焦仲卿与刘氏伉俪情深,虽死后化作尘土,却犹能以鸳鸯瓦的形式展现他们之间至深的爱情。
作品鉴赏
懊恼曲,亦作《懊侬曲》、《
懊恼歌》。据《
古今乐录》云:“《懊恼歌》者,晋石崇为绿珠所作。”《懊恼曲》即其变曲。《
南齐书·王敬则传》:“ 仲雄於御前鼓琴,作《懊侬曲》,歌曰:‘常叹
负情侬,郎今果行许。’”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借反面例子发端,含有明显的怨情。其后四句情绪发生转折,表达了女主人公仍相信人间有至死不渝的爱情。后八句通过
焦仲卿和
刘兰芝凄惨的爱情故事证明人间确有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这正是女主人公所希望得到的。诗的最后四句写的沉郁感人,悠悠的楚水映衬千年的野土,拉开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给后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神驰古人爱情故事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怀恋之情。由满平野的“恨紫愁红”则可见同情焦仲卿和刘氏的人、物极多,甚至连泥瓦匠都不忍化作尘土的这对伉俪分开,就是烧瓦也要让他们成双成对,永不分离。最后二句写的颇有新意,在沉郁中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这一联运用象征隐喻手法,借物写人。九月深秋时节,庭院葱绿的草木无不迎霜变色;惟有水上荷花,虽也叶枯蕊蔫,粉英凋零,却至死犹不改其红。诗句中一贬一褒,感情强烈;一绿一红,色彩对比鲜明,可谓瑰丽奇崛,凄艳动人。“守红死”的荷花,被诗人赋予了带有悲剧美的崇高人格,她同那些迎霜变色的绿草相对照,更显得坚贞不渝,光彩照人。以荷花至死犹红的意象
喻指历代那些美丽多情,气节凛然的妇女,是诗人的独创。
作者简介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
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
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
温八叉”“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
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
李商隐齐名,时称“
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
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存词七十余首。在
词史上,与
韦庄并称“
温韦”。后人辑有《
温飞卿集》及《
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