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
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
矿物质和
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
淋失、淀积、迁移和
生物循环等。
岩石(或
土壤)
母质在一定的
成土因素作用下形成一定类型土壤(或从一种类型的土壤演变为另一种类型土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发生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
在不同的
成土因素作用下,有不同的
成土作用和成土过程,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湿热气候和
常绿阔叶林下,土壤进行脱硅和富铁、铝化过程,形成
砖红壤、
红壤、
黄壤等;在
寒温带冷湿润气候的
针叶林下,土壤发生
灰化过程,黏粒和铁、铝
淋失并淀积于下层,上层的硅相对富集,形成
灰化土;干旱和
半干旱地区,因灌溉不当,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水上升积聚于地表,造成
次生盐渍化过程,形成次生
盐土。研究成土过程,了解土壤中各种物质的移动转化规律,对
合理施肥和耕作,培育肥沃土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要成土过程包含着土体内矿物的形成和破坏(如
粘化过程、富铁
铝过程、
灰化过程、漂洗过程和潜育过程);
有机质的积聚和分解(如始成过程、有机质累积过程);元素的交换和迁移以及土体结构的形成和破坏(如钙化过程、
盐化过程、
碱化过程和
淋溶过程)。
①始成过程。
生物开始在裸露岩面或风化的崩解物上着生,并进行生物累积,是土壤发育的开始。
②淋溶过程。可溶性盐类和其他弱移动物质(包括粘土矿物和有机化合物)由土体内
淋失或从上部土层淋洗到下部土层。
③粘化过程。一定深度土层在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
原生矿物分解变质形成次生矿物在原地聚积(残积粘化),或表层
粘粒向下移动淀积,形成粘粒累集的
粘化层(淀积粘化)。
⑤富
铁铝过程。在矿物遭受强烈分解情况下,硅、铁、铝发生分离,盐基离子和硅酸移动并大量淋失,铁铝物质残留或聚集,使上体呈鲜红色,甚至形成结核或铁磐层。
⑥
钙化过程。在弱
淋溶条件下,易溶性盐大部分被淋失,硅铁铝氧化物基本未动,钙、镁等盐类就地累积或沿剖面移动并发生淀积,生成石灰层或石膏层。
⑦
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和
母质中所含易溶性盐分,在强烈蒸发下,于地表或土体中聚积形成盐化层。
⑩漂洗过程(或白浆化过程)。季节性上层滞水,引起土壤表层铁锰还原并随水侧向流失或向下淀积,部分则在干季就地形成铁锰结核,使表层逐渐脱色,形成粉沙含量最高、铁锰含量贫乏的淡色
白浆层。
自然界中,各种土壤是某种主要成土过程和某些附加成土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在
草甸草原植被下,
黑钙土的发育不仅存在强烈的
有机质累积过程,还存在着钙化过程。每种基本过程在不同
土壤类型中的作用、性质、方式和强度差别很大。如有机质累积过程是
土壤形成最普遍的基本过程,但不同
土壤有机质累积的数量、分布和形式大不相同,
腐殖质的组成也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