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阳故城,位于今
山东省
菏泽市
胡集镇,经文物部门认定为先
秦古城。历秦、汉、魏、晋、唐、宋,金代毁于战乱水患。
20世纪80年代,当地文物工作者在徐河闸附近河断崖上发现夯土堆积,但具体年代、范围、面积皆不详,为解决上述问题,在
菏泽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省、市、区考古人员进行了勘探复查,并选择城垣的东北部解剖。
2007年春,在
菏泽市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
潘建荣的多方协调下,由
菏泽市文物事物管理处和牡丹区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初步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
2008年,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高明奎带队,对故城及尧陵遗址进行试掘工作。勘探结果证明,此遗址属古城墙,初步探出东墙垣长648米,南墙垣长900米,北墙垣长1084米,但是,没有找到西墙垣及南墙垣、北墙垣的西段。
2017年初,经过多年努力发掘,终于发现西墙所在位置,并最终认定该城墙南墙长1475米,北墙长1457米,东墙长690米,西墙长700米,周长4327米,面积达1036000平方米。
城垣的主体始建于
战国,
汉代大规模向外扩建补筑,均经多次修补,至金代墙体废弃。墙体均分块板筑夯打,每层夯土厚约10厘米,坚硬致密,平面光滑,板具及夯窝清晰,推测夯具应有圜底的木棍及平底的圆形金属夯。在城墙内侧发现了2座打破墙体的
战国晚期瓮棺葬,城墙底部叠压
战国中早期灰坑,为城墙的始建和使用年代提供了确凿的地层证据。墙体的内外侧皆被金代特点的堆积物叠压,说明至金代城墙完全废弃。从城墙年代及其建造、使用过程推测,为文献所载的汉成阳城及隋唐
雷泽县所在。
在墙体的底部考古专家还发现10余片素面红褐陶片,多夹砂,少量泥质及夹植物茎叶,可辨器形有平底罐、敞口盆、钵等。另有圆柱状磨棒等残石器。这些遗物均出于城墙内侧一层深灰色地层堆积中,堆积的厚度约10厘米,向城内延伸。时代约相当于
北辛文化晚期至
大汶口文化早期阶段,距今约6000多年。
据此可以基本断定,此古城建造于
战国,鼎盛于秦汉时期,废弃于金代。这与众多文献记载中“成阳故城”的地望、建造时代、使用和废弃时间相吻合的。
成阳故城西二里
尧王寺村面积达七万平方米的龙山至汉文化遗址,系文献中的尧陵遗址。
《
吕氏春秋》曰:“
尧葬榖林,通树之。”《
尚书大传》曰:“尧葬
成阳。”刘向曰:“尧葬
济阴。”《汉书·地理志》
济阴郡成阳县下载:“有尧冢、灵台。《
禹贡》
雷泽在西北。”西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曰:“
成阳即榖林。”北魏《
水经注》曰:“今成阳西二里有
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城西五十步有中山夫人祠,祠前有碑。”
胡集成阳故城西距尧王寺遗址不足1000米,遗址南600米毛庄村下有厚达数米的夯土层。遗址又出土中山夫人残碑,完全符合《
水经注》对
尧陵、尧母陵和有关中山夫人的记载。此陵是《
汉书》中的
尧陵,是可以确定的。按《
后汉书》和《
隶释》所录
尧陵五碑记载,汉皇和
济阴、
成阳地方官员按时祭祀该陵。成阳尧陵毁于宋金之交战乱和黄泛,祭祀渐绝,后被佛道寺观占有。但明清各种方志对此陵的方位即在
曹州(
菏泽)东北五十里的记载一直不绝于书,反映出《
汉书》中的
尧陵始终存在于历史文献的记载之中。
据悉,
牡丹区胡集镇位于城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近年来,该镇以220国道经济带、
帝尧陵遗址为骨干框架,以
濮水、沙河南北两条河流为依托,充分利用
胡集镇历史文化遗址等资源,恢复
帝尧陵、尧母庆都陵、中山甫墓、伍员祠、中山夫人祠、
雷泽古寺、关王庙、徐茂公祠墓等古迹,打造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