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
山东菏泽
曹州,山东古地名,属菏泽市,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是著名的中国牡丹之都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为华夏部落活动的核心区域,古有陶国,曾受封于此,故名陶唐氏,,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渔猎耕种,繁衍生息时期为古陶国。夏商有三朡国。
西周曹国疆域,公元前12世纪,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铎为曹伯,建曹国,都陶丘。《说文》:“陶丘有尧城,尧尝居之。”
秦代分属山阳郡砀郡和东郡,秦末定陶之战发生于此,这一时期境内名人有彭越吕雉戚夫人等。
西汉为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改定陶国为济阴郡。辖句阳、葭密、吕都、乘氏廪丘离狐等县地,均属济阴郡。新朝王莽时期,属济阴郡、砀郡和巨野郡(公元九年设置)。
东汉葭密、吕都2县省入句阳县,仍属济阴郡。《后汉书·郡国志》载:“济阴郡,十一城:定陶、冤句成阳乘氏、句阳、鄄城离狐廪丘单父成武、己氏(已氏县)。”仍治定陶
三国时期,为兖州刺史部治所,初治昌邑(今巨野县东南),后移治廪丘(郓城西北)。曹操兖州之域,战吕布,平定北方。
北魏西兖州,与济阴郡同治左城(今曹县西北)。太和十二年(488年)置乘氏县,《太平寰宇记》载:“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为名也。”
北周改西兖州为曹州,《北周地理志》载:曹州,领郡二:济阴郡,领县四:定陶、离狐、冤句,乘氏;濮阳郡,治鄄城,领县四: 鄄城、廪丘、濮阳、成阳。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济阴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曹州,属河南道。《旧唐书·地理志》载:河南道,曹州,隋济阴郡,后改为曹州、定陶、冤句、离狐、乘氏,并置蒙泽、安阳等七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曹州为济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曹州。旧领县五,天宝领县六:济阴、考城、冤句、乘氏、南华(原离狐)、成武。州治仍在左城(今曹县西北)。
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曹州改赐广济军。宋崇宁元年(1102年)升曹州为兴仁府。管辖济阴、南华、乘氏和宛亭(冤句)四县
天会八年(1130年)复为曹州,属山东西路。金大定八年(1168年)因黄河水泛滥,州城被水淹没,山东曹州和济阴县治所迁到北魏之乘氏城。
元初隶山东东平路总管府。至元二年(1336年).直隶山东行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山东曹州为山东曹县,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正统十年(1445年)复置山东曹州于古乘氏县址。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曹州为直隶州,属山东省,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山东省曹州府,以原州治置山东菏泽县以为府治,菏泽因古泽薮而得名。
民国时期,1913年废山东曹州,菏泽县属山东省济南岱南道(翌年更名山东省济宁道)。1925年属山东省曹濮道。1928年废道,直隶于山东省。1936年菏泽设山东省第二专区,1938年山东省分为第十、十一、十二3个专区。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政区名称、隶属关系变动频繁。
1949年8月,临河鲁西南运西专区之一部合建为菏泽专区,与湖西专区同属平原省
1952年11月撤平原省,遂改隶山东省。次年山东省湖西专区撤销,其所辖县部分划入山东菏泽专区。1958年底撤山东菏泽专区并入山东济宁专区,次年7月恢复山东菏泽专区。
1967年3月改为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仍驻山东菏泽。1983年8月撤销山东省菏泽县,设立县级菏泽市,属山东省。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山东省菏泽地区和县级山东省菏泽市,设立地级菏泽市,属山东省。山东菏泽市设立山东牡丹区,以原县级山东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山东牡丹区的行政区域。
历史遗迹
尧王墓
,姓伊祁,名放勋,系轩辕黄帝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约生活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皇览》说“甲申岁生于三阿南伊长儒家”,相传在今鄄城县境。《曹州府志》载:“尧十五封唐侯,国于陶丘(今菏泽市定陶区),故称陶唐氏。”尧在位98年,117岁去世,葬于谷林(今鄄城富春乡谷林寺),当地群众尚有“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传说。
汤王陵
汤王陵坐落在曹县城南10公里的阎店楼镇土山集村西,东距菏商公路约3公里。现存封土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陵前现存有明、清两代的“重修汤陵碑”。《曹州府志·古迹志》载:“故亳城在县南20里曹南山之阳。其旁为蒙城。”《曹县志·疆域志》上又载:“在汤陵东南三里,一曰景亳,一名北亳,即此。”如是说,当时此地是商族的重要根据地,商汤葬于涂山之阳。
伊尹墓
伊尹病逝,沃丁以天子礼葬伊尹于亳东。世世代代与商王一样祭祀,墓前建祠称元圣祠。《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卒,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皇览》记:“伊尹冢在济阴己氏平利乡(今菏泽曹县殷庙),亳近己氏县”。《孟子·万章上》上载:有莘之墟在今曹县西北莘冢集一带。伏滔《北征记》、皇甫谧《帝王世纪》,《后汉志》,《太平寰宇记》等史籍对伊尹墓均有记载。明代,曹县知县范希正在伊尹墓前重修伊尹祠,祠为三进院落,历代立碑碣数十通。2013年10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伊尹生日为期,阴历二月二十一日庙会,庙会上唱戏娱乐,人山人海,苏鲁豫皖近万人蜂拥至此祈求平安。现已成为曹县旅游景点,周围数十里百姓常来求子祈福。伊尹祠通过整修,庙宇焕然一新。
舜王庙
历山舜王庙在鄄城县阎什镇历山庙村西,东距阎什镇2公里。皇甫谧云:“舜生姚墟”,据考姚墟即今鄄城县舜城集。《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菏泽之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历山雷泽、河滨均在鄄城境内。舜20岁登帝位,它是一位仁爱、诚信、谦恭、勤政、爱民的帝王,后人思其功德,向往其遗风,在所耕之历山建庙以祀之,故名“历山舜王庙”。据古庙碑记载,东汉光武帝年间开始修庙立碑,其后南北朝、北魏、唐、元、明、清各朝皆有修复。近年来,舜的后裔,海内外甄氏族人纷纷来函来人到历山庙认祖归宗,历山庙周围广大群众也自发修复历山庙,现已建成寝宫殿、三皇殿、苦奶奶庙、龙泉舜井亭、周边院墙及山门等。
风景名胜
曹州古城
曹州古城位于菏泽市牡丹区广福大街480号,总占地1064亩,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36亿元。曹州古城将传统特色美食、历史文化、艺术表演等业态与现代娱乐休闲相融合,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文旅商综合体。在打造精品工程的基础上,逐级实现5A级景区创建工作。
曹州书画院
曹州书画院, 是集书画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的文化事业单位。全国地市级规模最大的书画院。曹州书画院建筑既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的园林风格,院内藤廊、亭台、假山、喷泉、千字文石刻 壁,松竹斗奇,百花争艳,景 观幽雅,宜书宜画,已成为菏泽对外开放的窗口,书画活动的中心,参观旅游的重要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年对外开放。
曹州牡丹园
曹州牡丹园,国家AAAA级景点,位于菏泽牡丹区区内,世界上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主题公园。曹州牡丹园是在明清以来风格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清道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誉。
曹州八景
青邱烟柳
青邱菏泽市二郎庙乡通古集村南偏东约二公里(寺西范村东头菏泽县志隋朝.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重修.寺院以四大天王庙、十八罗汉与千手佛殿为轴,钟鼓楼何远曾有诗曰:
沧桑历历此遗邱,望遍垂柳系客愁.春蔼回风迷近远,岚光厃树任沉浮.
丝穿语燕深深出,青拂行人款款留.玉敦珠盘俱寂寞,欲凭俯仰识千秋.
华驿归骑
武台后有一条通往古南华县(即离狐县县志
古驿今寥落,客程自往来.秋风吹野水,迫照上荒台.
郊树行人度,关门暮角哀.遗径谁复问,驱马正氛埃.
桂陵柿叶
桂陵濮水,沟隘遍布,地形复杂,林木茂密,适宜伏兵.齐之孙膑诱魏师至此,聚而歼之,生擒庞涓.
明代,此地多植树,大者两人能合围.据载,盛时约4.8万余株.金秋十月,叶经霜染,恰似枫林.满山遍野红果倒挂,似火焰枫树流丹柳变黄,杖藜散步桂陵乡,......招来野老林间坐,闲说齐师败魏王.清代诗人苏毓没你诗中也赞道:
桂林何处是?齐魏已成空.唯有千林柿,来看十月红.
恍如霜后柏,疑是晚江枫.不必垂朱果,翻然叶叶风.
灉水荷花
花展苏毓眉咏叹道:
禹功何处是,一望无蒹葭。剩水春来接,新荷夏自花.
色分溪女艳,香入野人家.薄暮金堤上,行歌忆若耶.
雷泽秋风
雷泽湖在今胡集乡鄄城交界处.传说舜曾捕鱼湖上.湖岸有尧陵汉碑
商飙一次至,无地不堪悲.独有寻幽处,能深吊古思.
雁回雷夏渚,木落谷林祠.惆怅龙梭化,鲛人罢钓丝.
双河晓月
据《菏泽县志》记载:赵王河双河口岸边有一因果寺(原寺在今双河大桥之西).该寺青砖
双河分两岸,夜静向潺湲.蚌晕浸寒影,波光散晓烟.
晨星已落落,明月尚娟娟.渐向天边没,犹从水底园.
兴化晨钟
定陶区原左山之阳有隋法源寺.寺内石钟甚古.每当清晨将曙,
.
历山春雨
历山,在今鄄城历山公社;与菏泽交界处古雷泽
欲访耕耘迹,苍茫失故山.野人犹让畔,春鸟亦知还.
细雨柴荆静,轻风刍牧间.悠然怀纳鹿,历试备储艰.
史书记载
曹州,济阴。上。开元户七万三千一百六十一。乡一百四十九。《禹贡豫州之域。於周又为曹国之地,後属於宋,《左传》哀公八年,宋景公灭曹。按:曹国在州东北三十七里济阴县界,故定陶城是也。七国时属齐,宋为楚、魏所灭,三分其地,齐得其济阴、东平。汉为济阴郡之地,在济水之南,故以为名。景帝中六年,别为济阴国。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哀帝更为济阴郡,属兖州。後魏於定陶城置西兖州周武帝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为名也。
隋大业三年,改为济阴郡。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孟海公,复为曹州。
曹州州境:东西二百五十九里。南北二百五十九里。八到:西至上都一千五百二十五里。西至东都六百六十五里。西南至汴州二百四十五里。东至兖州三百七十里。东北至郓州三百三十里。东南至宋州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滑州二百里。贡、赋:开元贡:蛇床子,葶苈。赋:绵,绢。管县六:济阴,冤句乘氏,成武,南华考城
济阴县,紧。郭下。本汉定陶县之地,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於此置济阴县,属曹州。皇朝因之。曹南山,在县东二十里。《诗》所谓“荟兮蔚兮,南山朝朝齐”,是也。
氾水,在县南。昔汉高祖既定天下,即位於?水之阳。张晏曰:“氾水在济阴界。取其?受弘大而润下。”按今?水县东亦有高祖即位坛,据《叔孙通传》云“高祖为皇帝,通於定陶就其仪”,在济阴是也。
菏泽,在县东北九十里,故定陶城东北。其地有菏山,故名其泽为菏泽。《禹贡》曰:“导菏泽,被孟猪”。
州理中城,盖古之陶丘也,一名左城。《帝王世纪》“舜陶於河滨,即《禹贡》之陶丘,今济阴定陶西有陶丘”,是也。《尔雅》曰“再成为陶丘”,成,犹重也。
曹国,在县东北四十七里,故定陶是也。定陶故城,尧所居也。尧先居唐,後居陶,故曰陶唐氏。《史记》曰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封於曹。鲁哀公八年,宋灭曹,执曹伯阳。自曹叔至伯阳,凡十八叶。又范蠡相越平吴後,变姓名为朱公,居於陶,号陶朱公,亦此地也。
莘仲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盖古之莘国也,伊尹耕於莘野,汤闻其贤,聘以为相,即此地。
三朡亭,古国也,在县东北四十九里。汤伐桀,遂伐三朡,俘厥宝玉。注曰:“三朡,国名,今定陶是也。”
冤句县,紧。东至州四十七里。本汉旧县也,汉初属梁国,景帝时属济阴郡。
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曹州。
煮枣故城,在县西北四十里。《汉书》“樊哙攻煮枣,屠之”,是也。
济阳故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汉济阳县也,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济阳县,明照一室,是岁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大於凡禾,因名秀。光武皇考为济阳令。
袁本初故城,在县北七十里。袁绍所筑。
乘氏县,紧。南至州五十四里。本汉旧县也,属济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曹州。大业末年废,武德四年重置。
孟海公南北二城,在县东四十五里。隋末贼帅孟海公所筑。
成武县,紧。西至州一百里。本汉旧县也,属山阳郡,後汉改属济阴郡。隋於此置戴州,成武县属焉。大业二年省戴州,县移理州城中,後属曹州。武德五年於金乡县重置戴州,县又属焉。贞观十七年废戴州,县又属曹州。
故秺城,在县西北二十九里。昭帝封金日婵为秺侯。
南华县,上。东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离狐县也,属东郡。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後汉属济阴郡。《魏志》“李典从太祖,迁离狐太守”,然则魏时离狐,郡也。晋属济阴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曹州。天宝元年改曰南华,英公李?、左仆射彭城郡公刘晏,皆此县人。
濮水,在县南五里。昔殷纣使师延作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至投濮水而死,谓此水也。
考城县,紧。东北至州九十五里。古戴国也,《春秋》隐公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後属宋,楚灭宋,改名曰?。汉以为?县。《国都城记》曰:“县西南有戴水,今名戴陂,周回可百馀里。”盖本戴国,取此陂水为名也。汉之兴也,其邑多?,年数不登,故邑曰“?”。孝章帝柴於岱宗,过?县,诏御史曰:“陈留甾县,其称不令。故高祖鄙柏人之名,武帝休闻喜而显获嘉,其改甾县为考城县。”至晋属济阴郡。高齐天保七年省考城县,移成安县理此。隋开皇十六年仍改名考城县,属宋州。武德五年,改属曹州。
葵丘,在县东南一百五十步。《左传》“齐桓公会诸侯於葵丘”,是也。
大剂陂,即戴陂也,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周回八十七里,与宋州襄邑县中分为界。
千年古县
千年古县”是指距今千年以上且一直沿用建制县及其以上古政区的名称,境内七个县区被称作“千年古县”:定陶巨野鄄城郓城成武单县东明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09:2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