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太祖十五年(
1220年),严实以
彰德府、
大名府、
磁州、
洺州、恩州、
博州、
浚州、
滑州等三十万户归蒙古,
成吉思汗以严实为东平行台,领州县五十四。严实死后,子
严忠济为东平路管军万户总管,行总管府事,州县如旧。
至元五年(
1268年),以东平为散府。元朝时辖六个县:须城(东平路政府驻地),东阿,阳谷,汶上,寿张,平阴。
明洪武八年(1375年),东平府降为州,须城县废入
东平州,属
济宁府。
平阴县。(下。至元十一年,以县之辛镇寨、孝德等四乡分析他属。明年,改寨为肥城,作中县,隶济宁路,以平阴为下县,仍属东平。)
东平路,(下。)唐郓州,又改东平郡,又号天平军。宋改东平府,隶河南道。金隶山东西路。元太祖十五年,严实以彰德、大名、磁、洺、恩、博、浚、滑等户三十万来归,以实行台东平,领州县五十四。实没,子忠济为东平路管军万户总管,行总管府事,州县如旧。至元五年,以东平为散府。九年,改下路总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
东平路。下。金
东平府,属
山东西路。太祖十五年,国王木华黎承制授
严实东平行台。太宗二年,以实为东平路行军万户。实卒,子忠济嗣为万户行总管府事。至元五年,始以东平为散府。九年,升下路总管府。户四万四千七百三十一,口五万一百四十七。领司一:录事司。
东平州【在州城西北一百五十里春秋时为须句国战国属宋秦属砀郡又为薛郡地汉为东平国取禹贡东原底平之义后为济东国又改太河郡东汉仍为东平国后魏为东平郡后周置鲁州隋置郓州后改东平郡唐复郓州天寳初改东平郡元和中置天平军宋徙治州故城政和初改东平府元改为东平路本朝洪武初复改为府八年降为州以须城县省入属济寜府十八年改今属编戸三十四里领县五】
周为鲁附庸须句国后属鲁【春秋文公七年公伐邾取须句即此】战国时属齐【今州境有无盐城本齐邑汉置为县又有阳州城杜预曰阳州齐鲁境上邑】秦属东郡置须昌县汉为东平国治无盐【初属东郡元鼎初改为大河郡甘露二年为东平国】东汉因之晋东平国治须昌南宋为东平郡北魏因之【北周置鲁州寻废】隋东平郡治郓城【开皇十六年析兖州万安县置郓州大业三年改为县】唐须昌为郓州东平郡治【贞观八年自郓城徙须昌天宝时始称东平郡】宋为东平府【庆厯初置西路安抚使咸平中河决城圮迁今治大观九年陞为大都督府宣和九年改为东平府】金谓之东京元改为东平路【治须城即须昌】明【洪武八年】降为州省须城县入属兖州府【初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改属】
春秋时鲁附庸须句国也,后属鲁。战国属宋,后属齐。秦为砀郡及薛郡地。汉初,属梁国。景帝中〔元〕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初,改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取《禹贡》东原底平之义,后汉及晋因之。刘宋曰东平郡。后魏因之魏收《志》:泰常中,置东平郡。太和末,罢。建义中,复置。后周置鲁州。隋曰郓州治万安县,炀帝复曰东平郡。唐初,仍置郓州贞观八年,徙治须昌。天宝初,亦曰东平郡。乾元初,复故。元和中,置天平军节度。宋仍曰郓州亦曰天平军东平郡。政和初,升为东平府绍兴初,金人立刘豫为伪齐,自大名徙居此,僭称东京。元曰东平路。明朝洪武初,改为府。八年,降为州,隶济宁府,以州治须城县省入。十八年,改今属编户三十三里,领县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