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取川之战
1577年9月23日在日本上杉军与织田军的战斗
手取川之战:是1577年9月23日地点在日本,内容是上杉军与织田军的战斗。
背景介绍
1576年,上杉军入侵能登国畠山氏领地。并包围七尾城。畠山氏向织田氏请求援军。织田军派出柴田胜家率领的四万大军。不过织田援军抵达前,亲上杉派游佐续光温井景隆等武将发动叛变,七尾城被攻陷。而在往援途中,织田家部将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爆发强烈冲突,羽柴秀吉率军离开。
战役
天正五年(西元一五七七年=明神宗万历五年)九月十五日,成功攻陷七尾城的上杉谦信于十七日攻占能登半岛的要冲末森城,接著率领三万人进入加贺国石川郡的松任城。此时织田军则是从越前侵入加贺,将小松,本折,安宅,富监一带的本愿寺一揆(农民反抗军)势力配合火攻加以消灭后向北推进;而且织田军的先锋部队阵容包括 柴田胜家明智光秀羽柴秀吉前田利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佐佐成政等织田家中赫赫有名的精锐武将,信长有一战之意图。
知悉织田军动向的谦信则表示要“堂堂正正地迎击”。谦信在看了由实盛演出的戏“扬名北国街道”时也喊出:“这是好兆头!”并决心与信长决战。另一方面,织田军不知七尾城已被上杉军攻占,还好整以暇地渡过凑川=手取川向加贺北部进击,并屯驻於石川郡的水岛,而此地距离松任城仅有六公里。在石川平原充满了一触即发的紧迫气氛时,织田军终于接到了七尾城陷落的消息,并于九月二十三日深夜开始撤退。谦信见机不可失,立即鼓舞部队士气并展开追击战,上杉军出松任城之后,一路向水岛进军,对织田军的背后展开急攻。由于被谦信的部队神速推进的惊人气势压倒,无数织田军被手取川的激流冲走,而来不及逃走被俘的人数超过一千。谦信在初次交锋大胜之後,威名更盛。
当时手取川因为连日豪雨而水位暴增,水势湍急,织田军在水岛驻兵五天当然不可能没有察觉。但由于时值深夜,因此大量人员溺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不清楚当时信长是否已知悉第一线部队败退的消息,现今京都的童谣中还有描述信长单骑逃跑的模样—织田遇上杉於手取川 ,信长见谦信望风而逃 。
谦信以孤注一掷的决心与信长一决雌雄的战役以上杉军大胜落幕,而此一战役引起了谦信自己也未曾预料到的结果,那就是激发了各地的反信长势力,发展成以谦信为中心的反信长势力,而上洛战的具体化是之后的事情。但之后谦信和信长再也没有第二次遭遇的机会,手取川会战是谦信所绽放的最後光芒。
秋高气爽霜满营
夜过三更雁数行
翻山越岭见能州(能登)
挥别家乡远征情
这是谦信於九月二十六日率军凯旋时在七尾城本丸所吟咏的诗句,虽然是否为谦信自己的创作则不得而知,但能够充分表现其心境,此时是谦信的人生最巅峰,但谦信在翌年正要展开攻略关东及上洛战前三月即因病辞世,享年四十九岁。
结果
在获知上杉谦信攻陷七尾城后,柴田胜家旋即撤军南返,但在渡过手取川时,上杉谦信领军追至,由后方突袭,加上正逢下雨川水暴涨,造成织田军死伤近一千人,上杉军胜利,不过织田家的战死者主要是过河时被大水淹死的。加上战后加贺一向宗群起支援上杉谦信,使上杉家势力顺利扩张至加贺国
争议
确实记载手取川之战的资料只有上杉谦信的一封给予加贺一向宗将领的嘉奖状,在织田方资料如信长公记中全无纪录,信长公记只有柴田胜家率领泷川一益、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斋藤长龙、安藤守就前田利家佐佐成政原长赖金森长近等进军加贺国的纪录,能登方的长家家谱也没有这场战事的纪录,即便是在江户时代各种滥竽充数的军记史料中大多也找不到关于手取川之战的记载。从史料源流上看,只有上杉氏文书史料集《历代古案》中收录的一则据说是上杉谦信亲笔撰写的书信确切提到手取川之战。
该书信的原文如下:
(前略)信玄看起来完全不知道这
件事情的样子,他在十八日亲自来
到加贺手取川,以数以万计的兵马
严阵以待的时候,越后、越中、能
登的军队作为先锋军出击了。在我
也乘着马出击的时候,信玄好像也
知道了我要从后面攻过来,于是在
二十三日深夜逃走,我进行追击,
杀了上千人,把其他全部的敌人逼
入了河中,正好因为洪水,河水很
深,没有人能站立的浅滩,所以敌
军的人和马都被水给冲走了,什么
都没留下。
天正五年九月十九日
以上便是《历代古案》当中提到手取川之战的书信,但真实性上却存在许多疑问。首先,上杉谦信在信中声称与自己在手取川之战中交手的敌人是“信玄”,也就是武田信玄,而不是织田信长。但是,武田信玄早在天正元年(1573)就已经去世,此时根本不可能死而复生,在加贺手取川与谦信交战。《历代古案》原文中说“信玄”本人作为总大将,亲率数万骑,在手取川与谦信大战,但终因不敌谦信而战败,并被斩杀千余人,战败的士卒准备渡过手取川逃走,但逃走的时候赶上手取川发洪水,又淹死了不少人。这一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武田信玄已经死去多年,白骨岂可化为肉身,在这个时候带领数万兵马和谦信进行会战?
即便说是上杉谦信笔误,将“信长”误写为“信玄”,实际表达的还是与织田军决战的意思,那基于这一层意思理解,将《历代古案》中的“信玄”替换成“信长”,从细节上推敲的话,还是存在许多疑问。按照这个解释,《历代古案》中的说法就变成织田信长在天正五年亲自出兵加贺,在九月十八日渡过手取川,九月二十三日亲率数万骑与上杉谦信在此对垒,但最后败北,千余人遭上杉军杀死,剩下的织田军士卒渡河逃走的时候,又赶上手取川发洪水,结果又溺死不少人。这一说法与太田牛一《信长公记》的记录一对照,可谓漏洞百出。根据《信长公记》的记录,织田信长当时正在近江安土城压制松永久秀叛乱,根本不可能亲自赶赴加贺与上杉谦信作战。在《信长公记》当中,声称渡过加贺手取川、准备支援能登山家的,是柴田胜家、泷川一益、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斋藤新五、氏家直通、安藤守就、稻叶一铁、不破光治、前田利家、佐佐成政、原政茂、金森长近等织田家将领,织田信长本人并没有在阵中。而且,在《信长公记》中,织田军渡过手取川的时间是八月八日,并不是《历代古案》所说的九月十八日,连日期也没有对上。
《历代古案》提到手取川之战发生时,手取川河水泛滥,因而淹死不少织田军。这一条记录与手取川当地的洪涝灾害记录一对比,就会发现也不对。根据明治时代成书的《加贺国手取川出水考》一书考证,在日本历史上,手取川一共发过五次洪水,但战国时代则并无发洪水的相关记录,这等于是直接否定了《历代古案》当中的说法。此外,在书信原文记录当中,上杉谦信提到他与织田军的手取川之战发生在天正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但是谦信自己在信末部分,却又将书信的时间落款写成是几天之前的“九月十九日”。在九月十九日时提笔写下的信,上杉谦信怎么会预知在几天之后的二十三日,他与数万织田军在手取川爆发冲突,并斩杀敌军千余人?这也说不通。
综上所述,唯一证明手取川之战存在的证据漏洞百出,基本可以认为所谓上杉谦信大破织田军的手取川之战是不存在的。
当然此战的存在与否及规模大小,仍有一些争议。井上锐夫的“一向一揆の研究”(吉川弘文馆)中认为天正5年9月14日织田军嘉奖状中记录了织田军在手取川近处粟津口的胜利,因此9月19日・20日织田和上杉遭遇的可能性较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5 12:45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战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