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评价也称技术评估。指对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多方面的估价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咨询的一种手段。主要内容包括:(1)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时,预先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研究技术带来的好或坏的影响,并找出对策或替代方案。(2)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价值利益分析。(3)提出客观的结论和建议。
概念
技术评估着重研究一项技术的引入对社会带来的潜在的、间接的、不可逆的和滞后的后果。技术评估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一些未预料的社会代价而产生的。汽车变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一个例子。“技术评估”一词最早由美国前议员E.戴达利在1966年国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1972年美国通过立法建立了国会技术评估办公室,随后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工学院以及联邦政府的一些机构和
私营企业也都建立了相应机构。后来,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欧洲共同体和经互会等一些国际性组织和日本、瑞典、加拿大、苏联、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以及一些
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展起技术评估的研究。
发展
技术评价一词起源于美国,1966年美国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首先提出要开发技术评价。1976年科学技术开发分会主席达达里奥向美国国会提出制定技术评价法。进入70年代以来,技术评价已成为一项政策研究,广泛用于制定政策和规划,确定评价开发项目等活动。日本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公害日趋严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于是派调查团到美国考察,并决定把技术评价引入日本。此外,东欧、西欧、前苏联等许多国家,从70年代开始应用技术评价,并制定了技术评价法律条款。为了增进各国的情报交流,1972年建立了国际技术评价委员会。我国也开始应用技术评价这一先进技术。
原则
三种性的相结合
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相结合。技术先进性就是技术创新性。只有创新才能保证所开发的技术成果具有先进水平。创新是技术开发中选题与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经济合理性包括保证用户在使用技术成果过程中的经济合理;能够为生产企业带来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生产可行性是指能够预计到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例如,对
机电产品要考虑到使用部门、地区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吸引、消化能力,操作使用习惯等。
两种需要的相结合
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相结合。对技术开发的课题选择与成果评价时,不仅要考虑到当前本企业发展生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还要有长远观点,考虑到今后对本企业较长时间的影响。
两种利益的相结合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新技术成果的效益分析,不仅要求能为本企业带来效益,而且能为本行业,本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效益。在处理局部效益同整体的关系时,原则上局部效益要服从整体效益。二是指规模较大的技术开发项目于其中的若干较小课题,则前者与后者同样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此,要求局部与整体之间实现最佳配合。
内容
技术价值的评价
这主要是从技术角度做出评价,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技术的先进性,如技术的指标、参数、结构、方法、特征,以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等;二是技术的适用性,如技术的扩散效应、相关技术的匹配、实用程度、形成的技术优势等。
经济价值的评价
这主要是对技术的经济性做出评价。其评价使多方面的,可以从市场角度进行评价,如市场竞争能力、需要程度、销路等;也可以从效益上进行评价,如新技术的投资、成本、利润、价格、回收期等。
社会价值的评价
这主要是对技术从社会角度上做出评价。如新技术的采用和推广应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要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有利于社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和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合理利用资源等。
标准
1、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
从五十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对技术选择标准的理论探讨,提出了各种选择理论,如资金周转率论、社会极限生产率论、再投资率论等。随着国际技术转移的盛行,开始从技术转移的战略角度,重新探讨技术选择的标准问题,于是出现了中间技术和适用技术。
(1)中间技术:中间技术的概念是在1963年开始使用的,当时不少人认为,发展中国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就业机会,为此发展中国家所引进技术和生产方法最好能适合本国国情,能充分提供就业机会,并便于推广应用。
定义:稍旧但容易推广,能被广大用户所采用,并见效较大的技术。
中间技术也受到人们的非议:抛开新事物而特意学习中间技术,令人不解,而且利用中间技术的企业,虽能提供就业机会,但产品质量差、维护费用高等问题,于是出现了适用技术。
(2)适用技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在可能利用的多种技术中,最符合本国家、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会效益最好的一种技术。
2、我国选择技术的标准
我国选择技术既不能脱离国情,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应选择采用和创新这样的技术:这些技术既先进、又适用,既能迅速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又能大幅度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利益,也就是说,应积极地选择“适用的先进技术”,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根据我国国情,判断技术适用性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第一资源方面: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自然资源,降低原材料消耗。
第二能源方面:能否显著地节约能源或充分利用再生资源。
第三产品问题:能否大大地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并有利于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产品的开发。
第五资金方面:能否相对地节约资金。
第六生态平衡方面:能否明显地减少和避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适用性不是一个纯技术概念,它既包括技术上的先进性,又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合理性。
程序
技术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程序,但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查明技术的基本情况,包括该项技术主要技术参数、各种实施方法、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和发展、开发所需投资(直接的和间接的),以及可替代的技术。
②查明影响,包括现在和将来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环境、教育、就业和政治等)的各种影响,还包括对社会各方面的个人、组织和集团的影响。其中既有对各种决策机构的影响,也有对将来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影响;既可以是直接的和间接的,也可以是潜在的影响。
③整理和分析影响。影响分有利的或不利的。通过分析主要是找出不利的影响,确定影响的大小以及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估计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以便采取对策加以消除或减轻。
④研究对策,主要是比较各种策略,讨论其利弊,视用户要求决定是否推荐某一方案。
⑤最终报告,评估最后结果是通报有用的信息,并根据委托者的决定是否公诸于众。
技术评估的最终报告只是对各种可能采取的行动和策略方案作出客观的比较、分析,以便决策者作出最佳的选择。以上步骤有时需要反复进行。
方法
技术评估有专家评估、经济分析、运筹学评价和综合评价四类方法。
①
专家评估法: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评估方法。通常以分数或指数等作为评价尺度,然后把它们适当综合起来。
②经济分析法:以
经济指标作为尺度,通过
成本效益分析对技术进行研究和评价。
③
运筹学评价法:利用数学模型对于多因素的变化进行定量的
动态评价。
形式
技术评估有项目评估、面向问题的评估和面向技术的评估三种形式。
①项目评估:着重对一个具体建设项目的评估。例如,对某地建设核电站或高速公路的评估。一般涉及项目的几个可能方案(包括不建该项目的方案)。
②面向问题的评估:着重于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例如,能源短缺问题。一般会涉及广泛的多种技术的评估。
③面向技术的评估:主要是研究某一项新技术,研究其对社会的影响。例如生物技术。它的特点是一般仅涉及新发明的技术,而前两种形式一般是研究利用现有技术。这三种形式也可以互相补充。
组织方式
由于技术评估不仅涉及技术本身(往往又都是新技术),而且还涉及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面,所以除了建立专门评估小组外,一般还需要聘请有各种专长的专家组成顾问小组,以保证评估结果能代表各种观点。